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90年代初我家在某超大型國有企業生活區內,我們的有線電視是廠區內的閉路電視,每週六日的時候都會放香港電影。

那時沒有大禮拜,每週最盼望的就是週六放學後可以晚上盡情看電視了,但是由於週一要上學,所以週日晚上只能看到晚上9點。

我們同齡人的偶像幾乎都是周潤發。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正好一個週末趕上放他的兩部電影《江湖情》和《英雄好漢》。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週六晚上看了前一個,週日晚上只看了後一個的前面一小半兒。

第二天上學的時候,我前面的孫同學知道我沒看完就給我講這部片子。

尤其他說周潤發最後和萬梓良決戰的時候用的那大子彈……我現在仍然記得他張開手掌用一拃比劃子彈大小,然後表演發哥怎麼把火腿腸大小的子彈推入彈倉的動作。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基本上那時候周潤發電影裡的每個標誌性動作,都會惹來我們很久的模仿。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因此關於《英雄好漢》這部電影,我長久以來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周潤發靠牆上子彈的情景,腦補了很久,後來又有機會看的時候還對照著。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這個電影中周潤發飾演的李阿劑很奇怪,沒有它的續集《江湖情》中的形象那麼霸氣,反而是被萬梓良“欺負”得近乎懦弱。

恰恰是在絕地反擊時,準確說就是在上子彈的那一刻前後,從茫然失措到鎮定自若再到義無反顧,子彈上膛後的表現有點像《賭神》裡他在停車場被伏擊後突然恢復記憶時表現出來的英勇。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這是全片最出採的一剎那。賈樟柯抓住了。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因此那天當《江湖兒女》中出現當年一幫混混看錄像,錄像裡就是這個鏡頭的時候,我一下子就猜到了這是什麼片子,一下子就想到了當年的歲月。

廖凡坐在他的馬仔中凝神靜氣看著發哥耍酷那近乎朝聖的勁兒,我熟悉得很,這就是電影《江湖兒女》細緻入微地代入情懷,有點“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發哥電影歌曲引起的懷舊在這部片子中還有響了兩遍的《淺醉一生》。

《喋血雙雄》中周潤發飾演的小莊第一次見到葉倩文飾演的歌女Jennie時,她便正唱著這一首歌。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其實這首《淺醉一生》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賈樟柯電影裡。在《小武》和《二十四城記》中都曾出現過。

葉倩文也是賈樟柯最為鍾愛的歌手,對於賈樟柯來說,“葉倩文的歌裡有一種江湖感,和那個時代的情義相連,也暗合了影片中人物的命運。”

片中練雜技的人嘴中叼著自行車轉圈的時候,還有《瀟灑走一回》的背景音樂,而這首歌其實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賈樟柯的電影中。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這些鏡頭和流行歌曲都是走過八九十年代的年輕人都不陌生的。

香港電影和港臺流行歌曲對大陸青年的影響,差不多是七零八零後的集體回憶了。

對於賈樟柯的電影來說,八九十年代的港臺流行金曲是一個很好的懷舊場或年代秀的標誌。

就像影片開頭歌舞廳裡準備跳迪斯科的音樂赫然就是《男兒當自強》前奏的《將軍令》。

雖然《黃飛鴻》的御用背景音樂被挪到了世紀初的北方小城一個昏暗歌廳裡,沒有拳腳,只有一群待起舞搖頭晃腦、穿著土了吧唧、動作毫無美感的小鎮青年們,竟然毫不違和。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那時候什麼場景配什麼音樂似乎沒那麼講究,就像很多東西最開始進來的時候我們都不太講究,因此聽說肯德基最早在北京出現的時候,還有包場辦婚禮的呢,想想就很有一種雖然錯位但是嚴絲合縫的荒誕喜感。

很自然地使用港臺金曲到最高境界的是男女主人公去參加葬禮時,哀樂用的竟然是《上海灘》。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沒有找到原聲,只能自行腦補下哀樂用《上海灘》演繹的感覺

賈樟柯在《三峽好人》中用過一次這首歌曲,那次是手機鈴聲。我是頭一回聽到這首特別提振人心的金曲在把節奏改動並降key後,用在葬禮上!竟然也毫不違和!

