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哪些技術受制於中國?

一把毛手


客觀的說,幾乎沒有。

要解釋沒有的原因很簡單,截至2017年,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共861人,其中美國為345人,大陸僅2人,一個文學,一個按中藥思路研製的抗瘧疾藥,要說美國中藥技術受制於人,意義不大。

但,這僅僅是自然科技,屬於硬實力範疇。

硬實力,美國技術上不可能受制於別人,能幹成世界上任何自己想幹別人不會幹或幹不了的事。

為何有些事求別人?

成本考慮。

比如有一座橋要修,日本人說重建,美國人不同意,自己修成本很高不合算,交給了世界橋樑技術最全面國家,既便宜又好,何樂而不為。

請人修不是受制,它有修的技術,具備自己動手的一切條件,成本考慮,交給別人。

同樣,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快遞、等等,不是美國搞不起來,而是搞起來不合算。

由此,應該不難看出美國受制於什麼——市場;受制於經濟法則——成本。

想在技術上為難老美,估計現在還沒哪個國家能做到。

市場不是人多就叫有市場,印度人很多,絕大多數商家不會認為印度有市場,也沒幾個人把印度放心上。

有消費能力才叫有市場。

面對比自己大四倍有巨大消費能力的市場,美國人不知所措了。

最大的發達國家與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科技方面的競爭,是智慧與勤奮的競爭。科學技術發達國家領先的事實不能無視,短期內無法超過,發展中國家要掌握這些技術還是受制於發達國家。

但在技術的應用方面,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做到了極致,能將任何一個高科技產品做成白菜價。

再先進的技術都必須推廣到應用,不是拿在手上把玩,而要服務於現實。發明創造美國厲害,應用誰厲害就不說了。

擁有技術發明的人一定會在經濟上輸給應用這項技術的人,這是經濟發展的一個規律。因此,特斯拉輸給愛迪生。

於是,軟實力,克林頓夫人具有遠見卓識,看到了問題的本質。

軟實力強調控制,你量再大,由我控制這才是真正的強大。

控制與反控制,將來兩大經濟體較量的關鍵所在。

在談判技術上,美國受制於它認為最難纏談判對手。

槍,曾經對槍,通過談判,平手。

如今,商務對商務,最大的貿易戰開打,早晚會逼著美國人再坐到談判桌上來。

美國口口聲聲說受到不公平對待,一個強大無比的國家,怎麼可能會受到他國特別是它認為最大的競爭對手現在還是個弱國的不公平對待?

不要認為在某些地方超過了美國,美國就會受制於人,這不是美國的性格。

所有的科技方面,少數能達到,大多數最核心的掌握在別人那裡,贏了量,技術上沒能贏,這是最大的現實。

一時得失在於力,千年得失在於理。

美國只受制於一樣東西——道理。

弱國利用它可以贏得強國的尊重,但背後也要有自己的硬實力做支撐。

世界大體就是這樣向前,美國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布衣吳新建


什麼是受制於?一方面得你有的同時別人沒有,另一方面得別人真需要、離不開這個東西(你有他沒有的東西),這才叫受制於。如此算來,「美國受制於中國的技術」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1、有人說是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和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

古四大發明就不說了,一來遠古了,二來東西是我們發明的,但人家玩的好像比我們還六,我們沒有能實質性控制。新四大發明中高鐵中國造得多,可控制系統在德國西門子手上。手機造得多,可芯片在美國高通手裡。共享單車也就是一種享用型產品,並不是必備產品。所以說起碼自己要能從頭做到尾,還要人家都不會,才能叫厲害吧。

2、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產品,其實大多數是模仿西方來的,我們現在看似如火如荼的科技成果其實多是科技的應用而已,這個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就強調了。

包括當年的馬雲在美國接觸互聯網,回來創業做中國黃頁,為了對付 ebay 推出淘寶,李國慶從美國回來抄亞馬遜網推出噹噹網,百度模仿谷歌,QQ 抄 ICQ。以及現在的滴滴抄 Uber。

3、有人說白酒茅臺、乒乓球

這確實是我們有,別人沒有,但這不是必須品,沒了這個人就照樣亮。

4、當然很多人會想到華為,是的華為算是我們的一個驕傲,其三大產業:

