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梨園·最中國」全國戲曲名家西安展演拉開帷幕

曲江池畔舞起霓裳羽衣,梨園之都奏響時代強音。由西安廣播電視臺和白燕升工作室共同打造的《醉梨園·最中國》全國戲曲名家展演直播周於中秋之夜在西安廣電大劇院拉開帷幕,“中秋戲曲晚會”率先登場,中共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觀看演出並致辭。

“醉梨园·最中国”全国戏曲名家西安展演拉开帷幕

24日,西安廣電大劇院燈火輝煌,名家新秀粉墨登場,戲曲界、文化界、戲迷和絲路沿線的留學生代表及國內外嘉賓齊聚一堂,觀賞了一場全國戲曲饕餮盛宴,在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共度美好中秋之夜,西安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絲路頻道以及河南廣播電視臺、成都廣播電視臺、武漢廣播電視臺等近20家絲路城市廣播電視協作體成員臺全媒體陣容協同播出;同時,央視新聞移動網、中國網正在商演頻道、鳳凰網、東方大劇院、武漢臺黃鶴雲、掌上武漢北京時間、優酷、觸電新聞、一直播、城市交換雲平臺等熱門直播視頻網站同步配合播出,在全國的戲曲界和票友戲迷觀眾中掀起了一股熱烈的戲曲之風。

“醉梨园·最中国”全国戏曲名家西安展演拉开帷幕

在《醉梨園·最中國》的中秋戲曲晚會進行中,白燕升現場採訪王永康書記,王書記表示這個中秋過得特別有意義,“西安真是發揮了梨園之都的作用,這麼多全國的戲曲名家齊聚千年古都,我特別高興,也非常歡迎絲路沿線國家的朋友和我們一起共同分享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永康書記還對白燕升戲曲傳播研究院落戶西安表示祝賀,並寄予了厚望。

《醉梨園·最中國》是西安廣播電視臺繼《擂響中華》之後,首次舉辦的大型戲曲文化類晚會,體現著主流媒體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擔當。為期五天的現場直播,每場都有來自絲路國家和地區的教授、留學生、外企職員等觀眾現場觀摩,雖然語言和文化背景不同,但人類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對藝術的鑑賞審美無分時空、無分國界,中國戲曲藝術散發的舞臺魅力讓這些來自異域的朋友歎為觀止。“連接中外,溝通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媒體職責的重要內容,《醉梨園·最中國》在建設絲路文化高地,助力“民心相通”方面同樣發揮了主流媒體的應有作用。

“醉梨园·最中国”全国戏曲名家西安展演拉开帷幕

團圓之夜,古城上演溫情大戲

昨晚的中秋戲曲晚會,不僅節目異彩紛呈,還有很多溫情大戲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觀眾。從武漢遠道而來的黃梅戲名家楊俊在西安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兩人在《天仙配》中的精彩演繹贏得無數喝彩;絲路沿線國家留學生通過VCR、採訪等互動環節,真情表白大西安;尤其讓人記憶深刻的是,河北梆子名家張秋玲在《醉梨園·最中國》的舞臺上,提攜後起之秀王碩,戲曲藝術“傳幫帶”的精神讓人動容和敬佩。而王碩也得到了梨園之都的最高禮遇——劇場裡千人同唱生日歌。原來,中秋節正是這位年輕演員的生日,“臺上那一瞬間,我真有點傻了,到後臺才緩過神來,突然覺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而這份幸福是西安給予我的”。少年強,則國強。戲曲藝術的未來,也一定系在年輕人身上,“梨園之都,也一定會給這些年輕人最廣闊的舞臺和最貼心的關懷”,白燕升說。

於是,在這方舞臺,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閃亮登場,晉劇新秀郝文龍,婺劇代表樓勝、葉曉花、張瑩,姚劇演員景潔豐……在他們最好的年華里,西安註定會被銘記。

