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記得1941年的上海,中國抵抗者那次傳奇的刺殺行動?

薩蘇,近代史專家,軍官團成員

暗殺主要靠手槍,沒見過誰拖著一門榴彈炮或者抱著一門迫擊炮幹這個買賣的。

民國時代是手槍使用十分活躍的一個時期,中國軍隊中甚至有世界其他國家都不曾有的手槍連,手槍旅等編制,主要使用大威力的德國造駁殼槍。這種在歐洲軍隊中不甚流行的裝備,因為彈艙容積大(一號駁殼槍又名大鏡面,可裝20發子彈),連續射擊不卡殼而在靠輕武器稱雄的中國舊軍隊中極受歡迎,加上用槍套做的肩託後威力如同袖珍機槍。

谁还记得1941年的上海,中国抵抗者那次传奇的刺杀行动?

駁殼槍

但是,作為一種暗殺用武器,駁殼槍不很普及,這主要是其尺寸較大造成的。攜帶一支駁殼槍招搖過市而不被發現很不容易,在上海進行刺殺活動的軍統特工,更多使用另外兩種手槍 – “擼子”和“掌心雷”,它們都屬於比較易於隱蔽的裝備,較容易攜帶著招搖過市。所謂“掌心雷”是袖珍手槍的簡稱,品種繁多,通常造型優美,裝飾精良,作為禮品被高級官員作為自衛武器。

谁还记得1941年的上海,中国抵抗者那次传奇的刺杀行动?

李大釗使用過的一支“掌心雷”手槍

從李大釗的這支槍可以看出“掌心雷”的特點,它具有體積很小,易於攜帶的優點,但也有設計上裝飾重於實用,威力小,裝彈少的缺點。特工人員使用這種武器通常用於一次性行刺,一擊不中便即遠遁,馮運修刺殺吳菊痴,軍統刺殺季雲卿,用的都是這種手槍。

刺殺赤木親之是在街道之上,有一定的距離,不易瞄準的“掌心雷”不是好的選擇,軍統特工們使用的很可能是被稱作“擼子”的自動手槍。

“擼子”不是一種手槍,而是一類槍,指的是彈匣在握把內,通過拉動套筒或槍機上膛待發的自動手槍。其中軍統特工使用較為廣泛的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這種“花口擼子”實用可靠,威力也比較大,但從上海這次刺殺的情況來看,更像是使用了租界地區較容易搞到的“蛇牌擼子”或者“馬牌擼子”等可靠而且準確性好,但威力較小的手槍。中國當時自衛用為主的擼子槍通常使用威力較小的手槍彈,用於攻擊多少有些力不從心。我認識的一名北京市公安局老偵察員王培倫,在解放初期剿匪的時候曾和土匪中著名的快槍手韓永良有一次精彩的槍戰,結果一支擼子的子彈打光,幾乎彈彈咬肉,韓永良還有還槍的能力。這除了說明韓永良的確是一個耐戰的大土匪,也說明有些擼子槍的威力有限。

當時行刺者也注意到這個問題,能夠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子彈上下功夫。他們通常在子彈頭上切割出豁口,使其變成所謂的“達姆彈”,在擊中目標後發生翻滾和變形,從而增加殺傷威力。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時,每發子彈頭部便都刻成十字形,而軍統特工林之江在租界刺殺共產黨地下組織要人茅麗瑛的時候,不但在子彈上刻十字紋,而且用蒜汁浸泡,據說可以讓子彈帶毒(考慮到子彈本身內部為有毒的鉛,切割後已經可以造成中毒,這種浸大蒜的做法更像一種江湖巫術)。結果伊藤博文和茅麗瑛都在中彈後因傷重而死。

“達姆彈”本身為國際法所禁止,但暗殺本身就屬於一種超限的戰爭,這時候是沒人理會國際法的。

這一次刺殺赤木親之,或許也使用了這種奇怪的子彈。但打中其頭部,但沒能將其當場擊斃的原因,大約是因為子彈擊穿車體的時候動能減弱,再命中時變形的子彈無法穿入其骨骼。當然也不排除某些人臉皮太厚或者練過鐵頭功,子彈遇到也會拐彎之類異常情況(日本武術裡好像沒有這個功夫)。

赤木親之不愧是劍道四段的高手,負傷之後竟能迅速抽槍還擊。但這時軍統特工的組織水平便體現出來了 – 一次好的暗殺不會只有一名殺手,通常都會暗藏一名備用的殺手來接應。

有些歷史片斷,是要想一想才會明白是怎麼回事兒的。

作為《色戒》原型的鄭蘋如刺殺丁默村事件,裡面有一個細節被記錄在檔案中,稱中統為了刺殺丁默村曾經請來一名青幫神槍手做殺手,此人雖然和中統合作,但恪守青幫“不殺同幫弟兄”的原則,而丁默村本人就是青幫人員。所以中統方面特意不讓他知道要殺的是誰,只是要他在預定地點,接到暗號後便轉身朝車中開槍,擊斃坐車的人 – 那人便是丁默村。這次襲擊丁默村因為使用防彈轎車僥倖逃脫,過後殺手還與中統大鬧,認為是故意讓他去殺在幫兄弟,壞了規矩。

這事兒是真是假?

