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通香江 明月照人還——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側記

南方網訊 “大家好!我現在正坐在廣深港高鐵的第5號車廂,剛剛從西九龍站出發,用了14分30秒到達深圳,再過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廣州南站。全程好穩定,感覺好好!歡迎大家搭乘擁有‘一國兩制’優勢的高鐵一起擁抱未來!高鐵,一定會讓香港再創高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小型律師行協會創會會長陳曼琪在首發的“動感號”列車上用粵語錄下了一段自拍視頻。在她身後,來自香港的一眾政商名流,對著鏡頭喊出了精心設計的口號:“動感號,好感動!”

這是在9月22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儀式之後首發高鐵列車上的一幕。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開通運營,香港就此連入全國高鐵網絡,西九龍站與廣州南站的距離縮短到47分鐘。

此時距離香港最早連接祖國內地的鐵路大動脈——1911年10月建成通車的廣九鐵路,已經過去107年。

從濃煙滾滾的蒸汽機車到環保快捷的高速動車組,從每日僅開行1對到100多趟往返,從時速幾十公里的普鐵到時速300公里及以上的高鐵,百年廣九鐵路,見證了歷史滄桑變遷,也見證了香港一步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來自廣之旅的數據顯示,今年中秋假期廣東赴香港旅遊組團人數同比增長近三成。“乘坐高鐵去香港正成為小長假的‘新時尚’。”廣鐵集團負責人說。

宜居宜業宜遊的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優質生活圈,正在加快從夢想照入現實。

高鐵“聯繫更遠 成就更多可能”

在廣之旅組織的廣深港高鐵首發旅行團中,上有八旬夫婦、下有4歲小童,同搭高鐵到香港過中秋。81歲的梁伯感慨道,1984年香港開放團隊遊時,他就和妻子參團感受過“東方之珠”的魅力。沒想到34年過去,自己又一次成為見證者。

“從最早廣九直通車全程約180分鐘,到現在廣深港高鐵全程最快47分鐘,這一提速經歷了107年。”廣鐵集團負責人介紹,廣九直通車於1911年10月建成通車,在省港大罷工後期和日本侵華期間數度停運。1979年4月,廣九直通車重新開行,每日僅1對。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時,廣九直通車每日開行6對,目前增至每日開行12對。

今年是廣九直通車恢復開行的第40個年頭,其間,廣九直通車共運客8000萬人次。

2011年12月26日,廣深港高鐵廣深段通車運營。如今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每天有100多趟高速動車組往返內地與香港。“我曾經擔當過廣九直通車、廣深鐵路和京廣高鐵的列車乘務工作,現在又擔當廣深港高鐵乘務工作,可以說見證了廣州與香港間交通發展的變遷。”在9月23日首趟廣州南至香港西九龍G6501次復興號動車組上,列車長仲召爽不無自豪地說道。

鐵路部門預測,到2020年左右,廣深港高鐵年均客流量將達8000萬人次,相當於把高鐵沿線廣州、東莞、深圳和香港四大城市常住人口移動兩次。

也就是說,未來廣深港高鐵一年的客流量,將相當於廣九直通車過去40年客運量總和。

港鐵公司主席馬時亨認為,高鐵香港段是香港迴歸祖國以來最為重要的基建項目之一。“跨出這26公里的‘一小步’,香港將連接全國高鐵網絡,進而‘走向全國’。”

“高鐵香港段‘聯繫更遠,成就更多可能’。”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開通儀式上表示,香港段的開通標誌著香港正式加入國家高鐵網絡,步入“高鐵新時代”。

在林鄭月娥看來,廣深港高鐵連通廣州、深圳、香港這三個高速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龍頭城市,使大灣區的快速客運網絡更臻完善,推動區內經濟、社會和文化交流。此外,通過京廣客運專線和杭福深客運專線,高鐵香港段還將香港連接至首都經濟圈和長三角區域,進一步接通國家三大經濟圈,有助增強區域之間的協同效應,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世界衛生組織前任總幹事陳馮富珍說,以前坐高鐵的經驗都是在內地,如今有機會從香港乘坐高鐵出發,非常高興。“香港能夠保持繁榮穩定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希望香港能通過高鐵繼續為國家作出貢獻,走向世界。”

粵港地區經濟融合發展的“黃金線”