就像那場葬禮前來送行的還有一對死者生前最愛的國標舞演員,為了送“二勇哥”,他們應江湖“大哥”的要求,在弔唁的棚子前跳起了國標!

不要以為這只是電影,現在在天涯上仍然能翻到那些大陸鄉村辦喪事時發生各種奇葩事兒的帖子,那裡面列舉了天南海北的網友們親身經歷的各種雷人葬禮。

喪事上那些配著DJ舞曲的舞蹈節目以及最近幾年興起的魔術表演,辦場喪事跟辦個春節聯歡晚會沒有區別,相聲小品都已經不稀罕了。

還有網友說雷人的是有個在喪事上唱起了《頭髮亂了》,樓下有人接著說那不算啥,我經歷的一場葬禮有人上唱劉德華的《今天》,歌詞不改: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

還有人唱劉歡的“北京人在紐約”:“千萬裡我追尋著你……”,黎明的《今夜你會不會來》,真是會令人眼界大開,這麼看來《江湖兒女》裡奏起《上海灘》倒是很符合國情。

《江湖兒女》中也不光只有港臺歌曲。在舞廳裡蹦迪時的那首《YMCA》,我從小就聽過這首歌,很長時間裡都不知道演唱者是誰,但是當年這首歌曲所帶動的DISCO,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它也不止一次地出現在賈樟柯的電影中。

當然片中兩次出現的,一個草臺班子的卡拉選手演唱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來推動劇情,第二次唱的時候,女主坐在人群中情不自禁地合唱起來,則看起來略微有點煽情和多餘了。

但儘管如此,這些音樂都很好地襯托甚至了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他們出現的時候,好像就是你昨天剛剛經歷的場景又回放了一遍一樣。

相比之下《黃金兄弟》就low了許多。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劇情單薄,情節老套,動作戲也不出奇,這些的不高級都不足為怪。

它打著“古惑仔兄弟再聚首”的噱頭,讓昔日赤膊上陣的銅鑼灣小流氓們穿上西服就成了特工,玩起了20年前我們就熟悉得很的老港片套路。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五兄弟最後集結時又響起了鄭伊健們走穴必唱的《友情歲月》,會帶動我們的懷舊情緒上場,但音樂和場景配合起來與舊時光的記憶完全不匹配。

不是玩情懷不行,但不能這麼生硬,這麼老套,這麼不高級。

有一種東西叫作“場”。那就是賈樟柯營造的場,是小縣城裡摩托當道,滿嘴山西話,穿著和舉止都符合時代特徵,八九十年代港臺歌曲貫穿更是將氛圍做足。

因此你看《江湖兒女》無論是人物還是場景,還是配樂,都有機地組合在了一起。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到了《黃金兄弟》為啥看著會覺得有些彆扭呢,首先就是這部電影打出的情懷噱頭——古惑仔20年兄弟情。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一提到古惑仔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紋身赤膊拎片兒刀的形象,街頭橫立,青春、熱血,有種捨我其誰的臭流氓勁兒。

但是到了《黃金兄弟》裡面,衣著都很帥,髮型也都很酷,動作瀟灑凌厲,但基本上50歲的年齡還玩這種淺層次的情感宣洩,那不是我們印象中在街頭狼奔冢突亡命帶來的青春衝擊,那是尬戲。

所以它的不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破壞了場。場破壞了,五兄弟最後合體的場景都不如《煎餅俠》了。


為什麼《江湖兒女》比《黃金兄弟》高級

還有香港音樂也這麼不堪了嗎,新的主題曲和《友情歲月》相比更流於口水歌了,還沒那麼上口?

都說香港電影已死,那句話是誰說的,好人不會死,壞人也不會死,只有蠢人會死。如果香港電影真的死了,我看真的沒啥別的可以解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