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7讀傷寒病條活動開始了,你昨天讀病條了嗎?

目前已經有數千位夥伴參加學習傷寒了,

還有不少寶媽帶著寶寶一起讀傷寒,

經方傳承的背後是咱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昨天講解的音頻中講到了

《傷寒論》

第二條,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第三條,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太陽中風,和太陽傷寒的病位是不同的。

太陽中風,是病在肌部,而太陽傷寒是在表部。

想要更深入的瞭解這個問題,

推薦日本經方家--江部洋一郎的《經方醫學》,本書中對於表部和肌部是這樣描述的:

皮部

皮部覆蓋全身,為人體體表外殼的最外層

,是抵禦外邪最初的保護網。在解剖學上相當於表皮層(peidermis)和部分乳頭層(包括毛細血管),後者即為皮絡。

水液代謝異常出現在皮部時稱為皮水。皮水存在時,皮膚表面就像貼了一層保鮮膜一樣閃閃發亮。

肌部

肌部是非常重要的組織,具有調節水液的功能。讓我們分析一下肝硬化腹水的形成。肝功能異常患者,腹部將要出現腹水時,體內的水會逐漸排向肌部。人體只能暫時先把水儲存在肌部,準備以後慢慢處理,如此肌部出現了水液瀦留,被稱為肌水,即西醫所說的浮腫。

……

肌部是由解剖學上的真皮(dermis)部分構成,當然也包括皮下組織部分。毛髮生於肌部,《靈樞·百病始生篇》中就記載有“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於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如,。。。則傳舍於絡脈,在絡之事,痛於肌肉。。。”,當水液瀦留在肌部某處時,這部分的毛髮就有可能脫落。

……

以上內容選自《經方醫學·第一卷》

一本帶你領略中西醫思維碰撞之美的經典鉅作,大家不要錯過哦~

不跟風,不管是不是暢銷

小道經方只推薦我們在讀、我們認可的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