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厚植厚培文化繁榮發展根基 奮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

興文凝心 譜寫謳歌新時代文化樂章

興文化,展現時代風貌;聚人心,引領時代風尚。

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厚植厚培文化繁榮發展根基,奮力譜寫嶄新樂章,文化強省建設呈現出嶄新氣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體制機制改革紮實推進、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不斷創造新業績,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合力,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

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紐帶,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省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增強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9月1日,2018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省歌舞劇院精心打造的大型民族管絃樂《大河之北》在河北藝術中心音樂廳首演。這樣一場高品位的音樂會可以用“文化惠民卡”購票,省會觀眾王靜感慨地說:“石家莊的文化場館及演出越來越多,‘精神食糧’供給越來越豐富,文化惠民政策讓老百姓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2017年,河北省投入財政資金1400萬元啟動實施省會“文化惠民卡”項目,發放3萬多張惠民卡,激活文化消費。2018年,再次發行4萬張惠民卡,進一步將惠民工程落到實處。

河北省加大《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落實力度,積極推動河北大劇院等省直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讓更多群眾走近文化,享受文化。

突出民本情懷,加大惠民力度。河北省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政策,進一步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鄉鎮文化站和城市社區(街道)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免費開放工作。2018年,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結果公佈,河北省29家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圖書館免費開放、博物館自由參觀、美術館大門敞開,讀書看報、揮毫潑墨、聽講座、看展覽等,已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在基層農村,關鍵是普通百姓。2018年,河北省穩步推進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啟動覆蓋工程第二批建設,加強督導檢查,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以“三下鄉”活動為抓手,集中和調動省直部門資源力量,向貧困地區傾斜。第22屆省直“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33個省直成員單位幫扶臨城縣項目、資金、物資等總值約6.39億元,服務群眾2萬餘人次。省心連心藝術團、省雜技團、省話劇院等以文藝輕騎兵的形式深入貧困地區演出,為群眾送去豐富的精神食糧。

以現有基層文化資源為依託,以加強內容和功能建設為核心,河北省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戶戶通、農家書屋、基層文化館站等文化惠民工程,開展下基層文藝巡演、戲曲文化進校園、文藝志願者服務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讓廣大基層群眾享受文化發展成果。

文化活動多了,公共場館熱了,百姓心勁兒更高了。一座座發家致富的“加油站”,一個個精神生活的“伊甸園”,浸潤著城鄉群眾的精神家園,文化獲得感顯著提升。

打造文藝精品,彰顯時代精神、燕趙風韻

文以潤心,文以植德。河北省始終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用精品力作助力文化強省建設,厚植文化自信之根。

頂層設計,統籌謀劃。河北省出臺《關於推進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四個一批”工作的指導意見》《河北省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規劃(2018—2021)》,總體部署河北文藝精品創作工作。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聚焦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一線湧現出的重大典型,努力推出具有濃郁河北特色的戲劇、圖書、影視劇、歌曲等力作。

政策護航,機制保障。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

“把我變成農民,把千千萬萬的農民變成了我……”6月29日,電影《李保國》在河北農業大學首映,“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鏗鏘有力的話語在觀眾心中久久迴盪;8月1日,電視劇《最美的青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藝術再現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奮鬥半個多世紀書寫的綠色傳奇,彰顯了理想信仰的力量。

點亮精神燈塔,凝聚信念之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河北省推出了電影《血戰湘江》《李保國》,電視劇《太行赤子》《最美的青春》,話劇《塞罕長歌》,歌曲《有一種愛叫老呂叨叨》等一批具有時代精神、燕趙特色的精品力作,將艱苦創業、實幹擔當、無私奉獻的奮鬥精神潛移默化地深植人心。其中,河北梆子《李保國》入選2018年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名錄,電視劇《海棠依舊》榮獲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大獎,電視劇《太行赤子》被中宣部列為全國重點文藝精品項目。“北戴河文藝峰會”聚焦新時代主旋律影視創作,為河北省不斷創作更多文藝精品,推出更多文化名家提供學術先導、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黨的十九大以來,從舞臺演出到影視作品,從圖書到音像出版物,燕趙大地文藝精品創作形勢喜人。堪稱全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森林音樂會——“綠色的旋律”2018塞罕壩森林交響音樂會成功舉辦,生動展現了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有機融合;河北省12家出版傳媒單位攜1600餘種優秀冀版出版物亮相第25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徘徊與覺醒:改革開放的醞釀和啟動》《中國改革為什麼能成功》《河北省傳統村落圖典》等主題出版物再現改革開放輝煌歷程,展現時代精神和燕趙風韻。

人才是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的基石。河北省以建設一支德藝雙馨的“文藝冀軍”為目標,通過鼓勵人才深造、加大激勵力度、扶持優秀作品等,讓青年文藝人才更好、更快成長,積極培育一批文藝名家,為河北省文藝精品創作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科學規劃融合發展,文化產業發展開創新局

今年5月10日,以“燕趙文華 美麗河北”為主題的河北展區亮相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眾多創意、創新的優秀文化產品深受中外客商青睞,充分展示了河北省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文博會期間,河北省共有31個文化產業項目簽約,簽約總金額達318.39億元;參展文化企業現場銷售總金額達430多萬元,達成投資合作意向2200多萬元。

近年來,河北省把文化產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堅定了信心、增強了動力。全省文化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重大文化產業項目齊頭並進。廊坊大廠影視小鎮榮獲“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單位”稱號,吸引中外優秀文創企業簽約超100家,簽約投資額達165億元。第六屆京津冀文化創意產業推介會上,河北省16個項目成功簽約,項目計劃總投資457.8億元。連續多年評選河北省“十大文化產業項目”,有力帶動了全省文化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加快。藉助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2022年冬奧會等契機,河北省積極推進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整合。“文化+科技”,孕育了百年巧匠、深度動畫、鑄夢動漫等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示範企業;“文化+旅遊”,打造了保定京西百渡、承德鼎盛王朝、武強周窩音樂小鎮等一批文旅新品牌;“文化+體育”,挖掘張家口冰雪文化內涵,謀劃實施奧林匹克冰雪文化谷等一批重點文化體育項目,不斷提升河北省文化影響力。

以奔跑的姿態勇立潮頭,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努力突顯文化擔當。

以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宏觀管理,激發微觀活力,引導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以“四個一批”為抓手,培養一批名演員、名作家、知名文化企業家等,培育一批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高、銷售收入高的知名文化企業,把河北省傳媒、演藝、出版、影視企業做大做強。2017年,河北省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規模達到3.5億元,河北報業傳媒集團、河北廣電傳媒集團等一批大型文化企業不斷深化改革,成為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風生水起,革新激盪,河北省文化產業一路高歌——

每年新增投資超億元的文化產業項目超過100個,納入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的文化類項目數量不斷攀升;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7)發佈,河北進入全國前十;秦皇島億維動漫產業基地、燕郊影視文化旅遊示範區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和園區相繼建成運營,有的已成為推動當地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2018年河北省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有效促進河北省文化產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不負時代,面向未來。懷著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擔當,河北省在新時代新的歷史起點上,搶抓文化發展新機遇,向著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昂揚奮進。 (河北日報 記者曹錚 張曉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