人送外号“谭婆婆”,混迹官场竟无人交恶,这个人究竟有何本事?


人送外号“谭婆婆”,混迹官场竟无人交恶,这个人究竟有何本事?


甘草能和百药,

谭公能处万众。


政坛之上、官场之中,

往往争权夺势,派系林立,

而人与人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晦暗微妙。

然而,有一个人,

他雄踞政坛数十年,

虽也起起伏伏,却从没有与任何一个人交恶过。

不仅如此,

很多人还都乐于和他相处,对他赞誉有加。

这个人是谁?

他又有何八面玲珑的本事?

他的人生又有哪些可资我们学习和借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被称作“人中甘草”的处世达人、政坛奇士!

人送外号“谭婆婆”,混迹官场竟无人交恶,这个人究竟有何本事?


谭延闿,

1880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

祖籍为湖南茶陵。

其父为两广总督谭钟麟,

封疆大吏,朝廷重臣。

然而,生于官宦之家、权势之门的谭延闿却自小就过着一种低人一等的生活。

父亲谭钟麟位高权重,自然妻妾成群,

而谭延闿不过是家中丫鬟李氏生的第三个儿子,

其母充其量是个小妾,而他不过是庶子中的庶子。

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规矩繁多的大户人家,

他的母亲没有资格入正厅吃饭,

只有站等所有人吃完后,才能轮到她吃些残羹冷炙;

而谭延闿则经常被人恶意嘲笑,

有时甚至会被无视和“欺负”。

这,让谭延闿感到愤愤不平,

尤其是母亲所遭受的歧视更让他产生一种要改变地位的想法。

因而,

谭延闿从小就立志将来要有出息,为母亲争光!


谭延闿天资聪慧,且很勤奋。

他5岁入学,三天写一文,五天作一诗,十分刻苦。

父亲见他如此勤奋用心,于是就特意请了翁同龢来教他,

而谭延闿的好学也深得翁同龢的喜爱。

曾有一次,翁同龢在看了谭延闿临摹的字帖之后,

对其父谭钟麟说:

“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


而谭延闿也没有让老师失望,

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

他13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

在24岁时,他又破了一个大的记录,

大清入主中原的两百多年里,

偌大的湖南竟未曾出过一个会元,

而谭延闿却以全国第一的成绩,

成为湖南200年来第一个高中会元的学子!


母以子贵,

当他在学业上取得如此成绩之时,

他的母亲也终于翻了身。

收到谭延闿高中会元的消息,

父亲谭钟麟第一时间宣布:

以后李氏可以入正厅就座用膳!


谭延闿的才气的确不同凡响,

后来则更是差一点就高中状元!

1904年4月,

他参加殿试,慈禧太后亲阅试卷,

翻到一篇文章甚是喜欢,还说:

“书法精妙、文采斐然,理当头名。”

然而正欲提笔点为第一,却看到署名是“谭延闿”三字,

慈禧一下子皱起眉头,心想:

“这个谭延闿与‘乱臣贼子’谭嗣同皆是湖南人,

又同一姓氏,莫非有亲?”

慈禧不悦,于是搁笔弃置,转点另外一人为状元。

虽未成为状元,但谭延闿还是进了翰林院。

后来他得知此事,

非但没有丝毫不平之色,反而甚为洒脱,

这种不以物喜的性情也让他在朝野上颇得喜爱。

人送外号“谭婆婆”,混迹官场竟无人交恶,这个人究竟有何本事?


1906年,

清政府迫于压力筹划所谓的立宪,即“丁未新政”。

年纪轻轻的谭延闿则真的相信了清政府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于是他积极参与,到处为新政宣传疾呼,

他还三次向朝廷请愿,要求“速开国会”。

然而,清政府不过是想借“立宪”之名欺骗国人,

谭延闿的当真行为终于惹恼了当权者,许多请愿人士被逮捕。

从此,谭延闿看清了清政府的真实面目,他逐渐对清王朝产生了失望。

后来,他更是彻底由“立宪”转为“革命”,

成为了一个推动历史进程的人。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谭延闿立刻起来响应,他对国人呼喊:

“这是振兴中华的希望!”

