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內容創業大潮下底層自媒體作者的逆襲

前幾天發過一篇關於信息流帶來的第二次內容創業的文章,大致分析了一下這裡面給普通人帶來的一些機遇和機會。很多的時候大道理講的太多,難免到最後說一堆很正確的廢話。所以今天打算在具體的操作層面能帶來一些自己在實踐的過程當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希望能給一些剛剛起步或者堅持的草根自媒體一些方向上的指引。畢竟再容易、門檻再低未必就意味著誰都能夠做成。最終的結果怎麼樣,往往個體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

第二波內容創業大潮下底層自媒體作者的逆襲

作為一個自媒體,最基礎的一個品質是堅持,現實中絕大多數的人可能連最基礎的堅持都沒有辦法做到。比如每天堅持寫一篇文章,這個事情已經夠簡單了吧,但最後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鳳毛菱角,很多人堅持幾個月,看不到任何時候的變化,就不再去做了。其實不論是自媒體還是其他任何一個行業,想要做出成績,堅持都是一個最基本的素質。自媒體也是一樣,而自媒體這個行業可能更多的不是一個線性的增長,而是突然之間的一次爆發,而在爆發發生之前,我們需要的則是堅持去輸出自己的內容和觀點。

第二波內容創業大潮下底層自媒體作者的逆襲

先說說自媒體的變現,我相大多數人做自媒體都是為了變現。尤其是底層的一些草根自媒體。總體上來看,自媒體變現大致的方向分為兩個to B和toC,或者還有一種說法是流量變現和品牌變現。to C變現主要適合於一些有強技能的人,比如英語老師之類的,可以向自己的粉絲提供一些服務來獲取金錢上的收益。流量變現也是一種不錯的途徑,這就需要你創作出大家喜聞樂見的作品,而且流量的大小跟領域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娛樂圈的話題流量就會遠大於其他一些領域。很多平臺給作者的流量分成也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

第二波內容創業大潮下底層自媒體作者的逆襲

另外一個是toB方向的變現,也就是品牌變現。我是比較推薦這種變現的方式的。因為一旦你做出你的品牌,大家就會認可你,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價值會越來越大。企業也就越來越認可,相關的合作也就越來越多。這就好比你在第一個公司是副總,然後再去找工作,依然可以奔著副總的職位去。當然,品牌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持續不斷的在行業領域裡面輸出自己的內容,獲得自己的行業影響力。

第二波內容創業大潮下底層自媒體作者的逆襲

我是比較推崇大家去做好自己的品牌,然後針對B端的企業用戶去收費。一方面這種模式更加的健康長久,而且成長性也比較強。另一方面可能我自己也做不出大流量的內容,並不擅長流量這個大方向。暫時就先說這麼多。其實最核心的還是如何做粉絲和運營資源。這些留到下一次有機會再聊吧。如果一次說完,可能得是三千多字的長文才能說的清。考慮到大家普遍沒有閱讀長文的耐心和習慣,先說這麼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