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inity AR CEO Motti Kushnir:AR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性技術

Infinity AR CEO Motti Kushnir:AR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性技術


9月1日,2018第三屆Nibiru N+ AI/AR/VR國際技術峰會在南京舉行。作為大會主辦方Nibiru重要的合作伙伴,來自以色列的科技公司Infinity AR的CEO Motti Kushnir在會上進行了名為《AR:視野,挑戰與現實》的主題演講。對於這樣一家在全球AR行業中都頗有名氣的公司,我個人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而能夠在會議期間採訪Motti,對我而言實在是一件幸事。通過半小時左右的交流,我對Infinity AR有了更多瞭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家以色列科技公司的神秘面紗。

初心:享受數字化體驗的同時保持最自然的人際交互

Infinity AR CEO Motti Kushnir:AR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性技術


時間回溯到2012年,在將自己的初創公司賣給英特爾並在英特爾工作了1年的Motti正在享受一段離職休息的時光。某一天他正在和6歲大的兒子在家裡下棋,兒子的一位同學來到家裡作客,並邀請兒子一起去玩索尼PlayStation遊戲機,兒子看看Motti,再看看同學,然後就和同學一起愉快的去玩遊戲機了。事後Motti問兒子,難得爸爸有時間陪他,為什麼他更願意玩遊戲機而不是和爸爸下棋。兒子的回答很簡單:他真的很喜歡下棋,但他希望下的是《哈利波特》中的魔法棋(用聲音控制活靈活現的棋子),而當Motti上網尋找類似的產品時,他並沒有任何發現。“這件事之後,我用了2-3星期的時間思考自己想要做什麼,最後我打定了主意,開始做AR相關的事情,在確定了技術方向並找到合夥人之後,我們就成立了這家公司。”

就像之前許多成功的科技公司一樣,Infinity AR的初心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很小的idea。Motti進一步表示,公司成立背後的哲學是基於以下的思考:目前許多數字化技術導致了人們在享受技術便利的同時也與世界相隔絕,從電視、PC、智能手機再到VR,人際間的互動不再像從前面對面交談這樣自然;而AR之所以非常重要,首先就是因為它是一種社交性技術(social technology),人們戴著AR眼鏡,將數字化內容與現實世界相混合,同時還可以看到他人的眼睛,以最自然的方式與他人互動。

兩條產品線分別服務硬件製造商和應用開發者

Infinity AR CEO Motti Kushnir:AR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性技術


目前Infinity AR主要有兩條產品線:第一條產品線是面向AR硬件製造商提供相關的硬件設計指南、SLAM和場景感知的軟件、安卓優化軟件以及工廠校準軟件,通過自研的SLAM技術,Infinity AR能夠為AR硬件賦予室內定位導航的能力;第二條產品線則是面向應用開發者的開發套件SDK,在開發者開發醫療、教育、建築、工業、新零售等方面的AR應用時,Infinity AR提供的SDK可以使AR應用更有效率的進行場景感知(Scene Understanding)。

Infinity AR CEO Motti Kushnir:AR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性技術


關於場景感知,Motti舉了幾個例子:比如一個物體在有光的房間裡自然會留下影子,因此AR應用在構建虛擬內容時首先需要了解室內的光源;再比如房間裡的地面比較硬,沙發則比較軟,如果用戶拋出一個虛擬球體,那麼球落在地板上會反彈、落在沙發上則會停住;以上這些情況都需要AR應用徹底感知整個場景,而這正是Infinity AR的技術方案的用武之地與努力方向。

當我問及Infinity AR在面對同樣開發SLAM技術的巨頭(比如微軟)的競爭優勢時,Motti對自家的技術方案頗為自信:“首先,在創業公司的層面,Infinity AR是全球範圍內幾乎唯一的為AR設備提供真正SLAM技術(Real SLAM for AR)的創業公司。其次,在巨頭的層面,大部分巨頭都採用了定製化的方式,比如自家的芯片配上自家的SLAM、自家的光學方案等等,這些方式並不通用。最後,在更重要的算法上,大部分巨頭都採用了非線性(non-linear)算法,這樣就導致SLAM運算耗費巨大的計算量,需要處理芯片具備強大的非線性運算能力,而Infinity AR的SLAM是全球唯一採用線性(linear)算法進行運算的,其結果是我們的SLAM效率要比其他公司高100倍,因此並不需要定製化強大運算能力的處理芯片,在普通的移動芯片架構上同樣可以流暢運行我們的SLAM。”