(1)運營商網絡(約50%);(2)企業解決方案(約10%);(3)消費者終端(約40%)。

目前分別取得了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的驕人成績。

而三大業務中不只是手機業務對高通、聯發科的依賴很大,通信基站一些設備對歐美日等進口的芯片更是離不開。縱然華為自己也有海思的麒麟芯片,但這只是一部分,有些東西依然要進口。麒麟只是任正非的一個備案。

早在 2012 年華為 CEO 任正非在內部講話說了,我們做自己的操作系統和芯片是戰略考慮。一來不是要拒絕購買人家的好的產品,我們該用的還得進口買來用,我們暫時只在低端產品中使用自己的,一定要匹配才對;二來我們不是要靠這個掙錢,我們只是為了萬一哪天人家斷了我們的糧,不給我們用了,我們得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和高端芯片頂上去,不至於掛掉。

說了這麼多,有人就會說了,你崇洋名外,我們如今這麼強大,哪有你說的那麼弱。當然,我也是中國人,我也希望中國厲害。只是我們這裡討論的是「受制於」,我們不如別人,我們就應該虛心接受,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優勢,只是相對於他們,並不是制約性而已。

我們優秀自己的優秀,同時學習他人的優秀,那麼未來我們必定更優秀啊。學會定位自己,然後虛心努力,「師夷長技以自強!」和「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上上策,希望未來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給力,有真正牛逼的東西讓我們驕傲,讓西方人羨慕。

如上這是我的一點觀點與思考,如果大家感覺對你有點價值,歡迎點贊、轉發並「添加關注」,如果你有更多的觀點,可在下方留言評論哦


stormzhang


美國科技大約要領先中國20-30年,所以我們能看到美國處處以此制約中國的發展,但是中國的科技在某些行業仍然是制約美國的發展,讓美國根本跟不上中國的步伐。


1、高鐵,中國速度

中國高鐵在吸收德國、法國和日本三家的優勢之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和震驚世界的速度,列車速度從200km/h升級至350km/h,達到了世界震驚的中國速度,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都達不到。

2、中國稀土,出口利器

中國的稀土佔據了世界50%以上,稀土產出會帶來巨大的環境汙染,中國稀土以前有巨大的汙染開發去供應美國,如果沒有稀土,美國科技行業就會受到影響。

3、雜交水稻,解決幾十億人的糧食問題

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吃不飽的問題,而其他國家也在享受中國的雜交水稻的技術,現在袁隆平已經讓水稻畝產1000公斤,非常厲害。

4、移動支付,快速便捷的移動化

中國的移動支付是世界最發達的,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這個技術普及的都不是很好,美國35%的人根本都不用移動支付。

所以,我們在很多行業還是非常厲害的,壓制美國。但這些行業還是比較小,不足以支持巨大經濟制裁。

你還知道哪些領域中國比美國強嗎?


毛琳Michael


美國有哪些技術受制於中國?雖然說美國是世界性的大國,在科技技術上,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遙遙領先的,但是美國也有一些技術受制於中國內?我個人認為還是有的,下面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中國高鐵

最為中國的一個名片,中國高鐵已經開始走出國內,走向世界了,而且這個高鐵的技術,還是很領先於全球的,在里程方面,也是遙遙領先世界水平的。


中國稀土

作為高精端工業的味精,其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在儲蓄量上,中國的儲量佔據了世界的一半以上,而且再前幾年的時候,中國都是冒著汙染自己的環境的分險給日本還有美國去供應稀土,但是隨著咱們國力的發展,我們也開始向在限時稀土的出口,而且還有制訂了相應的規章制度。

所以說,我們國家在這些方面還是比美國先進的,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千帆辰


我舉一個例子:火箭振動臺。這項技術我國是全世界獨步的,絕對是一款大國利器。

中國現在能造出全世界最大的70噸級的火箭振動臺,美國在此項技術上與中國相比差距較大。

2013年,美國通過友好協商從中國進口了一臺50噸級的火箭振動臺,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向我們購買的。當然,我們給予了一定的限制,比如:

  • 禁止軍用;
  • 實驗時必須由出口方人員操作,數據必須由出口方輸入;
  • 輸入設備必須購買指定產品;

這種限制,本來一般都是美國施加給他國的,現在倒過來只能接受這樣的條件,足見火箭振動臺之重要。俄羅斯現在用的也是我國出口的20噸級的火箭振動臺。

火箭振動臺是什麼?其實就是一種火箭“振顫”毛病的測試設備。火箭發射時,如果“振顫”厲害,也即與外在飛行環境共振得厲害的話,首先很容易導致解體,其次也很容易導致偏離方向。因此一款火箭作為合格產品出廠前,一定得進行其“振顫”情況的測試。也就是說,火箭振動臺上的測試其實對於火箭,其實有點類似“風洞試驗”之於汽車或飛機。所以,沒有經過火箭振動臺上千錘百煉出來的火箭,顯然是較容易失敗的。

美國自制的火箭振動臺最高水平據說目前也只在9噸,美國迄今還限制9噸以上火箭振動臺對我國的出口,這雖然是老黃曆,但美國一直沒有解除這個限制,有點可笑。我們則沒有這麼小氣,有好東西還是願意分享的。

火箭振動臺的噸數顯然對重型火箭發展的意義重大,名噪一時的馬斯克SpaceX的重型獵鷹的順利上天恐怕也是對此要感謝一下的。由於在火箭振動臺技術領先,我國的火箭質量就有保障;而且這也是發展重型火箭一大重要基礎利器。因此,未來我們完全有信心在重型火箭上肯定能取得領先地位。

火箭振動臺提供的振動試驗是可以軍民兩用的。

我國的70噸級單體火箭振動臺工作頻率範圍能達到2至2000赫茲,能實現2000赫茲高頻隨機振動,模擬飛行過程中的氣動噪聲。問世後,就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儀器艙做了振動試驗。未來中國的“神舟飛船”、“嫦娥著陸探測器”、“深空探測器”以及“洲際導彈的分導多彈頭髮射裝置”都需要依靠這臺大型設備來進行測試。

另外,我國在未來大型鐵路機車、大飛機、大型船舶、重型特種車、大型風力發電設備等先進裝備領域乃至核電設備、大型油氣罐、高層建築的抗震設計所需的超大型振動試驗設備就能先人一步,這對未來的“中國設計”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建章看世界


不說現在的技術有哪些真正能影響到美國,只說未來有可能的區域上。

1;量子通信技術,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信息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

在我國於2016年8月16日01時40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導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墨子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中首批確定立項研製的4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它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不僅將助力於我國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構建,服務於國家信息安全,還將開展對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空間尺度實驗檢驗,加深人類對量子力學自身的理解。

2;5G技術;從1G,2G,3G,4G到5G我國終於從5G身上實現彎道超車,能在5G標準制定中掌握話語權,將會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革命中佔據先機。

3;未來風雲變化,希望我們能自力更生,祝願我國越來越強大!!


小週週帶著風


要說美國哪些技術離不開中國,從古到今,應該有很多關鍵技術,美國遠遠不能和中國相提並論,可能因為人們看到了航母,戰機,就以為中國的高新技術趕不上美國,這些都是不全面的想法。

(一)航母自動反導技術

雖然美國發展航母的歷史悠久,中國航母製造業發展稍晚,中國航母上的高新科技,超越了美國現役航母,中國航母的自動修復技術也稱航母自動反導技術,航母在失去雷達操控下,360度水下,空中自動反導,任何攻擊物,在距離航母50km處,自動爆炸,中國航母首先保證了自身的安全,航母自動防禦技術,主要體現在航母的製作材料,中國航母的甲板,艦體,是一種高新合成感應材料GRHT,與海水接觸,自動生成航母50km範圍內的強共振波,包括導彈,飛行物,無法進入航母50km內的空間而自動消毀。