我推測真實的情況是那位殺手當然知道要殺的是誰,也是瞄著丁默村開的槍 – 江湖中兄弟就是用來出賣的,何況只是同幫?職業殺手拿人錢財,親爹都會殺。問題是沒想到丁竟然死裡逃生,這下麻煩了。只要丁不死,青幫和他在上海就存在魚死網破還是繼續互相利用的問題,於是青幫把麻煩推給中統,聲稱自己是受騙開槍,給了丁默村一個解釋。

丁默村信嗎?

他選擇了相信。丁默村選擇維持和青幫的關係,就不得不接受這個解釋,無論它多麼怪異。有時候人的智商會驟然下降的。

轉身立即對準指定目標射擊,總共能有幾秒鐘的時間,殺手怎麼測算雙方的相對速度,怎樣確認目標,怎樣避免周圍物體的干擾?問題的關鍵在於暗殺行動中,不可能容許你如同兒戲般幹這種類似蒙著眼睛打槍的事情,。

從暗殺赤木的過程也可以看出,這種行動的組織十分嚴密,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還要有應變準備,不可能這麼隨心所欲。

當赤木親之持槍還擊的時候,一個不知名的殺手從另一個角度出現了。

這第二名殺手可能才是本次刺殺行動的關鍵人物。

按照《上海歹土》的記錄,這名殺手是在相反方向出現的,他一共開了兩槍。

第一槍,打中了赤木持槍的臂部。第二槍,打中了赤木的後背。

兩槍打完,殺手們立即中止行動,呼嘯而去。

仔細想想就會明白這後來出現的殺手十分有特點 – 他第一槍打中赤木的臂部,首先解除了赤木反擊的能力,第二槍打其背部,而不是頭部,因為頭部面積比背部小,而且靈活,打他不容易移動的背部命中率更高。兩槍打完立即離去,一方面是自信,另一方面是打完就走,絕不拖泥帶水,首先保障自己人的安全。

這顯然是一個性格十分謹慎,但出手狠辣的殺手。

結果如何呢?

看到殺手們離去了,赤木爬進汽車,立即命司機開往醫院……

老實說看到這段描述,筆者忍不住擲書怒吼 -- 還打不死?!這小子是不是練過刀槍不入阿?

有朋友談到在襲擊赤木的時候是否可以考慮使用炸彈。

進行暗殺活動時,炸彈的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武器,幹得最成功的是刺殺拉吉夫.甘地的那一次。當時泰米爾猛虎組織派出一名“黑虎”(猛虎組織的女性敢死隊員)佳雅特麗,借拉吉夫.甘地演講的時候,以自殺炸彈的方式刺殺這名國大黨領導人。

拉吉夫.甘地曾經當過飛行員,反應很靈敏,不是一個容易刺殺的目標。他在一次檢閱儀仗隊時遭到襲擊,靈巧地躲過對方的攻擊 – 在新聞中看到現場居然有個第一反應是拿總理大人當擋箭牌的保鏢,我們不能不沮喪地說拉吉夫.甘地的悲劇是命中註定。

谁还记得1941年的上海,中国抵抗者那次传奇的刺杀行动?

拉吉夫甘地遇刺

使用炸彈襲擊的結果如何呢?當時現場有記者僥倖逃生,伏倒在地的時候發現一物凌空飛來,細看竟然是拉吉夫.甘地雙目圓睜的頭顱…… 暗殺現場甘地和刺客都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交融,這份令人毛骨悚然的纏綿宣佈了甘地家族連續第三代死於非命,也讓這個家族就此打消了讓其第四代繼續搞政治的念頭。

拉吉夫.甘地的死有些咎由自取 – 印度號稱民主社會,但卻盛行原始個人崇拜形式的“觸腳禮”,也就是去撫摸或親吻上位者的腳表示支持和臣服,這給了女刺客佳雅特麗接近拉吉夫.甘地的機會。她攜帶的炸彈裝置類似中國古代的暗器背弩,在她彎腰親吻拉吉夫的時候,這個動作正拉開了炸彈的保險,所以,女刺客什麼危險動作也沒有,就完成了刺殺大業。

