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北京上海被定義爲「全球城市挑戰者」?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步入“新時代”,許多城市正在成為創新、全球互動和影響力的中心。近日,仲量聯行最新的城市研究系列遴選了中國大陸12座處在創新經濟發展最前沿、最具未來競爭力的城市——中國12強。

12強城市聚集眾多新一代快速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並與全球建立更多深層次的聯繫,不斷擴大其全球影響力。

看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北京上海被定義為“全球城市挑戰者”?

中國城市

在這份城市研究報告中,12強城市被分為三大梯隊。

第一梯隊的北京上海被定義為“全球城市挑戰者”,在之前《全球城市排名新鮮出爐!深圳居然只是二檔?!》的文章中,我們分析過目前上海僅排在全球一線城市的第二檔,仍有上升空間。

第二梯隊是以深圳廣州為代表的創業型城市,這兩個城市煥發的創新動力正在推動著中國從“世界工廠”的角色轉變為創新的源泉。

第三梯隊則是由杭州、南京、蘇州、武漢、天津、成都、重慶、西安組成的驅動型城市。

看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北京上海被定義為“全球城市挑戰者”?

城市研究報告

據仲量聯行透露,評估系統包含兩個指標:傳統指標與未來競爭力指標。

其中傳統指標包含城市規模、財富、增長率、連通性、傳統企業活動與投資與開放程度。

未來競爭力指標則更具有前瞻性,包含教育、創新、環境、基礎設施等指標。

無論是傳統指標還是未來競爭力指標,其實都指向城市運營中的五大關鍵領域:產業、文化、交通、生態及人居環境。城市規劃怎樣才能對這五大領域起到統一的規劃,推動城市的健康發展?今天,我們對這城市各類規劃統籌合一的必要性進行分析。

看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北京上海被定義為“全球城市挑戰者”?

未來競爭力指標

“五規合一”的必要性

就一座城市而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五個最為重要的規劃,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規劃目的、運作機制和技術標準,同時也在不同的層次配置著城市不同的資源,而所有的資源都歸屬於同一個城市空間,要在同一空間裡同時實現不同資源的最優配置,規劃的整合無疑成為資源整合的必然要求。

看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北京上海被定義為“全球城市挑戰者”?

五規合一

中國目前的空間規劃體系突出的矛盾在於,城鄉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在同一個城市空間上,每個職能部門都有各自的規劃引導和控制要求,但彼此間缺乏協調甚至相互衝突,導致了開發管理的混亂和建設成本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對城市的科學建設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然而,在市場主導下的城市運營是實現“產業、文化、交通、生態、人居”一體化的系統工程。因此,一個健康的城市發展規劃,要求“五規”的一體化。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了由於規劃之間互為前提、互相矛盾造成的效率低下和資源浪費,是實現整體化的系統目標的有效方法和必然途徑。

看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北京上海被定義為“全球城市挑戰者”?

城市發展規劃

目前“五規”缺乏協調、甚至相互衝突的情況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五規”之間在工作目標、空間範疇、技術標準、運作機制等方面存在交叉和矛盾。規劃的相互交叉與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對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造成了實質性的障礙,首先是對於城市的發展定位造成了一定影響,其次在城市的發展道路上也會造成一定阻礙。

中鄴觀點: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在現有國家規劃體系存在較多矛盾、各政府相關部門利益衝突嚴重、規劃更多地體現政府意志而不是市場與公眾需求的狀態下,城市運營商的角色格外重要。由城市運營商承擔規劃整合的任務,融合市場需求與公眾意志,也更有利於具有較大的合理性。

原因在於:一方面,城市運營商更能理解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相對政府各相關利益部門而言有著相對獨立的特性,在規劃整合的過程中,可以避免各部門利益的牽制。這就使城市運營商編制的規劃

能夠跳出“五規不合一”、相互不協調的圈子,實現綜合效益。

看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北京上海被定義為“全球城市挑戰者”?

城市運營商

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城市運營商就是這個專業的角色。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從城市開發轉向城市運營的領域中來,因為未來增長力的發展將會是城市服務。而伴隨著中國城市實力的日益增強,

這些企業將推動下一輪的全球化浪潮,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城市的全球化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