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与蜀汉合作的五个阶段,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不过在生活中交朋友,看重的是感情,而在国与国(统治集团)的关系中,的基础上的。友关系可就没那么纯粹了。国家之间的“朋友之交”,完全是建立符合各自利的戏码。换句话说,生活中的朋友交的是感情,国家关系中的朋友交的利益,是彻头彻尾的利益。西方有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东吴与蜀汉合作的五个阶段,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凡是有一个以上统治集团的时代,对外交往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们最熟悉的三国时代。虽然只有三个政权,但他们之间的外交来往是非常精彩的。说到三国外交的经历,东吴与蜀汉之间的历程最为复杂。三国时代最著名的外交事件,应该是东吴和蜀汉从合作到分裂,从分裂到战争,从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的外交关系史,可以大致为五个时期:

东吴与蜀汉合作的五个阶段,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一、合作,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刘联合在赤壁抵抗曹。双方互有想法,但是还是以合作为主体,联合抵抗曹操的北方势力。

二、猜疑,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刘备取得了益州后,孙权就对刘备产生了怀疑。孙权讨要荆州,而刘备不停的以各种理由推脱。

三、分裂,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迫于孙权的压力,与孙权中分荆州;东吴与蜀汉的产生边界矛盾。

四、战争,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偷袭刘备控制下的荆州,杀关羽,吴蜀关系彻底破裂。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大举伐吴,最终失败。

五、再次合作,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诸葛亮派遣邓芝出使东吴,双方达成谅解,重归于好。

东吴与蜀汉合作的五个阶段,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其实在前两个时期内,严格来说,不能将刘备称为蜀,因为那时的刘备距离益州还有八丈远呢。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之前,寓居荆州的刘备和孙权还没有发生命运的交集。可以说是曹操将两条原来不相交的平行线扭曲在了一起,其实率先提出来与孙权联合的是诸葛亮,在大名鼎鼎的《隆中对》中,诸葛亮就提出了这个观点。“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东吴与蜀汉合作的五个阶段,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诸葛亮和孙权非常有缘分,刘备集团中第一个和孙权发生交往的也是他。当刘备被曹操拎着菜刀满世界追砍的时候,诸葛亮就主动要求过江见孙权,说动孙权联合刘备抗曹。孙刘之所以能联盟成功,主要还是形势所迫,东吴内部也最终决定联刘抗曹。但在孙权下定决心抗曹的心理过程中,诸葛亮的一番激将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换了别人去,未必能起到这么好的效果。

东吴与蜀汉合作的五个阶段,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孙刘联盟战略的主要制定者是诸葛亮和鲁肃,但如果没有孙权和刘备的识大体、顾大局,一切都是水中花。就三国整体形势来看,主线还是魏蜀战争,从头打到尾,甚至连外交往来都

没有、而东吴在魏蜀战争中起到的还是砝码作用。当初孙权突然和曹操结盟,背后桶了刘备一刀,破坏了刘备的统一大业。其实从哪以吴蜀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外交上的不愉快,双方合力对抗曹。为了及时了解对方战场的情况,双方军事首脑还经常向对方通报自己战区的战报、就差没在对方地盘常派联络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