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賺錢三件事

很多人說概念,總喜歡說的天花亂墜從而顯得自己高明。

我寫作的風格一向是說最基礎的大實話,最近和朋友聊到投資/投機賺錢的事,總結下來,得到一個結論:投資賺錢主要就看三個點:

信息量,資金量,認知水平。

我們來分別說說這三個點,以及對應提高的方法和手段。

1.信息量

首先,絕大多數成功的,賺錢的投資,都是源自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別人沒發現的這件事情/東西,以後會有那麼多人覺得它值錢。

一個有意思的事實在於:我們普通人絕大多數時候投資的收益,僅僅來於我們抓住的一兩個機會。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不是藥神》火了以後,拍攝這部電影的公司“北京萬家文化”,從6月22日到7月6日,北京文化股價就從9.22元/股一路竄到15.97元/股,累計漲幅高達71.5%。

投资赚钱三件事

他在文章開頭就說:

我是在三週前看的《我不是藥神》,看完了主辦方問我:菜頭老師,您覺得這片子怎麼樣?

還沒公映的三週前,也就是股價上漲前一週,他就看完了這個電影,而我們只能在公映的時候看,而且公映的時候,還有很多人因為工作時間的問題看不到,甚至不知道這部電影。

這就是信息差

如果你也能有機會提前看到電影,而且碰巧也在做股市投資,那你是不是要買一點這個公司的股票呢?

信息可以讓我更好的瞭解這個世界在發生什麼,以及更好的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那麼究竟什麼是好的信息呢?

我認為信息應該分這麼幾個層面

  • 全面

  • 準確&深度

  • 速度&獲取成本

1.先說信息的全面性

雖然絕大多數人不承認,但實際情況是大家就是在自己的一個小圈子裡面混,“只想認識自己想認識的人”,對不同行業的瞭解差別很大,比如下面這個圖:

投资赚钱三件事

比如說幹灰黑產的人只認識幹灰黑產的,產品運營的只認識乾產品運營的,幹研發的只認識幹研發的,搞營銷的只認識搞營銷的……

每個行業/層級對行業的理解完全不同導致他們的視角不同,而我一向保持著Open的心態,不看低也不看高任何人,或者說句通俗點的話,叫做:不裝逼

別人問我,我也願意跟別人說實話。

因為告訴你,絕大多數人也沒有執行力和能力做的了,做的了的,自己也會慢慢弄清楚

所以因為這個,很多朋友願意跟我分享他們所見到的信息。

比如說搞灰黑產和網賺的人,雖然不被絕大多數互聯網主流價值所認可,但是他們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是整個互聯網人群中 最最頂級的。因為幹這個的絕大多數都是草根,賺不到錢就餓死,生存是一個人進步最強大的驅動力,沒有之一。

所以瞭解一個事情,個人覺得,我瞭解到的消息,一般是比較全面的。

2.再說消息的正確性和深度

還是拿前兩天藥神的例子來說,看完電影我就能猜出來自媒體之間很快會吵起來,結果果然如此:

  • 一方面會說:無良製藥廠剝削普通人,真不要臉

  • 另一方面會說:你窮你有理?藥廠就要賣貴藥才能生產出藥品,你窮你有理?

但實際情況是,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上面兩種說法都是錯的,馮大輝在他的公眾號的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UPK33Fmw_M8zljGU-QF7Fw

裡面寫到:

研發成本只是藥企對公眾的第一個藉口,第二個藉口是要分攤風險。你看,研發這一款藥物的同時還研發了幾十款上百款失敗的藥物,成本都應該算在這裡面的啊。然後質疑者大部分就心虛了,沒話說了。因為數據對你不透明,你不知道人家那所謂的幾十上百款研發都花在哪裡,到底花了多少錢。 可是,有的藥上千億收入,已經賺到了幾百億美金的利潤,你多少失敗案例都可以承擔了,那怎麼說? 藥企不得不說了,我們要對股價負責。這才是所謂的真相。至少邏輯上是合理的。 

為什麼我覺得馮大輝的這個文章相對靠譜呢?