對於中國市場的佈局以及與Nibiru的合作

Infinity AR CEO Motti Kushnir:AR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性技術


在市場策略方面,Infinity AR自創立之初就專注面向中國市場。公司首先在臺北建立了辦公室,並與臺灣眾多ODM廠商展開合作,之後獲得了來自阿里巴巴的投資,進而開始開拓大陸市場。在大陸地區Infinity AR有兩家戰略合作伙伴,其中之一就是Nibiru。通過這些合作伙伴,Infinity AR能夠將自傢俱有領先優勢的技術方案觸達最終客戶,目前與Nibiru合作的數個項目正在推進中。

談及對於Nibiru的看法,Motti表示,在服務行業客戶方面,Nibiru的AR/VR解決方案在國內有著非常大的領先優勢,這也是Infinity AR選擇其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主要原因。“當你要滿足某個行業的需求時,光有硬件、操作系統和軟件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整體解決方案。現在我們的客戶(AR硬件製造商)提供AR硬件,我們提供操作系統,Nibiru提供解決方案,我們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共同服務醫療、教育、建築、工業、新零售等相關市場的最終客戶。”

未來:願景與使命

Infinity AR CEO Motti Kushnir:AR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性技術


目前Infinity AR擁有40多名工程師,大部分都是數學、計算機圖形學等專業的博士或碩士。公司今年有6個AR項目正在進行中,Motti希望明年能夠再增加2-3個項目。同時,由Infinity AR、Nibiru以及國內另一家公司三方合作研發的產品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中國首款真正配備SLAM的國產AR眼鏡。

關於未來AR市場的發展趨勢,Motti分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這一觀點同樣在他的主題演講中有所體現。一般來說,一項技術的發展通常會經歷4個階段:起源於院校實驗室,首先應用在軍方,然後應用到企業級市場,最後推廣到消費級市場。這幾年VR的發展並不順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業內一家知名VR公司試圖將VR產品直接從實驗室(第1階段)推廣到消費級市場(第4階段),VR產品並沒有經歷一般技術的發展路徑,所以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最終消費者自然拒絕接受。相對於VR,AR過去在實驗室誕生之後,已經在軍方得到應用(比如戰鬥機駕駛員的AR頭盔),未來3-5年將應用到企業級市場,然後才會迎來消費級市場的崛起。“對於AR產品來說,光學的部分很重要,要達到真正的消費級體驗,FOV必須至少達到90度,而目前AR產品的FOV最大也就在45-50度,所以我們離消費級產品依然很遙遠。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會專注於企業級市場,比如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同時我們也希望在3-5年之後,如果AR產品在光學上能達到90度的FOV,另外價格能降得很低,那麼我們就可以開發遊戲和娛樂方面的應用了。”

在交流的最後,我們再次回到了任何一家公司的核心問題:Infinity AR的vision(願景)和mission(使命)。Motti表示,公司的願景是讓用戶能夠將數字化體驗與真實世界相融合,同時還保持人際間的自然互動;而公司的使命則是成為一個面向硬件製造商和應用開發者的AR操作系統及平臺,為硬件製造商提供SLAM等技術,為應用開發者提供相關的SDK。

雖然與Motti的交流時間並不長,但我能深切感受到他對於人際間自然交互的肯定與堅持,或許在並不遙遠的未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最初的想法得以實現——在家裡和兒子一起下著哈利波特的魔法棋。最後,祝願Infinity AR能夠結合自家獨特的技術優勢,結合Nibiru等諸多中國合作伙伴的資源與能力,為中國乃至全球的企業級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行業解決方案,並在幾年後的未來用更加先進的技術造福於中國的大眾消費級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