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妖盜』!

明朝正德年間,在河間府肅寧縣,出了一樁轟動一時的奇案,惹得縣衙裡的那位老爺和一眾的百姓的是人心惶惶、議論紛紛。那麼說究竟是什麼奇案呢?這還要從城中的一家錢莊說起。

故事:‘妖盜’!

話說這肅寧縣內,正街之上,有著一家萬通銀號,買賣很好,可以說是資財豐厚,日進斗金!

銀號眾所周知,古代的什麼錢莊、銀號、質庫,都類似於後世的銀行。當然了,普通百姓跟這些並沒有多少交集,畢竟有錢的還是少數,所以其主要的服務的對象就是那些南來北往的客商。商人們把錢存進去,然後拿著錢莊出具的存根票據,再到其他地方的分號取出,以便於路途之中的安全。錢莊呢,也會在其中抽取一些費用,作為保管的利息,這也是無可厚非。

萬通銀號就是這樣的一個買賣,本來先存後取,只掙不賠,哪曾想有一日竟然發生了一件天大怪事!什麼怪事呢?原來在月底結賬之時,掌櫃的發現庫中的存銀突然少了三千貫!而賬上卻記得十分清楚,一出一入,筆筆有宗,可就是不知道這三千貫銅錢去了哪裡。無奈之下,他也只好將此事報到了公堂!

故事:‘妖盜’!

聽過了事情的原委,那位知縣大人也是吃了一驚。三千貫銅錢可不是小數目,要知道在當時兩貫銅錢就足以維持一戶五口之家半年的吃穿用度了,三千貫自然可以說算得上是鉅款!而就是這樣的一筆鉅款竟然不翼而飛,這實在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知縣坐鎮此地多年,經驗也是十分老道。他先是將銀號裡的夥計下人,包括燒火做飯的廚子都統統帶至了公堂,可問了許久,卻並沒有發現任何的蛛絲馬跡!

正發愁呢,身邊的師爺忽然提醒了一句,說是不是有客商做好了書契,但實際上卻並沒有將錢存入呢?縣丞一聽,頓時覺得有些道理,於是便打發掌櫃回去,將所有的存取賬目又都拿到了堂上。

接下來掌櫃、夥計、知縣,包括衙中的小吏都紛紛動手,在仔細查驗過這一月之中的賬目過後,可還是沒有找到任何一筆有關於三千貫的存取記錄。就在眾人陷入了困惑的時候,那位師爺終於又發現了賬目當中中的不妥之處!

原來,據賬目記載,自月初起,有一名喚作賈玄的商人,分十五次,前前後後剛好存入了銅錢三千貫。而且在他每次存過的第二天,便會把錢取出,就這樣週而復始,這一月當中他存入了三千貫,也恰好取出了三千貫!看似其中並沒有什麼不對,可您要知道,這一存一取是要付給銀號利息的,明擺著是在糟蹋銀子可他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想來裡面也是定有古怪!

師爺將自己的推斷一說,知縣雖然不敢認定此事就是那賈玄所為,但料想與他也脫不了干係。於是立即差人全城拿問,事也湊巧,只用了半天不到,就衙役捕快將那賈玄捉到了公堂。

故事:‘妖盜’!

知縣見賈玄上得堂來,似有些瑟瑟發抖,心中頓時便有了幾分猜測。果不其然,一番拷問之下,那賈玄為了免去皮肉之苦,也痛痛快快的交代了行竊的經過!

那麼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賈玄自幼曾得奇人指點,學得了一些旁門手段!其中就有這麼一種,咱們暫且稱之為‘妖盜’!

相傳在古時,越州多山,山中有一小蟲名為‘青蚨’,其形與秋蟬無異。青蚨產子於草葉,產後更是與子通靈。取其子,則母蟲必來,且不論遠近!後來有奇人異士,效仿青蚨母尋子之法,將母子精血分別塗於銅錢之上。而後收起子錢,再花出母錢,用不多時,那母錢便會自行飛回至子錢之處。據聽聞,此法百試百靈,頗為神奇!

這賈玄正是用了子母通靈之法,先將塗了血母錢存入銀號,待等自行飛回之後,再去銀號提取現銀。就這樣,他存入的銅錢被他施法得回,而且憑藉存入書契,同樣又是在萬通銀號取出了銅錢三千貫!

事情水落石出,眾人皆是唏噓不已。畢竟像這種逸聞軼事,實屬曠古罕見!

常言說的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賈玄憑藉旁門手段,大發橫財。看似一時得逞,可最終卻也只能是落得個身陷囹圄的下場!

這正是:

錢財有分苦爭多,反自將身入網羅。

且看倒頭歸去處,心機用盡又如何?

故事:‘妖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