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用民乐绘就申城美景

中秋月圆夜,民乐花开时。本月初,在经过重新打磨之后,《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开启了北上广三地的巡演。昨晚正值中秋佳节,“奥德赛巡演月”也行至尾声,来自德国的作曲兼指挥克里斯蒂安·佑斯特携手上海民族乐团再返上海大剧院,为沪上乐迷献上了这台收官演出。


中秋之夜,用民乐绘就申城美景


图说: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几束追光抛下,高胡、二胡、中胡绵长的音色如一湾黄浦江水奔腾不息。随后,台上另几片区域接连亮起,琵琶、古筝、扬琴也加入演奏,仿佛外滩上各具风格的建筑一一映入眼帘。锣鼓声骤响,一下子又把观众的思绪带至立交桥上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南京路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牌,忙碌繁华的现代都市就随着愈发明快的节奏亮相。身为一名外国的作曲家兼指挥家,佑斯特对中国文化有着和本土音乐剧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他对上海这座城市也抱有极大热情,是个十足的“中国迷”“上海迷”。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他一个人乘着地铁辗转上海各地游览采风,记录下自己对每一处风景的感受。为了能用“中国的声音”充分表达上海的东方之美,他还向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们请教,仔细研究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区和演奏技法。最终,佑斯特将自己眼中的上海,与自己所理解的中国民乐融合,再加入现代西方交响乐的元素,组合成《东方韵味》《浦江明珠》《伊甸园之桥》《中华第一街》及《外滩》五个各有特点的乐章。


中秋之夜,用民乐绘就申城美景


图说: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在指挥上海民族乐团演奏《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台下观众正游历在想象的世界,台上的屏幕竟也真的投影出中国水墨画卷。一笔一划的线稿率先勾勒出上海地标的轮廓,随即淡淡墨色铺陈开来,最终形成一幅幅与曲调相符的景色。老石库门、外白渡桥、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传统工笔和写意的画风与西方的素描和油画风格相结合,同这部外国作曲家谱写的中国民乐作品相得益彰。这是外滩主题的当代绘画与民乐首次在同一舞台呈现。上海著名画家毛冬华的作品《外滩心影》是本次音乐会的主要视觉呈现之一。她将外滩和上海其他的经典建筑以及人文印象,通过她手中的画笔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多媒体制作团队的加入,更是使静态的绘画艺术,随着音乐的流动起伏变化,虚实结合,尽情舒展,为观众带去耳目一新的视觉新体验。


中秋之夜,用民乐绘就申城美景


图说: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在指挥上海民族乐团演奏《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奥德赛”,原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史诗之一。而《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则是佑斯特谱写的一部“上海史诗”。他解释:“‘上海奥德赛’并非对上海浮光掠影的浅尝辄止,而是希冀在这片海纳百川的热土,寻找生命的深意,希望通过复杂的律动触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表达他们内心共通的情感。”

此次巡演,“上海奥德赛”在北上广三地收获了更多知音。有资深乐迷表示:“这种中外音乐交流的方式,让我体会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强盛,并为之自豪。”而许多首次欣赏民乐的观众则因多媒体舞台技术的“注解”而加深了对民乐之美妙的理解:“原来传统民乐这么具有表现力,曲中所奏和画中所绘简直一模一样。”(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