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又名瓦雀,是最為常見的小型鳥,結群在樓宇、村社、田野間覓食嬉戲。色樸素,又有斑紋,可謂文質皆備,故展張於圖繪,效果極佳。今天小編就分享六位現當代名家筆下的麻雀。
齊白石
齊白石 枇杷麻雀
白石老人曾說:“餘二十歲後喜畫人物,將三十喜畫美人,三十後喜畫山水,四十後喜畫花鳥蟲魚。”據統計齊白石能畫各種各樣的禽鳥,僅常見所見就有:鸕鷀、雞、雛雞、八哥、麻雀、鵪鶉、翠鳥、白頭翁、蘆雁、野鴨、綬帶、畫眉、孔雀、鷹、雁等。齊白石說:“二十歲後,棄斧斤,學畫像,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傳神。只有鱗蟲中之龍,未曾見過,不能大膽敢為也。”白石老人五十六(1919)歲定居北京,衰年變法,創紅花墨葉新畫法,使其繪畫風格逐漸形成,且日臻成熟,最後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並在“似與不似之間”找到不二法門,尊重自然更超越了自然,求“真”的同時,將藝術提升到新的境界。
齊白石畫麻雀,常以詩與畫、題與畫結合的方式進行寄寓——或藉以表現某種難忘的生活情景,或隱喻某種人生體悟,或抒情,或諷喻,給觀者以聯想品味的空間。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齊白石的禽鳥還是詠唱自然生命,寓意吉祥,或者與自己的農村生活記憶相關的。
黃胄
黃胄 麻雀
黃胄是一位傑出的人物畫大家和畫驢大家,但黃胄曾說:“中國傳統筆墨技法在歷代的花鳥畫作品中體現最為充分,要想認真學習傳統筆墨,必須學習花鳥畫”。
黃胄還曾在一幅作品中題道:“宋人畫麻雀傳世者很少,如崔白、吳琚等作,元明清八百年,竟無超越者。清末任伯年之瓦雀為之振興,筆墨情趣皆有前人未到處。” 從這裡我們可以瞭解到,黃胄對中國傳統花鳥畫為什麼那麼重視。
黃胄先生畫花鳥的另一個原因是,想以自然界的真善美來醫治那些心靈受過傷害的人,給他們更多對生活的美好記憶和暢想,讓更多的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樂觀、積極地享受生活。
關山月
關山月 冬柳麻雀圖
國畫大師關山月先生是當代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關山月先生稟承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所倡導的“筆墨當隨時代”和“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並始終不渝地貫穿於他的創作實踐,生活實踐和教育實踐之中。
他致力於傳統技法的繼承,創新和發展,堅持深入生活進行寫生創作,在永無止境的藝術道路上苦苦追求,奮鬥不息,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他所創作的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是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個人藝術技巧完美結合的典範。
徐悲鴻
徐悲鴻 柳雀圖
徐悲鴻作為平民出身的畫家,擁有樸素的人生觀、藝術觀,他不畫羽翼靚麗的飛禽或罕見的奇禽異鳥,卻喜畫麻雀,因為“麻雀最土氣,它一身赭褐色,沒有一點鮮豔的色彩,它連走路都沒有姿態,是個土包子”。在徐悲鴻眼中,麻雀因樸實而可愛。
圖繪吐露嫩芽的柳枝在春風中搖曳起舞,引得一群麻雀翩翩而來,它們或平飛,或側飛,或俯衝,形態各異,使畫面頗具觀賞性。人們彷彿聽到它們嘰嘰喳喳的歡快叫聲,在歌唱明媚的春光。圖中的麻雀是以毛筆著色、墨直接在吸水性較強的生宣上點畫而成,顯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控制筆墨的功底。雀身以赭石著淡墨三二筆繪出,趁溼以重墨畫出鳥羽上的硬翅及喙與雙爪等,畫家精練嫻熟的點染將麻雀的天真稚樸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唐雲
唐雲 芭蕉竹鳥
從唐雲作品中不難看出,唐雲先生取法之追本溯源,融會貫通,正如前人論藝曰:“規矩在手,法度因心”,由此可見唐老花鳥畫善不拘一格地取法前賢處。八大山人畫筆凝鍊、簡括、冷峭,造型變幻多端,所創意境,別具靈奇。其妙筆高格,唐老最為欣賞並終生取法,此亦可見其畫端。
觀此作品,可知其作品為小寫意,但非常注重趣味性,更見大寫意的氣度,畫中芭蕉先以焦墨勾主筋,後以淡墨闊筆鋪葉,筆墨奔放之際不失嚴謹,幾片芭蕉葉佔畫面主體,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一氣呵成,栩栩如生,給觀者長壽、健康、平安之意。在芭蕉之後,唐雲先生以遒勁質樸,老辣酣暢的筆觸撇竹几枝,枝葉婆娑間,似傳出一種神秘、幽靜之意,又頗有金錯刀的金石氣韻。整張畫面芭蕉與竹子穿插有致,既能符合實物的形態質感,作品又不失其高格。同時,畫面中置身其中的一對麻雀引人注目,雖然寥寥幾筆卻寫出其溫馨傳神之態。兩隻麻雀身體微微傾斜但又努力保持平衡,動態把握得極為精準可愛。從麻雀、芭蕉和竹子的經營佈局來看,很講究點線面的關係,即所謂的大膽落墨,小心收拾。
王雪濤
王雪濤 繁花麻雀
王雪濤善於描繪花鳥世界的豐富多彩和活潑生氣,尤善於描繪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蟈蟈、天牛、青蛙、蜻蜓、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愛。在傳統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畫法講求的色彩規律,為畫面增添韻律。他筆下的麻雀,刻畫細緻入微,鮮活多姿,情趣盎然。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其花鳥畫已達到一個藝術高峰,至今無人出其右。
閱讀更多 臥看天下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