成为了湖南第一个带头反帝反封建的人。

是年十月,

他被众将领推举为湖南省都督,

然而,当他当上都督之后,

竟一下子由原来的“激进革命人士”变得软温温起来。

他说话和气,和同僚下属打成一片,

处理事情温和懦弱,一副无能书生的模样,

后来他更是得了一个绰号“谭婆婆”。


谭延闿的行为和作风让手下诸将很是轻视,

时间久了,很多人甚至将其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有时见到他也没有了“下级对上级”的礼数。

可是有一次他一出手,竟立刻让诸将领刮目相看。

那是一次湖南省举行的将官赛马,谭延闿避开众人悄悄地参与其中,

比赛中,不断有人落马和出局,

最后场上只剩了一个人在策马扬鞭,风驰电掣地冲向终点,

众人细看之下,无不大吃一惊,竟然是:谭婆婆!

又有一次,

广西将军王芝祥来到长沙,

会见过程中王芝祥提出打靶表演,

只见善于射击的他一连放了十枪,

仅有两枪没中,

随从纷纷叫好,王芝祥面露得意之色,

旋即不怀好意道:

“请谭都督也放几枪。”

谭延闿表现得唯唯诺诺,

只见他慢吞吞接过枪来。

一旁的湘军将领们不禁埋怨:这个时候出什么丑!

哪知他突然举枪,“砰砰砰”连发十响,

居然弹无虚发,枪枪命中靶心!

顿时掌声如雷,喝彩声声,

从此湘军将士再也不敢小看“谭婆婆”了,

而且还称他为——“翰林将军”。


1915年,袁世凯称帝,

谭延闿发表《讨袁檄文》表示强烈反对,

也因为此,他被袁世凯撤职下台。

直到1916年袁世凯病逝,他才得以重新主政湖南,

然而这时,湖南省内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有的武装或者军阀甚至蠢蠢欲动要取他人而代之。

正在这种时候,他突然收到家中母亲病逝的消息,

于是他立即舍弃官印抛下一切回家奔丧去了。


出殡那天,

灵柩却在大门口被一众族人拦住,说是:

但按照祖宗家法,妾室出殡不得走大门。

谭延闿想到母亲一辈子忍辱受气、低人一等,

而今竟连葬礼都要矮人三分!

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竟一拍棺盖,纵身跳上去直直躺下,

喊道:“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

族人一下子被吓傻了,立时没了主意,

竟全都纷纷后退让出路来。


短短几年里,他在湖南几经起落,

时而掌权,时而退位,

但他却从不以个人荣辱得失为计较,

风光在位时他处之如常,

被赶下台时他也不以为意,

给人的感觉始终平和泰然、相貌温温。


1922年的时候,

陈炯明的叛军进攻孙中山,

他集结湘军迅速支援。

一次交谈中,孙中山对他讲:

“以前你要自治,要湖南人不受战争之苦,

可军阀不让,你被一次次逼走。

再说,我们这个国家从秦始皇开始就统一了,

现在还要分裂吗?”

他终于明白了孙中山的良苦用心,

从此立志终生追随其革命。

谭延闿不仅到处宣扬“三民主义”,

逢人就说“革命领袖非孙公莫属”,

而且他还把家中田产全部变卖,

所得5万大洋都捐给了国民革命。

孙中山曾多次赞他是爱国志士、人中翘楚!


1923年,谭延闿在孙中山革命政府里任职,

当时宋美龄留学归国,宋家托孙中山为她择婿,

孙中山马上推荐了成熟稳重的谭延闿。

后来一番了解,

宋家人对谭延闿也很是满意,

可没想到,如此天大的福分他竟拒绝了!

为了拒婚,他还想了个妙招:

一天,

谭延闿带着厚礼来到宋家,

刚一进门他就跪在地上,

还恭恭敬敬地给宋老太太磕了三个响头,

说要拜她做干娘。

宋老太太见到他这么有礼数,还得了个这么一表人才的干儿子,竟高兴得把联姻之事给忘了。

到后来反应过来,她老人家已经成了人家的干娘了,而宋美龄自然成了谭延闿的干妹妹。


拒娶宋美龄,

其实谭延闿是有原因的。

早年他有一个发妻,而且两人非常恩爱。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他的发妻病逝了。

出于对发妻的爱和妻子留下的子女的疼爱,

他曾经发誓:余生绝不续弦!