美國曾經希望中國的航母甲板材料技術能提供給美國或者共同開發,中國考慮到此項技術關係到國防建設,沒有答應。

(二)巨型飛碟

中國已經成功研製出超大載重的UTL飛碟,環球只需一小時零七分鐘,載重量為1730噸,也就是說,中國已經具備一小時內,維護世界和平的能力。中國新型發動機的研製成功,提升中國戰機37.9倍的戰力,經過改裝的殲十戰機,就已經達到六代機的一切性能。機體表面的KUS, 可造成戰機的絕緣飛行,隱身無聲,無影無蹤,是任何雷達無法破解的死穴。KUS目前只有中國研製成功,據專家自豪地說: 這項技術,可領先世界139年。

(三)空氣淨化彈

中國對於自然環境的治理,也走在世界前列,對於各類有毒氣體,有害空氣,各種輻射,在萬米高空爆炸的空氣淨化彈,瞬間清除殘留,還天空一片美麗,還人們一個安全健康。目前,空氣淨化彈,是核彈的剋星,如果無核國家受到核傷害,中國會採取人道主義救援,給世界人民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人們安居樂業。


白這個顏色


有嗎?美國有些技術受制於日本,有些受制於德國,有些受制於法國,受制於中國的,應該是白酒、中醫、乒乓球等等。




高鐵中國造得多,可控制系統在德國西門子手上。手機造得多,可芯片在美國高通手裡。共享單車成了笑話。起碼自己要能從頭做到尾,還要人家都不會,才能叫厲害吧。




中國互聯網技術發達,老美的不發達嗎?人家的支付寶用得早,不叫這名,沒有我們這麼普及而已。

美國可以用中國技術的倒是挺多,可非用不可的真是寥寥。真的一定要用,還要好,還要美國能接受的,中醫幾年有點風靡。美國運動員也來個拔火罐,如游泳的菲爾普斯。有段時間花露水暢銷美國。這配方美國還沒有哩。

國人還是要虛心啊,多做少說,幹事情要緊!我們有後發優勢,好好積累,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大家爭取把老美拍在沙灘上。


白馬嘯長安


美國現在真正受制於中國的技術是:

一、目前美國只能造20噸火箭震動臺,50噸震動臺美國需要向中國申請,並且必須要中國工作人員陪同,才能使用。中國在這一領域技術能造70噸火箭震動臺,處於世界領先。

二、深紫激光非線性光學晶體第二代材料KBBF,可用於高能激光(如高能激光武器),美國需要看中國臉色,因為這種晶體是戰略物質。美國在此類晶體材料研究方面,剛剛打破中國壟斷,研究出第一代晶體材料BBO,在高功率下kBBF的晶體性能是BBO的兩倍。

三、水下量子通訊技術屬於戰略技術,是全球唯一。目前此技術不對外 。

四、由馬偉明教授領攜研發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推進'技術,領先美國一代。美國擁有的是中壓交流技術,現在才立項研發中壓直流技術。


時空星瀚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很多方面已經非常接近於美國,而且有一些技術是領先於美國的,但是可能不多,稍微列舉一下吧,可能不全,相信其他朋友的回答會補充上來的。

第一,高鐵技術。雖然最初源自於德國、法國和日本三家,但是經過自身的消化和吸收之後,以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形成一家風範,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機車速度從200km/h拓展至350km/h。這一點上美國是落後的,可能有人會說美國人不依賴高鐵出行,而是航空。但是畢竟事實是美國高鐵不發達。

第二,電磁技術。這一點算是分歧比較小的吧,馬偉明院士團隊堪稱居功至偉,三十年磨一劍,實現彎道超車。

第三,雜交水稻技術,雖然是農業技術,但是不管怎麼樣,正是依靠這一技術,中國徹底解決吃不飽的問題,糧食安全可是國家發展的根基。

第四,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比較籠統,就拿手機支付吧,目前算是全球最為便捷的國家,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這個技術普及的都不是很好。

第五、基建技術,沒有中國人造不了的橋、打不通的隧道、建不成的路。

第六、規模化製造能力,這一點世人公認,任何一個產品,如果中國人決定去幹,必然是大規模生產,很快就能讓全世界人都能看到這個產品。

第七,專用設備,比如振華港機的港口裝卸設備,三一重工的特種機械等,很多都是美國人幹不了的東西。

第八,中醫藥,這種技術美國人玩不了,算是中國家傳的。

大致就想到這麼多了,看看其他朋友有什麼補充的。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