然而,從其威力可見,用炸彈是個極好的刺殺方法。這個想法挪到抗戰 …… 那就太過時了。

原因是這是中國人玩剩下的手段。早期同盟會的成員大量留學日本,學習軍事試圖推翻滿清統治,現在看來,這些辛亥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在日本大多不學排兵佈陣,也不學造槍造炮,最熱衷的就是製造炸彈。在辛亥革命中,發生了很多次革命黨人用炸彈實施暗殺的事件,比如彭家珍之刺良弼,吳樾之刺五大臣,莫不如是,成功率還很高。當時刺殺用手槍會被認為比較老土,因為革命黨能把槍打準的實在不多,徐錫麟面對面朝恩銘連開數槍都打不到要害就是典型,那兒比得上炸彈爽快?滿清的官員走在街上隨時會腦袋頂上被人扔一個炸彈,鬧得人人自危,無心琢磨國家大事,或許還真是清朝滅亡的一大原因呢。

國民黨玩暗殺起家,做炸彈的手段也十分嫻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裡面的喻培倫就是個炸彈大王,而蔣介石的大哥陳其美更把炸彈玩到了戰略武器的地位,地點就在上海 – 這位後來的滬軍大都督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帶了一票革命黨起義,試圖攻佔上海,他們主要的武器就是炸彈。

可惜這也是民國炸彈武器的最後輝煌,拿炸彈試圖攻佔上海,這種創意固然天下無雙,實戰中則近乎兒戲,起義的陳大都督發現對手很沒有江湖風範,居然用機槍來應戰。結果,陳大都督自己反而被對方活捉了,一群炸彈黨人當然也很沒有運氣地當了俘虜。

從此以後,玩炸彈的開始被玩手槍的當成老土。

到了抗戰期間,似乎用炸彈行刺的大為減少,原因也很簡單。江湖不再是昔日的江湖了,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警察開始大規模正式走上歷史舞臺,各國警政經驗開始被介紹到中國,刺客們的黃金時刻過去了,攜帶一個炸彈招搖過市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了,有人說,你別蘑菇啦,好好講赤木遇刺後的事情吧。

遇刺後?赤木沒有什麼遇刺後的事情可說了。

雖然自己爬上了汽車,並下令開往醫院搶救,但赤木最終死在手術檯上 – 打進他後背那顆子彈撕碎了赤木的內臟和血管,噴湧的鮮血讓醫生們束手無策。赤木當時的強撐不過是回光反照。

第二天,日本報紙報道赤木遇刺身亡

看來,那名刺客(姓名至今不可考)的確是經驗豐富,他深知自己對赤木背後那一槍已經足以致命。對比起來,刺殺汪精衛的孫鳳鳴就死得太冤了。孫用自己的生命換得了對汪精衛開火的機會,而且的確打中了汪的背部,然而,威力太小的子彈讓汪精衛又緩了過來,直到九年之後才因此傷斃命。

當然,讓孫鳳鳴自己來說,肯定要這樣解釋 – 你們都是外行。打死不難,打不死更容易,最難的就是打他個半死不死,讓他充分表演,暴露了漢奸形象以後再死,那才是刺客的最高境界……

谁还记得1941年的上海,中国抵抗者那次传奇的刺杀行动?

策劃殺赤的陳恭澍標準照片,但是不是他本人,尚可存疑

刺殺赤木是一次成功的行動,日方對赤木親之的死十分哀痛,外務省特別通過決議,將其從“勳四位”提升到“勳三位”,並厚加撫卹。可惜,隨著日軍對太平洋戰爭的準備,1941年下半年,為了掃清後方,日方對上海地下組織進行了瘋狂的打擊,軍統包括上海區長陳恭澍,區書記齊慶斌等在內的主要人員先後被捕,具體執行刺殺赤木的第三行動大隊,自大隊長黃埔軍校生蔣安華以下除一人逃脫外全員落入日偽魔爪。此後,珍珠港事變發生,上海孤島淪陷,在這個地區國共雙方的地下工作都進入了低潮期。

不過,赤木之死卻可以稱之為軍統在上海鋤奸活動中最後的閃光。在赤木被擊斃後,租界當局為了擺脫日方的指責,專門為赤木舉行了盛大的葬禮,由多國巡捕開道,引導裝載赤木棺木的汽車開往墓地,引來很多人圍觀。

日本專門派出了攝影師拍攝這一場景,並將其作為日本本土電影院的新聞加片,要求葬禮加片播放時所有觀眾要起立鞠躬致意,來悼念赤木這個日本外務警察中的佼佼人物,一直放映了一個月之久。

谁还记得1941年的上海,中国抵抗者那次传奇的刺杀行动?

赤木親之葬禮

這段陳舊的影片,如今已經成了一種特殊的紀念物,讓人們記得1941年的上海,中國抵抗者那次傳奇的刺殺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