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伴侶、親子、職場關係中感到窒息|讀書頭條

近期同時出版了兩本關於“情緒勒索”的書籍。一本是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的著作,已暢銷全球20年,今年由後浪再次出版。另一本由中國臺灣心理諮詢師周慕姿寫作,她也提到深受蘇珊·福沃德作品的影響。周慕姿的著作在2017年成為誠品書店銷售冠軍,今年被譯林出版社翻譯為簡體中文版引進大陸,該書責編宋暘近日接受了長江日報讀+的採訪。

当你在伴侣、亲子、职场关系中感到窒息|读书头条
当你在伴侣、亲子、职场关系中感到窒息|读书头条

近期同時出版的兩個版本的“情感勒索”書籍

在最近的社會熱點中,隨處可見“情緒勒索”的鮮明案例,“朱雨辰媽媽”“少年天台喊話”等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話題能量,因為這些事件引起了相當數量人群的共鳴,情緒勒索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人際交往中存在並造成傷害。在此情況下,討論這兩本《情緒勒索》,認識“勒索者”與“被勒索者”的心理狀態,找尋合適的解決之道,很有當下意義。

有些“都是為你好”值得警惕

“我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你把孩子給保姆帶,你真自私,你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們就分手!”“我看你資質不錯,才想讓你多做一點事,栽培你。別忘了,你的試用期還沒過。”以上,是周慕姿簡體中文版《情緒勒索》封底描繪的情景話語,是不是很熟悉?

再來看近期幾條熱門話題,“朱雨辰媽媽”——明星朱雨辰的媽媽在綜藝節目中自白,對四十歲的兒子,她至今仍是走哪跟哪兒,無孔不入地介入兒子的生活中,這是她認為的母愛方式;“少年天台喊話”——青少年在節目中對自己的父母喊話,控訴父母“表揚別人家孩子式的教育”“打壓式教育”不合理,極少真正在乎孩子自身的感受;“反職場性侵害”——在職場甚至高校中,位高者利用職權對弱勢一方進行脅迫,進而實施傷害。

其實,這些社交關係、親密關係中似乎司空見慣的場景和話語,都帶著一種情緒勒索。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這些話語往往還包裹著“都是為你好”的外衣,看起來人畜無害。但情緒勒索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次數,比人們想象中的更頻繁。

什麼叫情緒勒索?蘇珊·福沃德是首位提出這個概念的學者,它常見於職場、親子、夫妻、朋友等多種人際關係中。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這些感受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造成傷害。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順服勒索者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為,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

缺乏“自我”的人更容易被情緒勒索

有一條最近非常流行的段子,你一定在微博或朋友圈看過,“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這個多數人看到會忍不住發笑的幽默話語,細細想來,何嘗不是一種職場情緒勒索?利用有車有房有娃的中年人的失業恐懼感,來進行施壓,“往死裡罵”。那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那麼吃這一套?除了年輕人肩頭的責任和壓力相對要小,新一代年輕人的“自我意識”更強烈,也是一個原因。

事實上,“自我”“自信”是會否被情緒勒索的重要指標。周慕姿在書裡給出分析,有六種人更容易被情緒勒索,分別是:一直想當好人、習慣自我懷疑、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過度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過度孝順、過度遵從權威。

從勒索者的角度看,蘇珊·福沃德認為,情緒勒索代表著“你無法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而以威脅或利誘來企圖掌控對方、迫使他/她順從你,達到你的目的”。從被勒索者的角度看,周慕姿認為,情緒勒索是“你的情緒界限不清楚,以至於他/她提出要求的時候,你總是無法拒絕。”

情感勒索的雙方都有責任,因為情感勒索的發生,是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心理弱點共同作用的結果。蘇珊·福沃德認為,情感勒索的危害性並不一定在於受害者實際上答應了勒索者的什麼要求,而在於受害者自我完整性的損失,一段健康關係,應該建立在互相關愛、替彼此著想、希望對方更好的基礎上,否則對雙方都是有害的。

好在,心理學家們給出了應對”情緒勒索”的方法。周慕姿在書裡寫道,面對情緒勒索,應當建立自己的情緒界限。她給出了三個步驟:首先,停,不要太快回應,當對方在勒索你,或是你在勒索對方的時候,先停下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其次,看,不論是勒索或是被勒索的人,往往都是不太在乎自己的感受的人,當你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感受是什麼,以及安撫自己的焦慮和罪惡感,有些時候甚至可以離開現場,漸漸就可以建立起兩個人之間的情緒界線;最後,應,當對方情緒比較和緩的時候,你可以回到現場,然後做出比較恰當的因應。

【微訪談】

我們可能同時是勒索者與被勒索者

譯林出版社編輯宋暘:作為周慕姿《情緒勒索》的責編,剛剛接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它和很多心理類暢銷書一樣,可能只是一種勵志或排遣的心靈雞湯。但認真閱讀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它鞭辟入裡、直切要害、直擊痛點。它的作用不僅僅是安撫需要尋求心理幫助的人,更重要的是,它幫助心理受困者認清困境,幫助他們反思,並教給他們切實的自我保護方法。

周慕姿的《情緒勒索》最重要的就是將這個概念放到了華人社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進行分析思考。在蘇珊·福沃德的書中,可能很少會論及扯著“孝順”大旗的情緒勒索行為,而這在中國的親子關係中,恰恰是最常見的。因為懂得中國人的心理,所以書中事例非常的“接地氣”。她所建議的應對方法,也比西方學者提到的更加具有適用性,因為中國的人情關係中強調“委婉”“迂迴”“留餘地”,我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懂得柔性地使用反情緒勒索的武器。

職場的勒索不僅侷限於性騷擾,現在很多人會說“上班的心情猶如上墳”,這些人的沮喪並不一定都來源於職場性騷擾,更多的可能還是來自職場上的情緒壓榨。關於這一點,周慕姿也在書中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另外,職場關係雖然是非親友關係,但它對個人的影響甚至要超出一般的朋友關係,所以周慕姿也把它列入了“親密”關係之列,因為職場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個人的社會屬性和生存問題。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情緒勒索”的困擾。在一段關係中,我們是被勒索者,在另一段關係中,我們是勒索者。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與父母、子女、伴侶、上司相處“很累”,“不想回家”“不想上班”“不想見人”,只想“抱著我的床/手機/電腦/遊戲機宅到天荒地老”,或者“逃到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當我們有這類想法的時候,就是親密關係讓我們感到無法應付的時候,就是我們的情緒在不知不覺中被勒索到了一定程度。同樣,與我們打交道的人,很有可能也與我們有著相同的想法。如果我們意識到了這一點,那麼,我覺得很有必要讀一讀周慕姿的《情緒勒索》,找找原因,找找辦法,讓我們的人際關係健康起來,讓我們自己重新積極、快樂起來。

主編:倪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