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不同年代的千陽之景

千陽是個好地方!文人說,這裡“一千個太陽光照人間”;詩人說,這裡“千水悠悠去似絣,遠山如畫翠眉橫”“水膩山春節氣柔”;就連外國人的著作,也美其名曰“燦爛千陽”。


千陽:不同年代的千陽之景​ 清光緒年間,千陽知縣焦思善編纂的《增續汧陽縣誌》中把古老的千陽概括為“縣治八景”: ​

清千東注。千水發源千山,東南流百里至城南,又東南流入渭。

草碧西澄。草碧溝在縣西四十里,其地水環山抱,景物清澄。

墨洞藏煙。在縣東南二十里,即古之隃麋石墨,今猶有采之,以堊牆壁者。

石門延月。在縣城東南里許,千水兩岸天生巨石,相對若門,元玉清萬壽宮舊址在焉,有碑。

魚藪潛鱗。千之源有二,一出小隴山,注為元蒲藪,水漲不測,出五色魚,今產石魚,有張女祠。

龍泉潤稼。在縣東南十里龍泉山,有普濟禪院。高踞巖谷,草樹幽邃。甘泉自山中流出,下灌畦田,四時不竭,農人賴之,有碑。

鯀亭望嶽。在龍泉山南麓,門對吳嶽,五峰如掌,祠吳山之神。曰鯀亭者,禹平水土,功著導千,崇德報本之意,有碑。

鼻嶺分溪。在縣西北三十里,馮坊河上游,其地兩水匯流,中亙一峰,其形若鼻,奇險高深,為全縣之門戶焉。

民國三十四年(1945),千陽籍人士趙和甫主筆編纂《新千陽縣志》,對清光緒年間的“縣治八景”作了變更,亦概括為“八景”:

墨洞藏煙。縣之東南福馱村陳家山有石墨洞,古稱隃麋墨。採之不竭,洞深霧繞,頗為壯觀。

魚藪潛鱗。草碧石魚溝出石魚,剖石兩片,俱有魚形鱗須,宛然如生。

箭筈連雲。縣南十五里,山峰突兀,高矗雲際。嶺上有箭筈關與大散關遙相呼應,為兵家必爭之地。

青崖煙雨。水溝境內,有青崖古洞,高踞嶺谷,草樹幽邃。遊人至此,心曠神怡。天陰時節,它處未見雨星,而此山煙霧封鎖,細雨濛濛,別有一番情趣。

天台翠柏。縣北之地,孤峰峭削,柏松森列,蒼翠異常,遠眺尤為別緻。上有古剎廟會,香客絡繹不絕。

石門競渡。縣城南里,千河兩岸石壁若門,水勢洶湧。古時設有官船,方便百姓。人們經常來這裡觀看擺渡,昔稱王公渡,又名永濟渡。

龍泉潤稼。龍泉山有普濟禪院,香火旺盛,風景幽雅。甘泉自山中流出,下灌畦田,四時不竭,種糧務菜,農人賴之。

草碧早春。遍坡野草碧綠,入冬不枯,望之如茵,眾謂這裡春色最早,故有草碧之稱。

1986年,《千陽文史資料選輯》第二輯載文,把千陽“八景”又總結為“十景”:
千陽:不同年代的千陽之景

石門彩虹。縣城東南里許,千河兩岸有天然巨石,相對若門。元玉清萬壽宮舊址在其北。平時水清不濁,若逢天晴月夜賞景,猶如鏡中明月,格外搶眼。古石門之上築起千河大橋,為寶平公路之咽喉,車輛奔馳,行人若流,遠側視之如雨後彩虹一般,觀水遊覽佳地。

南湖風光。馮家山水庫是千陽境內最大人工湖,水域總面積17.75平方公里,庫水清澈,碧波盪漾;夕陽晚照,千山倒映;船隻往來,魚蝦遊翔,一派江湖風光。

青崖古洞。縣西四十里,有青崖洞,高踞巖谷,草木幽邃。石洞出現於懸崖中部,上下各洞互為相通。夾破頭衚衕,兩山對峙,水眼河水勢激流。天陰時它處未雨,而此山煙霧封鎖,細雨濛濛,遊人到此,不覺心曠神怡。

鼻嶺分溪。縣西北三十里,馮坊河上游,其地兩水匯流,中亙一峰,其形若鼻,奇險高竣,為全縣北部之要衝。

墨洞藏煙。縣東南二十里福馱裡,有石墨洞,下藏石墨,即古隃麋墨,為黑褐色,遠近群眾常有采掘,以作粉刷牆壁或建築物之用。

草碧早春。縣西四十里有草碧鎮,其地臨水依山,鎮之北麓草木叢生,遙望如茵,入冬不枯,僉謂春色最早,草碧之稱以此得名。

龍泉潤稼。在縣東南十里龍泉山,有普濟禪院,高踞巖谷,草木幽鬱。甘泉自山中流出,下灌畦田,四時不褐。農人賴之,有碑。

魚藪潛鱗。距縣城西五十里之草碧石魚溝,出產石魚,剖石兩片,俱有魚形,宛然如生。凡遠近遊人採集欣賞者甚多,堪稱著名景物,並有張女祠。

燕伋望魯臺。縣城西北里許,有望魯臺。相傳先賢燕伋為紀念孔子所築,時而登臺,東望魯國,以解思慮,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天台翠柏。縣北三十里,有天台山,孤峰峭削,上有古剎,古柏覆蓋,蒼翠異常,風景宜人,乃春遊勝地。

1993年,立足千陽豐富的旅遊資源,縣上有關部門集思廣益,分析論證,又提出了新八景:

石門彩虹。即古石門與千河大橋形成的景觀。

魚藪潛鱗。即石魚溝所產之石魚,為千陽古時三大特產之一。

龍泉潤稼。指唐建佛教名剎龍泉山普濟禪院之泉水,常流不息,澆灌農田。

青崖臥虎。即青崖洞,亦名臥虎山,因院內臥有石虎而得名。

燕伋望魯。即“中華尊師第一臺”—望魯臺。

高洞眺嶽。指高洞溝居高臨下,遠眺吳嶽,觀覽千川全景。

平湖盪舟。指馮家山水庫,駕舟遊覽,捕魚撈蝦,心曠神怡。

唐山松濤。指唐家山林場千畝松林,微風吹動,林聲濤濤。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裡還是一片靈光秀氣之地。八景也罷,十景也好,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美麗千陽的變遷史。從這裡,我們似乎看到了歷史蛻變的飛躍軌跡,聽到了歷史老人鏗鏘有力的腳步聲。

如今的千陽,山更綠,水更清,田更豐,林更茂,路更寬,人也變得精氣神十足了!千河兩岸,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五穀豐登,遍地是景!誰不說咱家鄉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