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迎來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側記

(甘肅經濟網訊 本報記者 鄭朝華)9月21日,秋高氣爽,鼓樂齊鳴,張掖丹霞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廣場上,臨澤縣迎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鄉村旅遊、農特產品宣傳推介會。

在主會場,臨澤縣農民楊嶽在發言時說:“在美麗的丹霞山下,我和全國的農民朋友迎來了第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心情無比激動,農民富裕的最直接表現就是豐收,作為一個新型職業農民,我感到特別自豪。”

自今年起,每年秋分這天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朋友的深切關懷,旨在傳播重農崇農的價值取向,營造強農富農的濃厚氛圍,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節會三天,臨澤縣還舉辦了攝影展、書畫展、手工作品展、農產品展以及鄉村美食文化節等內容豐富多彩的慶豐收活動,在德源山莊分會場熱鬧開幕,大家共同分享豐收的喜悅。活動現場,一個印著豐收字樣的巨型南瓜擺放在展臺中央,四周擺著農家乾糧,有華強村向玉萍製作的花饃饃、鍋盔、油果子,小屯村祁春霞製作的烤餅、芝麻丸子、糖花子,尋常乾糧在展會上爭奇鬥豔。一位遊客詢問油鍋盔多少錢?製作者包銀花遺憾地回答:這最後一個還留著擺臺,不能賣。她告訴記者,一大早她就賣了7個大鍋盔,這讓她充滿信心,從前總覺得自己沒本事,不會賺錢,沒想自己在家常吃的饃饃,這麼受歡迎。

同時,在著名的七彩丹霞景區,以開放開發、綠色生態為主題的鄉村旅遊、農特產品推介會,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紅棗、紫葡萄、彩椒、甜葉菊、五穀雜糧、蔬菜盆栽、中藥材、枸杞雞、土豬肉等60多種綠色有機農產品、林果產品、畜牧產品和當地土特產品,吸引了諸多遊客駐足,來自東北的於先生興奮地說:“這裡景美,農產品豐富,商機無限,我要多找一些企業家來這裡走走看看。”

“嘩啦啦的黃河水,一路向東流。”一曲《西部放歌》,響徹會場,原來是來自沙河鎮、新華鎮、蓼泉鎮、平川鎮、板橋鎮、鴨暖鎮、倪家營鎮7個鄉鎮的鎮長們在活動現場,向廣大遊客推介本轄區內的鄉村旅遊及特色產業。

這真是“遊丹霞意猶未盡,逛小鎮餘味無窮。”果園成了採摘園、排陰溝變為垂釣園,民宅變民宿,後院變庭院,牛棚變餐廳,臨澤大地上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摘農家果、幹農家活”為主的鄉村旅遊蓬勃發展,初步展現出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大美畫卷。

改革開放40年來,15萬臨澤人民奮力拼搏,城鄉發展日新月異,成功創建為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糧食生產先進縣、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長安杯”。

近年來,臨澤縣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扶持壯大特色產業,形成20萬畝精品玉米制種、10萬畝高原夏菜、5萬畝紅棗、5萬畝葡萄、2萬畝特色種植,種、牛、菜、果已成為農民增收的四大支柱產業。

臨澤縣委副書記、縣長馮軍說,以後每年的這一天,我們將組織開展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大張旗鼓表彰獎勵各類先進典型,讓每一個農民朋友都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