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護理恐懼症患者?

恐懼的心理人人都有,根據人的承受能力的不同,恐懼的程度也不同。那麼恐懼症的分類及表現是什麼?又該如何護理?

1、場所恐懼症:又稱廣場恐懼症、曠野恐懼症或幽室恐懼症,所以有人主張譯為聚會恐懼症。患者主要表現是不敢進入商店、公共汽車、劇院、教室等公共場所和人群集聚的地方,或者是黑暗空曠的場所,擔心忍受不了那種場合下將要產生的極度焦慮,因而回避。甚至根本不敢出門,對配偶和親屬的依賴突出。

2、特定恐懼症:特定恐懼症指患者對某一特定的物體、動物有一種不合理的恐懼。常起始於童年。特定恐懼症的症狀恆定,多隻取勝於某一特殊對象,如恐懼昆蟲、貓、狗或刀剪等物品。但在部分病人,卻可能在消除了對某一物體的恐懼之後,又出現新的恐懼對象,這些都是恐懼症的表現。

如何護理恐懼症患者?

3、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在社交場合下感到害羞、侷促不安、尷尬,笨拙、怕成為人們恥笑的對象。他們不敢在人們的注視下操作、書寫或進食;他們害怕聚會,害怕與人近距離相處,更害怕組織以自己為中心的活動;他們不敢當眾演講,不敢與重要人物談話,擔心會臉紅。有的患者害怕並回避與別人的視線相遇,稱對視恐懼。

恐懼症的護理:

一、積極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床後,對自己說20遍“我接納自己,我相信自己”通過這種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變我們心裡以前對自己的否定觀念,學會悅納自己,培養自己的信心。改變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地來戰勝自己的恐懼心理。

二、心理護理:要做好心理護理,首先要發解病人的心理特徵做好有的放矢,促進康復。

三、生活照顧:家庭護理中,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照顧好病人的生活,其任務是監督、協助或替病人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飲食、衛生、睡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