因為幾個判斷信息的要素決定的:

  • 1.做過這件事的人說行業可能更靠譜:他幹過醫療行業

  • 2.是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過去他說的事情“絕大多數時候”是靠譜的

  • 3.多個信息來源交叉驗證:其它幹過醫療行業的人說過這種情況

  • 4.邏輯判斷:邏輯上比較合理

除了上面的幾點,其它的一些判斷信息準確度的方法還有:

  • 故意問一個明顯錯誤的問題,如果對方順口說對,那他就是不懂。

  • 找到消息的源頭,去看看。

3.速度&獲取成本

要知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如果沒一個我們都去求證真實性和準確性,那怕是得累死。

所以我的方法是,給不同的消息源設定權重,有的個把月看看,有的按周去看,有的按天去看,而高質量的隨時都看。

投资赚钱三件事

實際上,即使我的知識付費群加的多,裡面還是無用的信息多,可為什麼還要去加呢?

因為有用的消息出現的概率大呀!

往往付費社群,只要獲得一兩個有用的信息,就夠本了,關於我推薦的付費社群,可以參考這裡:

連“有用的消息出現的概率大”這一件小事,絕大多數的付費社群,都做不到。

2.金錢資本&認知資本

任何投資都有門檻,如果你的資金量太少,你投資耗費的精力高於你每個小時能賺到的錢,而且沒有持續的回報,那這樣的投資就是完全無用的,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所以如果你是個富二代官二代的話,基本上你從起跑階段,就已經領先別人一輩子了。

雖然有錢人裡面也有很多傻逼,但是按比例來算,明顯有錢人裡面的傻逼比沒錢的人裡面低多了。而且,比起普通人來說,越有錢的人,抵抗風險的能力就越強。

投资赚钱三件事

因為競爭是多維度的事情

什麼叫做多維度的競爭呢?

比如說你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你找個家境一般的妹子:

  • 你長的也很帥,就是存不了錢,家裡也很窮……

  • 另外你的情敵長得一般,但家境殷實,只是想找個姑娘結婚,但是人老實,會賺錢,還會寫代碼……

前者可能可以成為他女朋友,但是後者就可以當老公,這就叫多維度的競爭。

基本上來看,各個維度上,有錢人都遠遠超過窮小子,所以他們會越來越有錢。

但除非他的變化太慢,過於懈怠和傲慢,以至於他的認知到了hold不住他積累的財富的程度。世界變化太快,後來的人,是會掀桌子的。

投资赚钱三件事

所以在投資的資本除了叫做金錢的資本以外,還有一個叫做認知資本。

我的理解就是,認知就是對一件事情現在怎麼樣,未來會如何發展的判斷,它對於投資的幫助就是一點:

幫你提高投資成功概率

之前世界盃,我的朋友問過這樣一句話:普通球員和頂級球員的差距究竟在哪?

高出5%的進球概率

比普通球員高出5%的成功概率,身價就可以高出100倍。

同樣,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投資上。

前段時間很多朋友人因為運氣好,趕上牛市,在幣圈賺了很多錢,但他們還是意識不到當中隱藏的巨大風險,依然天真的以為幣價會一直漲,在高峰時,依舊持續買進。然後因為上半年的熊市,虧掉了盈利部分不說,還搭掉了自己的本錢,這就是財富跟不上認知的必然結果

很多人說:“年輕人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這句話是沒錯的。

因為“反正這個年齡段,絕大多數時候你也賺不到多少錢”,不如干脆不要往錢看,去多多嘗試,去獲得各種各樣的體驗,見識更多的東西,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可惜它總被各種各樣搞知識付費的人用來告訴年輕人:“買我的課吧!”

請記住這樣一點:投資自己≠買課

認知來自於自己實踐後的思考,而不是上課

同時這也是我選擇相信一個人的標準,即:在某些事情上驗證過自己能力的人,才值得被相信。

否則不管他說什麼,不贊成,不反對,然後信一半就好。

你還可以點擊公眾號菜單加入付費社群,一起來實踐投資和賺錢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