“醉梨园·最中国”全国戏曲名家西安展演拉开帷幕

名角薈萃,演出陣容史無前例

除中秋戲曲晚會外,展演周還有“十大劇種名家演唱會”、“戲曲現代戲演唱會”、“武戲絕活群英會”、“大秦之聲·西北五省區秦腔演唱會”四場戲曲盛典,帶您穿越古今,領略中華戲曲的博大精深與至善至美。

五場直播匯聚了上百位戲曲名家新秀,全國20多個省市近20個劇種首度聚首西安,尚長榮、裴豔玲、李寶春、馬友仙、於魁智、李勝素、謝濤、曾昭娟、張秋玲、王洪玲、楊俊、陳飛、王惠、王藝華、丁凡等各劇種代表人物將為古城觀眾獻上自己的拿手好戲。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太原、紹興、鄭州、廣州等地,以及西北五省區的梨園子弟都將在西安共敘情誼,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醉梨园·最中国”全国戏曲名家西安展演拉开帷幕

戲曲傳承,老中青少四代同臺

口傳心授,是戲曲這門藝術流傳至今的制勝法寶,一輩輩藝術家辛勤耕耘,共同織就了一幅梨園盛景。在《醉梨園·最中國》的舞臺上,老中青少四代戲曲人同臺獻藝,聯手開創了梨園之都的當代傳奇。受邀參加演出的名家中,年齡最長的79歲,最小的只有6歲,既有紅極一時的老一輩名伶,也有當下戲曲舞臺的中堅力量,還有嶄露頭角的尖尖小荷,他們在梨園之都盡心竭力地“傳幫帶”,為的是戲曲永流傳。

“醉梨园·最中国”全国戏曲名家西安展演拉开帷幕

風格迥異,梨園之都百花齊放

不入梨園,怎知春色如許。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以及戲曲人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只有零距離地接觸並瞭解後,才會發現,並從骨子裡產生敬佩與喜歡之情。五場直播主題雖各有側重,但主角只有一個——戲曲和戲曲人!

無論是演繹盛世長安千載繁華的中秋戲曲晚會,還是匯聚十大劇種領軍人物的大型演唱會,又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戲曲現代戲演唱會,都將緊緊圍繞戲和人展現新時代下傳統藝術的嶄新風貌。而武戲絕活專場,則將焦點匯聚在了最能體現“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戲曲演員身上,他們將通過精湛的技藝征服觀眾。大秦之聲西北五省區秦腔演唱會則通過一個個全新組合來濃墨重彩地抒寫綠葉對根的深情厚誼。

“醉梨园·最中国”全国戏曲名家西安展演拉开帷幕

南腔北調,傳播傳承並肩而行

南腔北調,或慷慨激昂如黃鐘大呂,響徹天際;或纏綿悱惻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盛世梨園,奼紫嫣紅總關情;戲曲名城,百花齊放競爭妍。在傳播與傳承同等重要的時代背景下,五場演出還將聯合全國各大電視臺、網絡平臺對五場晚會進行直播、轉播與重播,最大限度地將梨園之都發出的時代強音傳遍每一個有戲的角落。

西安是梨園的發源地,古長安、新西安與戲曲的前世今生有著天然的文化匹配性。以中秋佳節的中國傳統節日為契機,《醉梨園·最中國》節目與現代思維接軌,用綜藝的殼包裝傳統文化的核,打造出中國戲曲的新盛典,體現西安的大格局和燦爛的絲路文明,為打造“梨園之都”和戲曲名城邁出堅實的第一步,晚會結束後,現場觀眾久久不肯離去,紛紛表示過足了戲癮。同時,他們期待西安廣播電視臺舉辦更多傳統文化節目,足以說明戲曲和傳統文化在西安這座古都裡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以戲曲節目激活歷史資源,打造“梨園之都”,深入挖掘西安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具有時代價值的文化精品,是《醉梨園·最中國》節目的主旨。西安市與戲曲文化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白燕升團隊的戲曲專業品格和全國影響力,並以戲曲為載體,舞臺為紐帶,使十三朝古都以“大西安新西安”的新面貌精彩亮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