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猛達沈榮海搭檔噱頭十足,昨夜蘭心大戲院傳來「石庫門的笑聲」

看到昨晚蘭心大戲院門口的盛況,無論是滑稽戲演員還是觀眾,都不由得想說一聲“久違了”!“阿德哥”毛猛達和搭檔了30多年的沈榮海重出江湖,帶著新作品《石庫門的笑聲》要在蘭心大戲院連演7天,搞得很多市民中秋團圓夜飯也沒好好吃,提前半小時就等在劇場門口,想聽聽這對黃金搭檔又出了什麼新噱頭。

毛猛達沈榮海搭檔噱頭十足,昨夜蘭心大戲院傳來“石庫門的笑聲”

圖說:《石庫門的笑聲》演出劇照 官方圖

石庫門裡說天地

臺上,毛猛達和沈榮海回憶起當年住在石庫門裡的日子。毛猛達家住在延安東路,吳江電影院對面的石庫門裡,名叫馬德里。沈榮海立馬接上:“我家住在隔壁,叫巴塞羅那。”毛猛達又補充,現在馬德里拆掉了,建了一個新小區,叫皇家馬德里,引起一陣鬨笑。石庫門是上海特殊的城市記憶,石庫門裡弄發生的變化其實也反映了上海市民生活裡的變化。

舞臺以浦東的璀璨夜景為背景,兩側搭起立體的石庫門民宅,充滿老上海的生活味道。這對黃金搭檔站在舞臺中央,穿著筆挺的西裝,從對石庫門的記憶說起,從關聯最緊密的衣食住行說起,時下流行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前一陣的崑山龍哥事件、40萬天價飯局事件等社會熱點也都被編進了段子裡,兩位足足說了兩個半小時才謝幕,臺下的笑聲也一陣高過一陣。

毛猛達沈榮海搭檔噱頭十足,昨夜蘭心大戲院傳來“石庫門的笑聲”

圖說:舞臺背景是浦東夜景,舞臺兩側則是石庫門民宅 官方圖

觀眾爭相做下手

相聲裡有捧哏和逗哏,滑稽戲裡也有上手和下手,自然毛猛達做上手,沈榮海為下手。可昨天的演出裡,有感而發的觀眾和聽到老梗的老觀眾都情不自禁地為兩位做起了下手,臺上唱,臺下和,氣氛相當熱烈。《石庫門的笑聲》喚醒的不僅是大家對獨腳戲的記憶,更是在上海這座城過去40年裡的生活記憶。

開場,毛猛達帶頭自嘲:“現在不要說獨腳戲了,‘上海人’都沒了。”臺下觀眾馬上反應過來,紛紛說,小孩都不會講上海閒話了。何以見得?人民公園讀成“寧民公園”、出生證和畜生證傻傻分不清楚,簡直貽笑大方。既然是滑稽戲,就不得不提經典劇目《72家房客》,毛猛達的經典臺詞往往才說了幾個字,臺下的觀眾就已經全部接上了。這樣的共鳴比比皆是,比如毛猛達現場模仿小販的各色叫賣聲,像報菜名一樣報出了一長串布料名稱,以及講上海人花25塊錢到廟裡拜佛報出了六十多個親戚的名字,既吃功夫,又出彩出“笑果”。紮實的編劇功力和細緻入微的洞察,讓現場抖的每一個包袱都被觀眾接得很準。

毛猛達沈榮海搭檔噱頭十足,昨夜蘭心大戲院傳來“石庫門的笑聲”

圖說:毛猛達和沈榮海在演出中 官方圖

神秘嘉賓天天演

7晚演出,毛猛達和沈榮海請來了7位好朋友來到蘭心大戲院助陣。首場演出的中場,黃金搭檔下場去換下半場的服裝,主持人報出了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的名字,觀眾紛紛回過頭找尋她的位置。一襲紅裙的茅善玉從中間排的座位起身,立刻成為全場的焦點,給了現場觀眾一個大大的驚喜。

茅善玉表示,獨腳戲和滬劇一樣,都是上海特有的“土特產”、家鄉戲,傳承興旺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看到老朋友再次出山開專場,茅善玉也感到非常高興。現場,她唱了5月剛剛試首演的大型現代滬劇《敦煌女兒》的選段《守望理想》,為演出賦予了多樣的海派韻味。接下來,還將有6位嘉賓來到演出現場,他們會是誰呢?還請拭目以待吧!(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毛猛達沈榮海搭檔噱頭十足,昨夜蘭心大戲院傳來“石庫門的笑聲”

圖說:茅善玉是首位助演嘉賓

馬上評|屬於上海人自己的作品

改革開放40年,浦東開發也已經28年,對新上海人來說,石庫門是個景點,對老上海人來說,石庫門是他們曾經的家。如今,石庫門不再僅僅是居住場所,石庫門的里弄營造技藝和居住習俗都被列入了國家級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人道是紅磚易保,鄉愁難尋,《石庫門的笑聲》裡保留的就是那一份屬於上海人的鄉愁。

作為除了滬劇以外另一種必須講滬語的藝術門類,觀眾對滑稽戲是寄予了很高期待的,可惜近年來滑稽戲的處境卻有些落寞。毛猛達坦言,打造這部作品就是為了要給“醉生夢死”許久的獨腳戲灌下一碗“醒酒湯”,也讓所有的滑稽戲從業者“醒一醒”。觀眾需要的不只是屏幕上曇花一現的段子,不只是匆促上馬、隔靴搔癢的感官刺激,也不只是高級音效製造的罐頭笑聲,他們需要真正的屬於上海人自己的作品。

毛猛達沈榮海搭檔噱頭十足,昨夜蘭心大戲院傳來“石庫門的笑聲”

圖說:新民晚報此前的報道

毛猛達、沈榮海兩個人的年齡加起來已超130歲,按理說,舞臺早就該交到年輕人手裡,可二老實在是放心不下,不忍心讓滑稽戲越來越邊緣化。儘管他們在臺上尚且老當益壯,可他們總有徹底退休的一天,不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如何讓下一代保持住老一輩人的功力?這恐怕是所有院團面臨的難題。(趙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