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上星,網絡「爆款」反輸電視台,有哪些必要條件?

作者 / 喬苗兒

當40歲+的中年男性觀眾一本正經地問出“大豬蹄子”到底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延禧攻略》喜提“出圈”技能無疑。與此同時,其掀起的“清宮熱”也令沉寂大半年的國產劇市場迅速回暖。“爽感”和“反轉”的劇情把年輕觀眾拉回國產劇的絕對領域;精緻服道化和“閤家歡”故事模式又將向傳統電視劇觀眾發起衝鋒。

距離網播收官過去近一個月時間,《延禧攻略》登陸浙江衛視上星首播,首集各項數據登頂各項實時收視網衛視第一,又一例網站反輸電視臺的典型範例,證明《延禧攻略》從劇集品質到商業價值均已打破臺網壁壘,受眾範圍進一步拓寬。

覆盤:有形的數據和無形的品質

衡量一部劇是否成為“爆款”的維度十分多元,最直接的是數據。

截至目前,《延禧攻略》影視行業相關數據統計如下:網絡累計播放量達到181.8億次,2018年總播放量排名第一;微博超級話題#延禧攻略#閱讀量超過126.9億,播出期間連續43天微博熱搜在榜,327個熱搜詞500+次登陸榜單,單日最高有17個熱搜詞出現在熱搜榜中,收官之後仍不時活躍在榜單上,相關數據不斷被刷新,餘熱不減;豆瓣評分7.2,評分人數超過18萬;征服“高嶺之花”聚集地知乎平臺,知友推薦度92%;貓眼評分8.1分;據TVB最新更新收視數據顯示,《延禧攻略》最高收視達到38.8點,平均收視29.53點,暫定今年香港收視第一(1點=6.48萬香港觀眾) 。

海外方面,YouTube單集點擊量近百萬,是2018年以來華語電視劇點擊量的最好成績;從愛奇藝的海外版APP數據來看,《延禧攻略》播放量已經超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花千骨》,成為新晉“劇王”。


《延禧攻略》上星,網絡“爆款”反輸電視臺,有哪些必要條件?


如果說行業內不同平臺、不同媒介之間尚受到用戶分眾化的影響,仍舊是圈層內的“爆”,那麼跳脫出行業本身的百度指數則進一步顯示《延禧攻略》出圈之勢的迅猛:在劇集播出期間,“延禧攻略”為關鍵字的百度搜索指數的峰值最高達到825384。

兩廂結合,《延禧攻略》所覆蓋的受眾範圍廣,基數大,從受眾層面而言,為其走向網站反輸電視臺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行業內有“一劇一命”的說法,在劇集交付市場,面見觀眾的那一刻起,就不得不聽天由命,頗有幾分“宿命論”的意味。但實際上,在網娛觀察(ID:wldygc2016)記者看來,在劇集品質面前,宿命論是偽命題。


《延禧攻略》上星,網絡“爆款”反輸電視臺,有哪些必要條件?


《延禧攻略》現於人前的是眾生狂歡的娛樂與喧囂,但對於被英美日韓劇養刁了胃口,伴隨著互聯網信息爆炸成長的一代年輕網生觀眾而言,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其願意貢獻時間和精力,大開腦洞進行二次創作,在社交媒體形成洶湧的“自來水”群體,這背後和劇情以及製作密不可分。

《延禧攻略》的妙在於劇情先行,情節推進快,人物立得住,跳脫開所謂正派反派,人物鮮活有趣,所以看起來“爽”。令後CP、帝后CP、大嘴猴夫婦,年輕觀眾ZQSG“粉”一部劇的時候,能夠發掘劇中預設或者隱藏的有趣文本,並將其擴大,進而影響到更多人。《延禧攻略》70集的長度是劇情體量使然,回顧整個劇情發展不難發現,以魏瓔珞的“升級打怪”之路為線,階段清晰,人物呈現“K字形”出入,信息量巨大,並無注水之嫌。在電視劇被打趣成為“理財產品”之時,不隨波逐流以注水謀收益,歡娛影視的堅守值得肯定。


《延禧攻略》上星,網絡“爆款”反輸電視臺,有哪些必要條件?


在全行業呼籲演技迴歸,觀眾審美品格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延禧攻略》主創團隊的演技幾乎贏得了一邊倒的好評,每個角色均有粉絲站隊,放至整年度的國產劇播出效果中均屬罕見。但對於出品方歡娛影視而言,善用新人,“合適”比“紅”更重要的選角標準卻是多年以來一以貫之的。因為角色和人物的高度契合,與演員一樣,觀眾同樣會產生強烈的信念感,相信人物,進而相信劇情。

當下的影視劇容易陷入對服道化匠心製作的過度宣傳和鼓吹,實際上觀眾卻很難買賬,精良製作是對內容的側面輔助和錦上添花,如若本末倒置則會引發適得其反的效果。歡娛影視在度的把握和策略的選取上則體現了一家影視製作公司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專業程度。

對於歷史真實的再現,富察皇后與乾隆皇帝的鶼鰈情深,《延禧攻略》講考據但是不刻板,劇中展現融於劇情,故事線明晰;戲外以《百家講壇》來背書,凸顯專業和真實;另有乾隆皇帝“蓋章狂魔”的細節彰顯,全劇在歷史的縫隙間遊走,四兩撥千斤,在不經意間贏得觀眾信任。


《延禧攻略》上星,網絡“爆款”反輸電視臺,有哪些必要條件?


