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謠:那些年看過的電影


兵謠:那些年看過的電影


我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後不久參的軍。那時我國的政治氣候乍暖還寒,部隊的文化生活仍十分枯燥,於是看電影便成為最受戰友們歡迎和期盼的精神聚餐。影訊就是喜訊,如果下午通知晚上看電影,大家會樂上半天,而如果是上午來通知,大家則會興奮一整天。對此,現在的年輕人或許難以理解,可他們哪裡知道,在那剛剛結束八個“革命京劇樣板戲”的一統江山,十年長夜初顯曙光的特殊日子,部隊官兵和全國人民一樣,任何一部題材的新老電影的放映都像是給乾涸的心靈注入一股甘洌的清泉。那真是,大家不僅享受看電影中的快樂,對有的片子看過幾天后還意不闌珊。即使劇情沉悶,故事悽慘,毫無戰鬥元素的電影,也照樣能夠引起戰士們的一些討論和交流。


兵謠:那些年看過的電影


那是1978年年底的一天晩上,部隊放映《祝福》,這是一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客觀地講,在軍營,這種題材的電影遠不如戰鬥或反特故事片受歡迎。更何況影片忠實於原著,對地主“魯四叔”和“魯四嬸”的人物刻畫又完全顛覆了他們對於地主階級形象的傳統認知。


兵謠:那些年看過的電影


如在電影中,祥林嫂剛到魯家時,臉色發黃,表情絕望,但在魯家,她不僅沒有因此而捱打捱罵,飢寒交迫,由於能幹還頗受好評,按月領足了500文工錢不說,一段時間下來,“她臉上不光有了笑容,也紅潤起來了。”對此,不少戰士思想上接受不了,在看完電影由團部回連隊的路上忍不住議論起來。七嘴八舌的,認為電影美化了地主,掩蓋了剝削。有名戰士憤憤地說:“地主階級欺壓農民,心狠手辣,怎麼可能給祥林嫂發工錢呢?”幾名幹部也表示同意他們的觀點,跟著批判起電影的政治錯誤來。


兵謠:那些年看過的電影


當時我們連長就走在我邊上,聽著他們的議論,他用胳膊肘碰了我一下:你是知青兵,有文化,這事你怎麼看?”我當然不同意他們的觀點,就說:“地主階級也不可能個個都是黃世仁和南霸天,像劉文彩那樣的惡霸畢竟是少數,而他們基本上應該是‘魯四叔’這樣的才比較符合實際。”我雖然是回答連長的問題,但隊伍中不少人都聽到了,於是引起了更大爭論,特別是剛才那些人,嚷嚷著什麼“天下烏鴉一般黑”等等。連長見狀,急忙大聲制止:“保持肅靜,注意隊形。”爭論嘎然而止,隊伍在夜色中沉默行進。但我知道,戰友們從此有了“政治”隔閡。而在關鍵時刻,這種隔閡往往是有害的。


兵謠:那些年看過的電影


好像是又過了一段時間,部隊放映譯製片《廢品的報復》,這是一部匈牙利的經典喜劇電影。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布達佩斯某服裝廠的一名青年工人工作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對自己負責的紐釦環節總是隨便縫幾針就算了,從不考慮質量和工序要求。有天晚上,他要和女朋友約會,便去商場買了一套西服,而買到的正是他經手的產品,結果在約會的過程中,由於釦子接連脫落,使他在眾人面前出盡了洋相。他女朋友非常生氣,在離他而去時說:“你如果真的愛我,就應該認真的工作!”若用今天流行的概念,女青年的這句話充滿了正能量,體現了人類共同的價值觀,無可議論。


兵謠:那些年看過的電影


但在當時部隊的一些人看來,卻又有問題了。因為根據他們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匈牙利是西方國家,即使一度成為了社會主義,但後來又修正主義了,而修正主義和資本主義性質相同,都是制度腐朽,社會靡爛,人們紙醉金迷,墮落不堪。在他們哪裡,怎麼可能有認真工作的觀念呢?汲取了上次《祝福》的教訓,我這次沒有參與討論。我已經知道,這些問題跟他們無法解釋。“地主資本家都是壞蛋,資本主義全是罪惡”的思想在這些戰友的頭腦中已根深蒂固並溶入了血液。在他們看來,“認真工作”等如此高大完美的語言,只能出自中國人民之口,匈牙利人既不能,又不配。


兵謠:那些年看過的電影


四十年了,這些軍營的故事按說早該忘卻,可生活中的一些跡象卻總在不時喚回對過往的記憶。算起來,那些戰友們如今也大都60多歲了,雖大都沒有聯繫,但我猜想他們中有些人一定很懷舊,喜歡唱紅歌,也自然還是那麼難以理喻。不過時間可以送走一切,愚昧及其愚昧產生的歷史就由它去吧,相信事物的發展畢竟會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節奏和趨勢。

兵謠:那些年看過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