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與蜀漢合作的五個階段,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不過在生活中交朋友,看重的是感情,而在國與國(統治集團)的關係中,的基礎上的。友關係可就沒那麼純粹了。國家之間的“朋友之交”,完全是建立符合各自利的戲碼。換句話說,生活中的朋友交的是感情,國家關係中的朋友交的利益,是徹頭徹尾的利益。西方有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東吳與蜀漢合作的五個階段,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凡是有一個以上統治集團的時代,對外交往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們最熟悉的三國時代。雖然只有三個政權,但他們之間的外交來往是非常精彩的。說到三國外交的經歷,東吳與蜀漢之間的歷程最為複雜。三國時代最著名的外交事件,應該是東吳和蜀漢從合作到分裂,從分裂到戰爭,從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的外交關係史,可以大致為五個時期:

東吳與蜀漢合作的五個階段,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一、合作,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劉聯合在赤壁抵抗曹。雙方互有想法,但是還是以合作為主體,聯合抵抗曹操的北方勢力。

二、猜疑,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蜀。劉備取得了益州後,孫權就對劉備產生了懷疑。孫權討要荊州,而劉備不停的以各種理由推脫。

三、分裂,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迫於孫權的壓力,與孫權中分荊州;東吳與蜀漢的產生邊界矛盾。

四、戰爭,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偷襲劉備控制下的荊州,殺關羽,吳蜀關係徹底破裂。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年),劉備為奪回荊州,大舉伐吳,最終失敗。

五、再次合作,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諸葛亮派遣鄧芝出使東吳,雙方達成諒解,重歸於好。

東吳與蜀漢合作的五個階段,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其實在前兩個時期內,嚴格來說,不能將劉備稱為蜀,因為那時的劉備距離益州還有八丈遠呢。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前,寓居荊州的劉備和孫權還沒有發生命運的交集。可以說是曹操將兩條原來不相交的平行線扭曲在了一起,其實率先提出來與孫權聯合的是諸葛亮,在大名鼎鼎的《隆中對》中,諸葛亮就提出了這個觀點。“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東吳與蜀漢合作的五個階段,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諸葛亮和孫權非常有緣分,劉備集團中第一個和孫權發生交往的也是他。當劉備被曹操拎著菜刀滿世界追砍的時候,諸葛亮就主動要求過江見孫權,說動孫權聯合劉備抗曹。孫劉之所以能聯盟成功,主要還是形勢所迫,東吳內部也最終決定聯劉抗曹。但在孫權下定決心抗曹的心理過程中,諸葛亮的一番激將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換了別人去,未必能起到這麼好的效果。

東吳與蜀漢合作的五個階段,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孫劉聯盟戰略的主要制定者是諸葛亮和魯肅,但如果沒有孫權和劉備的識大體、顧大局,一切都是水中花。就三國整體形勢來看,主線還是魏蜀戰爭,從頭打到尾,甚至連外交往來都

沒有、而東吳在魏蜀戰爭中起到的還是砝碼作用。當初孫權突然和曹操結盟,背後桶了劉備一刀,破壞了劉備的統一大業。其實從哪以吳蜀間再也沒有發生過外交上的不愉快,雙方合力對抗曹。為了及時瞭解對方戰場的情況,雙方軍事首腦還經常向對方通報自己戰區的戰報、就差沒在對方地盤常派聯絡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