更為難得的是,服道化的配置中融入了絨花、緙絲、京繡等中國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服裝衣飾在劇中出現不過是鏡頭間的短暫數秒,但是質感的呈現遠非尋常或粗陋的道具可比,能夠沉心靜氣做製作,迴歸劇集作為藝術作品的本質,並且將服道化與劇情完美融合,不喧賓奪主,這是歡娛影視作為出品方的職業擔當和專業擔當。

另外,相比較其他的渠道,影視作品是傳播範圍最廣,觸達受眾最多,精準覆蓋量最大的“廣告”方式。將非遺注入製作之中,是用影視行業的匠心致敬非遺行業工匠的匠心,是歡娛影視作為影視公司的社會擔當。

因此,不論是從有形的數據還是無形的品質來說,《延禧攻略》均在本年度劇集作品中位居前列,受到觀眾、市場和行業的肯定,實至名歸,也是其能夠在網播後再度上星的源動力。

劇集品質是打通臺網壁壘的硬通貨

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視頻網站的崛起,在愈發激烈的競爭下,不論是視頻網站還是電視臺,均迫切需要優質內容留住觀眾。

用優質內容吸引新的會員用戶,會員數量,鞏固會員粘度,是互聯網視頻平臺的剛需。網站之間競爭激烈,“獨播劇”成為對壘膠著點。《延禧攻略》在愛奇藝播出期間,會員拉新數量再創新高,廣告商業價值破紀錄,究其根源,《延禧攻略》的藝術價值帶來了商業價值,商業價值為平臺和出品方均帶來了可觀收益。優質劇目背後的商業價值被市場正視,內容為王的呼籲才能真正落地成真。


《延禧攻略》上星,網絡“爆款”反輸電視臺,有哪些必要條件?


在愛奇藝播出期間,《延禧攻略》經歷了從一週更新八集到十二集再到日更的加更調整。愛奇藝副總裁陳瀟也曾表示,《延禧攻略》排播模式的調整一方面是基於數據的實時分析,同時也是關注用戶的輿論訴求,儘可能滿足會員多看、早看的需求,繼而也拉動了新會員的快速增長。由此可見,對於劇集而言,只要內容過硬,能夠對受眾形成長效吸引,編播模式均可服務於劇情和內容,服務於用戶。

對於電視臺而言,近幾年的編播方式也更加靈活多變,日播、周播等不同時段、不同播出方式的劇場紛紛湧現,打破了單一的衛視黃金檔播出格局,適應並引領了電視觀眾的固有收視習慣,在傳播效果上有所提升。

另外,此前出現的熱播劇,均是既在電視臺取得喜人收視率,又能在網絡上獲取極高點擊量的“臺網通吃”劇目。從受眾層面,互聯網平臺的用戶與電視臺傳統觀眾之間存在著分眾化的現象,《延禧攻略》從網站走向上星衛視,意味著網臺之間的受眾壁壘被打破,再次證明該劇品質能夠被臺網觀眾共同認可,《延禧攻略》登陸上星衛視,也是受眾範圍進一步擴大,傳播渠道進一步豐富的體現。

作為又一部網絡反哺電視臺的優質劇目,《延禧攻略》打破臺網壁壘的進擊之路值得思考和借鑑。

歡娛影視的功守道:重內容,懂傳播

在出品方歡娛影視的片單中,不乏“宮”系列,《美人心計》、《鳳囚凰》臺網聯動的優質劇目,《延禧攻略》是其經由互聯網反輸電視臺的全新嘗試。誠如上文所言,在網臺對內容的重視程度水漲船高的今天,《延禧攻略》能夠實現先網後臺的播出模式,得益於品質過硬,而品質背後與出品方多年來的做劇經驗和重視製作的態度密不可分。

從創造力角度,歡娛影視的作品是走在市場的前列的,能夠通過作品引領影視審美的風尚變革,內容上亦有不斷創新滿足觀眾審美期待,“做給未來觀眾看”的劇,最終得到市場的認可,對於流程繁複的電視劇製作而言,可見其在前期摸排調研、策劃、拍攝製作層面均需要達到中上的完成度才能實現有機整體的品質不凡。


《延禧攻略》上星,網絡“爆款”反輸電視臺,有哪些必要條件?


從工業流程的角度,歡娛影視是行業內不多的及製作宣發於一體的影視公司,完整流程模式令歡娛影視在工業化流程上具有先天優勢,能夠最大限度地發現並挖掘項目的亮點。《延禧攻略》的火爆很多程度上得益於宣傳團隊對項目的熟悉程度,對每個有可能“爆”的點進行預設,及時對觀眾的反饋進行輿論監控並且放大,使影響力達到最大限度的擴大,也是《延禧攻略》火爆網絡的重要原因之一。

帶除了宣發一體化,歡娛影視還在國劇出海方面積極佈局。《延禧攻略》除了網臺反輸,更積極籌備走出國門。清宮劇在“華流出海”方面具有先天優勢,9月17日,《延禧攻略》在韓國亞洲臺(AsiaUHD)播出,同樣受到韓國觀眾的關注和熱議。接下來《延禧攻略》還將陸續進入到美國、日本、泰國等國家進行播出,通過劇集進一步將中國的文化推廣至海外。


《延禧攻略》上星,網絡“爆款”反輸電視臺,有哪些必要條件?


從2012年成立至今已經過去六年時光,從古裝劇特別是清宮劇起家的歡娛影視同時也在不斷嘗試新的劇集類型。追溯先秦文明的《皓鑭傳》,反映民國時期上海青年的熱血劇《烈火軍校》,展現北平梨園文化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分屬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劇目已經出現在歡娛影視的待播片單中,經驗加持與前瞻視角合力,完備流程和製作匠心共謀,歡娛影視未來的作品和發展,值得觀眾和行業內共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