不仅宋美龄,有众多的朋友都给他说媒,可他一概拒绝,

而且直到去世他都再没娶妻,也没有纳妾。


不光是不要美人,谭延闿还不要江山。

1928年2月,

属于老资格的他,众望所归当上了南京国民政府主席。

这可是国民政府里面的一把手!

然而没过多久,他竟然主动退位了,他说:

“扶中华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非蒋介石不可。”

心甘情愿将统领中华民国的权力交给了蒋介石,

而后跑去当起了第一任行政院院长。

让人无不感到不可思议!


另外,谭延闿还和毛泽东有过交集。

1919年的时候,

当时还籍籍无名的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

请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闿来剪彩题字,

底下人觉得不太恰当,还对谭延闿说:

“您搞自治运动,毛泽东专门写文章骂过您呐。”

可谭延闿却毫不在意,想着要给年轻人以支持,

于是他二话不说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块牌匾,

并亲自到场剪彩!

后来“文化书社”成为共产党的一个联络点,

靠着他的题字牌匾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

然而,很不幸的是最终两人却搞成了“不愉快”!

1928年,

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这时毛泽东想读《三国演义》,

于是红军就去四下找寻,但却一无所获。

这时,有人听说附近谭延闿的老家藏书甚多,

于是红军战士就把谭延闿的家给抄了,

果然找到一本《三国演义》。

毛泽东看到书后欣喜若狂,

但谭延闿得知老家被抄后却长叹一声说道:

“早知道这样,当初去剪什么鬼彩呦……”

从此,两人“不欢而散”!


谭延闿不爱权力、不好女色,

淡泊无为,恬静自安。

然而,

他却有一个嗜好让所有当时的民国高官望尘莫及,

那就是——吃!

他吃遍了南京所有的饭馆酒楼,

人赠绰号:“伴食宰相”。

而且他不仅爱吃,更愿亲自去做,

他自己设计菜品,

还研发出一个包含200多款菜品的私房菜谱——

“组庵湘菜”。

简直堪称湘菜大师、美食大家!


谭延闿爱食鱼翅,几乎每餐必进。

一次某同仁设宴,邀他坐席,

餐前主人大谈:鱼翅不足食,味同嚼蜡。

谭延闿频频点头,不停称是。

说话完毕,主人请宾客随意点菜,

问到谭延闿时,谭竟说道:

“如蒙不弃,请赐嚼蜡如何?”

在场之人无不惊奇!

人送外号“谭婆婆”,混迹官场竟无人交恶,这个人究竟有何本事?


1930年,

谭延闿不慎坠马,后突发脑溢血死亡,

享年51岁。

国民政府为他举办的葬礼极尽哀荣,

蒋介石与一帮国民党元老亲自到场相送。

他死后,

对于他的褒贬评论也铺天盖地而来。

于右任说:

“谭三爷死了,国家少了一个瑰宝,他是大轮船与趸船之间的一个棕球啊。”

胡汉民则撰一挽联曰:

“景星明月归天上,和气春风生眼中。”

毛泽东说他是:

“乡邦英俊。”

也有人赞他是:

“人中甘草。”

还有一些人说他是:

“八面玲珑水晶球”、“一个混世的圆滑之人”。

上海一家报纸还刊出了一副对联。

上联为:

混之为用大也哉!

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下联为:

球的本能滚而已!

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但是,

不得不承认的是:

谭延闿的确能处万众,

在明争暗斗的民国政坛,他却无一人交恶;

不论是青云直上,还是离开职位,

他都是和和气气,看上去宠辱不惊;

他不说任何一人的坏话,也不偏向任何一方,

还总是尽力调和各方矛盾;

他一生奉行“和气致祥”,

被人们称为:能和百药的“人中甘草”;

他曾说过一句名言——“人生难得糊涂,混也是一种境界,

混之用大矣哉。”

除此之外,

他还是民国最杰出的书法大家,

他的楷书无人能出其右!


谭延闿,

一个被称作“婆婆”的男人,

可算一生潇洒得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