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極夫
從目前國際瓷器市場的情況來看,歐洲瓷器確實後來居上,在高端市場上尤其明顯。
我去過兩大歐洲瓷器中心,有個很深的感受:細節決定成敗,工匠精神決定成敗。
德國邁森是一座小城,但卻是歐洲著名瓷都。雙劍交叉、劍身為藍色的邁森瓷器商標,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商標之一。
我們都知道,當年的歐洲人酷愛中國瓷器,當然也想辦法自己做。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都一世就在邁森建城堡,讓鍊金術士研究中國瓷器,並於1708年燒製成功。
如今仍然聳立在邁森高處的阿爾布萊希特城堡,就有早年的瓷器加工廠。奧古斯都一世派人嚴加看守,連工人都帶劍上班,保證技術秘密壟斷,終於使得邁森成為當時歐洲唯一的瓷器出產地。
1865年,邁森瓷器廠從阿爾布萊希特城堡搬到了邁森的一處河谷之中,1916年,邁森瓷器博物館落成,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博物館。
德國人的工匠精神在邁森瓷器上得到了體現。邁森制瓷三百年來的近八十萬件模具都保存在博物館中,三千多個圖案和一萬多種色彩配方也一一保存。也正因此,邁森瓷器才能成為德國排名第二的奢侈品(排名第一的是保時捷)。
雖然中國瓷器的出口量也相當大,但在歐洲的餐桌上,你能找到的精品餐具,其設計理念多半取自邁森瓷器,比如1730年誕生的藍色洋蔥圖案。
另一個瓷器中心是荷蘭代爾夫特,號稱歐洲景德鎮。最早其實是山寨起家,山寨對象就是中國青花瓷。不過代爾夫特出產的白底藍花陶瓷,藍色跟我們常見的青花瓷有點區別,所以被稱為代爾夫特藍。當年的荷蘭在大航海時代時期是頭號強國,也得以將更多的中國瓷器帶回歐洲。但由於後來中國一度戰亂,瓷器貿易中斷,歐洲就有了仿製青花瓷的風潮,荷蘭的“根據地”就是代爾夫特。荷蘭人發現含氧化鈷的黑色染料,在經過燒製以後發生化學反應,會變成與青花瓷顏色相近的藍色,這就是代爾夫特藍。
但代爾夫特瓷器絕不僅僅是模仿,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打磨後,代爾夫特瓷器僅僅保留了青花的基本特徵,更大特色是西方繪畫技巧的融入。另外,由於可以使用深淺不同的各種藍色,代爾夫特瓷器的表現力相當強大,能做出油畫效果。
其實無論是邁森還是代爾夫特,最初都是模仿,但眼下前者是德國排名第二的奢侈品,後者則是荷蘭著名奢侈品,出品即精品。我們的景德鎮瓷器,許多廠家仍在走低價批量的路子。前者的口碑在海外爆棚,也就不奇怪了。
葉克飛
中國瓷器,一直是很受推崇的東西,不僅在國內,在國外也是一樣的。瓷器從中國向外傳播,後來,歐洲人也掌握這一技術並不斷向前發展,他們的瓷器製造技術也很高。歐洲瓷器發展的一部分歷史:
美迪奇家族的嘗試
在歐洲,最早嘗試燒製瓷器的有大名鼎鼎的豪華者洛倫佐∙美迪奇。一天他收到了一件貴重的禮物,這是一件來自中國的瓷器,是一位埃及蘇丹送給他的。美迪奇從來沒見過這麼精美的瓷器,他非常喜愛,後來斥重金收羅了將近400件中國瓷器。
美迪奇家族被瓷器這種漂亮的釉色和驚豔的工藝所吸引,這個家族最喜歡資助發明、藝術創作和革新,整個文藝復興是他們家族贊助出來的。於是,美迪奇家族在1575年集中了地中海地區最好的陶匠,試圖仿製中國的瓷器。
他們實驗了各種可能燒出白色瓷器的原材料,包括粘土、蛋殼、玻璃等等。很遺憾,當時還沒有現代的化學學科,這些陶工不瞭解高嶺土的成分,也沒有辦法達到1250度的窯溫,因此,美迪奇家族的瓷器仿製以失敗而告終。