1979年廣九直通車恢復運行,隨之掀開了大批港商帶著資金和訂單北上的製造業投資熱潮。如今,廣東早已成為全球製造業重鎮,香港也藉此完成了經濟結構從製造業向服務業的升級。粵港地區經濟融合發展的“黃金線”就此開啟。

“(上世紀)80年代,我們很多順德籍的香港人回老家投資辦廠,主要乘坐廣九直通車。當時省港間公路不是很發達,坐火車最方便,經常揹著資金就這樣往返省港地區。”65歲的佛山某傢俱廠董事長劉蘭新回憶道。自30多年前回到家鄉投資創業,他早已在佛山定居多年。

如今,廣九直通車旅客組成已轉變為以內地出境遊客及商務人士為主,特別是自2003年起實施CEPA及開放個人赴港澳遊等政策後,赴港旅遊購物和從事公務商務活動的內地客流飆升,高峰時佔比達八成。2011年底通車運營的廣深港高鐵廣深段,每天客流高達18萬人,成為中國客流最旺的線路之一。

當歷史的車輪駛入2018年,廣東迎來自貿試驗區建設3週年和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建設元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開通,可謂恰逢其時。

“對這一刻,大家期待已久。”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曾多次回憶起當年他跟隨父親霍英東第一次到南沙時的情景。南沙與香港38海里的直線距離,卻需要先坐船到澳門、從澳門坐車到廣州,再經過4個渡口來到番禺市郊,很久才能到南沙。如今這一切變得觸手可及。“廣深港高鐵全線通車,不僅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加快融合,也會大力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經濟、旅遊、文化交流合作。”他滿懷期待地說道。

港鐵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從9月10日至23日,香港及內地共售出超過30萬張廣深港高鐵車票。記者從鐵路管理部門獲悉,中秋期間乘坐高鐵過港的旅客達到8萬人次。

如果說,廣九直通車重開,見證了內地改革開放的時代進程,如今廣深港高鐵的全線開通,必將打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廣闊新天地。

互聯互通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通

在香港西九龍站,一張標識著“你將進入內地口岸區”中英文雙語指示牌高高懸在香港口岸和內地口岸的分界區半空,地上是一道醒目的黃色分界線。

創新實施“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被視為廣深港高鐵帶來的又一重大成果。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以來,西九龍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工作人員便要每天乘坐高鐵,來到西九龍站內的內地口岸上班。這是我國首次在香港境內車站設立適用內地法律的內地口岸區。

事實上,歷史上的廣九直通車就曾開創了中國服務業的不少先河: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廣九直通車要求列車乘務員上崗必須“化淡妝塗口紅,穿西服,系領帶,穿半高跟鞋”,在社會上引起轟動,由其首創的“無干擾服務”,也被推廣至京津城際、武廣、廣深港等各條高鐵。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建設歷時8年,作為參與者和見證者,林鄭月娥認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特區政府能夠按照“三步走”的方式,成功落實“一地兩檢”是最具挑戰性,也是最受啟發的。“如果沒有‘一地兩檢’,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很多優勢無法發揮。”

談及“一地兩檢”在西九龍車站的未來實施情況,林鄭月娥很樂觀。“其實很多香港市民已經對‘一地兩檢’的模式有所瞭解和體驗,比如深圳灣口岸。高鐵開通後,相信市民可以感受到這份便利,會慢慢適應和習慣。”

隨著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不久也將正式通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成為促進三地創新要素便捷流動的重要支撐。

今年8月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提出,要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這意味著廣深科創走廊將延伸至港澳。不久前,廣東省出臺《關於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若干意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如今,越來越多的香港科研資源已在沿著高鐵加速北上:除了早先深港兩地共建的河套科創園之外,香港科技大學正計劃在廣州南沙籌辦分校,初步選址在廣深港高鐵慶盛站旁,而此前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已成香港在珠三角的科研成果轉化平臺之一。

香港青年民建聯主席、香港觀塘區議員顏汶羽認為,香港和內地不同城市的往來越來越頻繁,特別是不少香港年輕人在內地讀書,也有很多人到內地企業交流、實習、參觀等。隨著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日後將引更多年輕一代“北上”瞭解祖國發展。

(全媒體記者/吳哲 劉倩 周人果 王佳欣 唐子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