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美國大學教授普遍認爲中國留學生太「功利」

近日,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在費城召開,大會主要探討了國際留學生在美國留學所面臨的挑戰。其中,還公佈了一項關於大學教授們對國際留學生看法的報告。報告指出,大學教授們認為國際留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術期望是他們最大的問題。 

報告稱:美國大學教授普遍認為中國留學生太“功利”

英語不過關

大約有66%的教授認為國際留學生求學時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英語能力有限。當被問及自己在教學中所面臨的挑戰時,有45.59%的教授再次提到學生自身的英語水平有限。

造成這一點的原因很簡單,許多國際留學生是勉強通過託福/雅思等語言考試,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在生活中嫻熟應用英語。

做學術太功利

還有26.3%的教授提到國際留學生的學術準備期望不同,有24.9%的教授認為是國際留學生對美國學術文化缺乏瞭解。這點主要是由於不少國際留學生進入大學後,急於求成,享受不了科學研究的樂趣。

還有些留學生進入學校後發現,自己辛辛苦苦選擇的學校和專業,可能並不如自己的意。因而感到迷茫。

不愛溝通

其餘教授還提到國際留學生的不愛溝通、孤獨感,以及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社會挑戰。美國大學的課堂充滿討論、辯論和自由提問。教授們鼓勵學生根據課前佈置的閱讀材料自由提問,彼此交流探討,老師並不會評判你的觀點,只希望大家踴躍發言,但仍有很多留學生不喜歡與人溝通。

報告稱:美國大學教授普遍認為中國留學生太“功利”

上面提到的幾點只是美國大學教授們對國際留學生的一些面印象。我們的留學生當然有很多優點,但是既然選擇了風雨兼程地前往美國讀書,自然也應該擺脫這些教授指出的問題。那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改變呢?

1.表現出你對這門課的興趣

教授們最高興的事就是學生對自己的課很有興趣,認認真真聽講,這樣才能深得教授的心。

2.教授走進教室的時候要打招呼

這是挺簡單的小事,但是很多人都會忽視。往往小細節上的用心會讓你有意象不到的收穫。

3.上課時,與教授互動

教授看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他們不會要求你回答得多好,但一定要有互動。教授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只要有積極融入的心態,和教授的溝通也會很順暢。

報告稱:美國大學教授普遍認為中國留學生太“功利”

4.投其所好

有些老師上課時會明顯表現出對某一學術理論的不喜愛或者不認同,所以寫論文時儘量避免對這些理論的追捧,上課的時候也不要與老師爭論一些無意義的問題。

5.成為“問題”學生

“不懂就問”大概是從小到大父母給我們的教導,這一點到現在還是適用的。但是,這並不是讓你隨意地提問無用的問題,那樣反而會讓教授對你有不好的印象。

6.積極參與活動和組內討論

課外講座、學術研討會和學生俱樂部會談等,教授是會記錄這些活動的學生參與狀況的。

報告稱:美國大學教授普遍認為中國留學生太“功利”

其實在國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相對自由,學生與老師間的交流並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所以,師生關係處理得好,教授不僅可以在學術上幫助留學生,甚至彼此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