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從放在這裡開始,就註定是個大明星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1929- )

《南瓜》

展品位置:德基廣場

創作年代:2010年

德基的大南瓜,你一定打過卡。

它從放在這裡開始,就註定是個大明星。

它讓無數人為之痴迷。

這是南瓜的魔力,更是草間彌生的魔力。

如果要論證“全世界眼中的草間彌生有多火”這個命題,東京的草間彌生美術館,可以給你最明瞭的答案。

這個需要提前三個月搶票的美術館,

你去看過沒?

Have you ever seen an art museum that

needs ticket 3 months in advance?

有魔力的草間彌生擁有一間有魔力的美術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展出草間彌生作品的美術館,讓全世界都不吝金錢和時間,專門“飛”過去打卡。到了這美術館你就會知道,她在“打卡圈”的神聖地位。

美術館位於東京新宿,去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實施完全預約制,如果想去朝聖,手速一定要快。而開館展更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至少需要提前三個月預約,可謂是一票難求了。

美術館擁有白色的建築外型和大片的落地窗,坐落於以灰色為基調的住宅區中,顯得格外顯目。建築本身也像一件藝術品。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間彌生美術館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間彌生美術館入口

五層的建築,每層面積200平方米,室內也是白色色調為基礎,相當的極簡和迷你。展覽空間的寬敞曲線牆面以及挑高的天花板,讓作品畫面與觀賞者的想像力擁有寬廣伸展的可能。

美術館沒有常設展,只有每年推出的兩個主題展,中間會預留出換展時間。週一到週三閉館,週四到週日採取每天4批次、每批次70人參觀制,限時90分鐘,可謂是相當任性了。

所以,如果你“有幸”預約到了門票,在到達美術館後,第一件事不是隨意參觀,而是等待,而且很可能是在門外等待。等到臨近你預約的參觀時間,才開始排隊check門票,之後會有一名工作人員用日語和英語介紹參觀注意事項。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間彌生美術館電梯內景

然後,你將從只有一臂寬的樓梯步行上樓,逐層參觀後,再乘坐電梯直接下樓。

整個過程中,你只能被“安排”。

美術館第一層是入口和禮品商店。只有一個小櫃檯,限定商品就五六種,沒有門票不可以購買,且每種商品都限量。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間彌生美術館一樓入口處:禮品商店

第二、三層作為展區展出草間彌生的藝術畫作(這兩層禁止拍照)。四層用於放置草間彌生最知名的沉浸式裝置藝術——“鏡屋” (拍照發朋友圈主要靠這層)。早在1965年,她的《無限境屋-陽具原野》(Infinity Mirror Room -- Phalli's Field)就已在理查德·卡斯特蘭美術館開展。

幾十年來,草間彌生持續創作的《無限鏡屋》系列依然是世界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的熱門展品,備受追捧,當然,最令人著迷的還是其中的南瓜“鏡屋”。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間彌生美術館四樓:鏡屋系列之吶喊的南瓜

(Pumpkins Screaming About Love Beyond

Infinity)

在無限的鏡屋內,空間是由鏡面組成的六邊形,通過鏡面之間的相互反射,營造出無限的空間感。裡面放置的是典型的黃南瓜,所以你的視覺在此刻出現了無數個黃南瓜。

南瓜“鏡屋”每次只能進5人,依次入內。門上有一個2分鐘的倒數計時器,毫不留情地跳動著。門外的人可以清楚地知道等待的時間,而門內正在參觀的人卻承擔著“隱形的心理壓力”。

第五層作為閱覽室,存放與草間彌生有關的書籍和材料。同時,頂樓還有一個室外區域,著名的Starry Pumpkin就放在這層的露臺上。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間彌生美術館五樓:Starry Pumpkin

在看似緊迫的90分鐘裡,由於場地的“迷你”,也許你逛了個遍還不到1個小時。跟看似無序卻自有一套的圓點一樣,整個觀展過程被隱形的秩序感“捆縛”。縱然一堆條條框框將觀眾們框在界限中,仍然有大批朝聖者前赴後繼,樂此不疲。

這樣一個任性又迷你的美術館,也許從你動心的瞬間開始,就已經被草間彌生的“遊戲規則”牽著走了。就像草間彌生和波點的強大魅力一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草間彌生早已不再是一個藝術圈的名字,而是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你不得不知道的人物”。

是在哪個瞬間,你愛上草間彌生?

In which moment did you fall in love

with Yayoi Kusama instantly?

也許是因為她在美國的那16年裡,早已經成為性解放的領袖人物——

1964年“千船會”展覽上“出格”的藝術表現

1966年威尼斯雙年展上的另類裝置藝術

1968年的裸體集會

她奪走了太多的關注。

也可能是因為她的藝術創作影響了安迪·沃霍爾和波普藝術。她視安迪·沃霍爾為好友,但後來卻公開指控了這位被稱為“波普藝術領袖人物”的沃霍爾,剽竊了她的概念。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草間彌生與約瑟夫·康奈爾

或許是因為她與美國藝術家約瑟夫·康奈爾的柏拉圖之戀——“我一出現,約瑟夫·康奈爾就喜極而泣,挽著我到他房間的沙發上把我壓倒。然後我們就一如既往,褪下衣服,互相寫生。”這是藝術家式的浪漫。

再或者,是因為她執念地畫著圓點,戴著一頭燦爛的紅色頭髮,並且誠懇地說自己是“精神病藝術家”,在療養院一住就是40多年。

如果說之前的一切是小眾人群的狂歡,那麼2011年開始她與LV的跨界合作,讓她真正走進了大眾視野,變成時尚的專寵。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 LV草間彌生概念店

2011年,LOUIS VUITTON贊助草間展覽的同時,更適時推出一系列以草間彌生為主題的服飾精品,與全球限量111套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典藏套裝組合。

2012年LOUIS VUITTON更於全世界挑選了七家分店,改裝為臨時的「LV草間彌生概念店」,以無限重複的圓點包裹整個店面,掀起另一波追逐熱潮。

從繪畫和裝置藝術開始,到和世界頂級品牌合作,草間彌生把她的波點從畫板上貼到了人們的包上、車上、身上。她畫筆下每一個圓點和圖案,都會成為當季的流行,久久不衰。

波點甚至變成了她的個人符號和人生聚焦點。歐美媒體盛讚草間彌生是“六十多年來全世界最有趣、最有魅力、引人好奇的藝術家之一”。

她就是圓點,圓點就是她!

The dot queen is Yayoi Kusama!

它从放在这里开始,就注定是个大明星

△有草間彌生簽名的“南瓜”

明亮的色彩、密集的黑色波點、遍佈周身的海浪狀線條,一看就是草間彌生的“南瓜”。

這件南瓜作品是草間彌生2010年所作,2016年開始收藏於德基廣場。如果你仔細查看,還能看到她的簽名和創作年代。

只要在這裡站上10分鐘,你就可以頻繁聽到以下對話:

“我在德基的大南瓜等你!”

“超喜歡草間!”

“幫我和南瓜拍照!”

縱使人潮再洶湧,縱使風雲再變化,這顆南瓜都默默地在這裡,默默變成無人不知的“德基大南瓜”。

圓點不是草間彌生髮明的,但只要看到這個帶圓點的南瓜,就會神奇地想起那個怪婆婆。

畢竟那是她全心全意畫出的圓點啊,她為此賭上了整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