但是,他們的努力帶來了一個副產品——一種仿青花的陶器餐盤,今天成了佛羅倫薩傳統的手工藝品,不僅在佛羅倫薩買得到,而且意大利的一些飯館裡還在使用。
到了17世紀末期,歐洲的現代科學開始萌芽,各種發明開始湧現,歐洲人不再滿足於從亞洲進口瓷器,而試圖自己製造瓷器。這一次,他們的做法和美迪奇家族那種盲目的嘗試有著本質的區別,並且最終“再發明”了瓷器。
歐洲人喜歡講“中國人發明了瓷器,後來歐洲人再發明瞭它”。這種說法聽起來很彆扭,但是仔細瞭解一下歐洲人制造瓷器的歷史,便會覺得這種說法也頗有道理。歐洲人再發明瓷器的過程富有戲劇性。
這一切還要感謝一位超級瓷器迷——薩克斯公國的國王奧古斯都二世。由於和瑞典開戰,薩克斯的財力幾乎枯竭,依靠橫徵暴斂當然也不是長久之計。奧古斯都二世想到了一個不用徵稅也能大量生財的“好辦法”——鍊金。
從中國這邊認識這個技術,在這中間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最終使得歐洲的瓷器歷史更加輝煌。當然還有其他的發展歷史。
途中ky
中國瓷器曾作為全世界的奢侈品,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17世紀時,中國已經進入了明代,瓷器製造工藝已經相當成熟,早在北宋時期,中國各窯口的瓷器早就次第綻放,更早在唐代時,中國長沙窯等瓷器就已作為外銷瓷漂洋過海。而直到17世紀,歐洲也未能掌握瓷器的燒造技術,不僅沒有燒造瓷器必備的高嶺土,連瓷器的燒製溫度都無法達到,可見歐洲瓷器起步之晚。歐洲瓷器發展先是由一位偶然間得到中國瓷器名叫美迪奇的歐洲人,他深被中國瓷器之精美所迷醉,便資助地中海地區最好的陶匠嘗試製造瓷器,最終失敗。17世紀末期,薩克斯公國的國王奧古斯都二世因戰爭財政告急,竟下令讓鍊金術煉製黃金,顯然這是一個荒唐的做法,而當時歐洲的瓷器非常昂貴,有白色黃金之稱,國王又轉為製造瓷器,其中一名叫伯特格爾的鍊金師在德國麥森地區發現了高嶺土,進行多次試驗達到了最佳配比,併發明瞭大型聚光鏡,其溫度能高達1400度,因此成功燒製出第一批白瓷。到了18世紀中後期,歐洲各國都相繼開始生產瓷器,而同時期的中國已經進入乾隆晚期,中國的瓷器生產水平已經逐漸下降,18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現,一位叫韋奇伍德的人使用蒸汽機對瓷器製作流程和工藝進行改進,從而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使瓷器的品質得到保障,韋奇伍德的後人繼承了瓷器家業並在19世紀初發明瞭在高嶺土中摻牛骨粉的“骨瓷”,骨瓷質堅耐用,直到今天,韋奇伍德瓷器依然是世界最高端的瓷器之一。
德國造的賣森瓷器和美國的Lenox瓷器同樣躋身歐洲瓷器高端市場。因此,歐洲瓷器後來居上,靠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新技術的發展,適逢中國閉關鎖國之際,搶下了瓷器的話語權。
骨董時光微講堂
中國的瓷器發展可以說歸功於封建皇帝的無限制支持,民國以後歷經戰亂,發展已經停滯了,解放後雖然進入和平時期,但是限於國情,實際上沒有高檔瓷器市場,能夠保護現有技術不失傳就不錯了,實在沒有研發的動力,反而是西方,一直對瓷器迷之熱愛,在西方瓷器都是奢飾品,就是金碗銀盤那種感覺,反而後來居上,市場佔有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