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90後的養老與減稅計劃——養老目標基金獲批

80後90後的養老與減稅計劃——養老目標基金獲批

今天基金的重磅新聞是養老目標基金批了,據報道稱有富國、南方、華夏、嘉實、廣發、中銀、博時、萬家、中歐、易方達、鵬華、銀華、工銀瑞信、泰達宏利等共14家。

80後90後的養老與減稅計劃——養老目標基金獲批

Photo by Huy Phan on Unsplash

主要特點概況:

1、均採用FOF(基金中基金)形式運作;

2、封閉期有1年、3年和5年三種;

3、投資於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商品基金(含商品期貨基金和黃金 ETF)等品種的比例合計原則上不超過 30%、 60%、 80%三種;

4、採用兩種策略,目標風險策略目標日期策略

5、費率便宜,證監會文件顯示“養老目標基金可以設置優惠的基金費率,並通過差異化費率安排,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

從已經知道的基金名字可以總結,採用“目標日期策略”的名字有一個年份,如“南方養老目標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採用“目標風險策略”的名字比較簡單,如“富國鑫旺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期混合型FOF”。

可以認為,養老目標基金是以長期投資理念為主線,以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當前股市處在低位,債券票息和收益率具有吸引力,是養老目標基金理想的建倉時間窗口。

有朋友問這個產品是不是專門給老年人設計購買的,其實不然。這個要根據你的年齡、退休日期和收入水平來衡量,比如“目標日期基金”,從名字上就一目瞭然,你就算算你什麼時候退休, 比如“目標日期2035基金”主要是為將在2035年左右退休的人群(80後)設置的。比如“目標風險基金”,名字寫了“穩健”、“平衡”等,可以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去選。

80後90後的養老與減稅計劃——養老目標基金獲批

有朋友問這個FOF和去年的FOF有什麼區別和優勢,我覺得最吸引人的應該是能夠“減稅”了,即享受“個人稅收遞延”優惠。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年4月1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等五部委發佈《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http://www.gov.cn/xinwen/2018-04/12/content_5282068.htm

該項試點工作自今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而在試點期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完善養老賬戶管理制度,制定銀行、公募基金類產品指引等相關規定,指導相關金融機構產品開發。試點結束後,根據試點情況,結合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制度建設的有關情況,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範圍,將公募基金

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範圍,相應將中登公司平臺作為信息平臺,與中保信平臺同步運行。

政策內容是什麼呢:

個人通過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購買符合規定的產品支出,允許在一定標準內稅前扣除;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

具體講:

1、個人繳費稅前扣除標準。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1000元辦法確定。

(哪個低算哪個)

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夥企業自然人合夥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不超過當年應稅收入的6%12000元孰辦法確定。

2.賬戶資金收益暫不徵稅。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在繳費期間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3.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徵稅。個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可按月或按年領取商業養老金,領取期限原則上為終身或不少於15年。個人身故、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全殘或罹患重大疾病的,可以一次性領取商業養老金。

對個人達到規定條件時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稅款計入“其他所得”項目。

簡單看海通證券算的這張圖:

一個月入2萬的小白領,一年大概減稅額度有3000元。預計隨著試點的推進,扣除標準應該還會向上調整(美國IRA剛推出時也只有1500美元/年的扣除額度,後來逐步提升到5500美元)。

80後90後的養老與減稅計劃——養老目標基金獲批

稅收優惠模擬案例分析一下(摘自中國基金報):

如果一個上海市職工,原應納每月所得是2萬元。

則按照6%和1000元,哪個低用哪個計算,可以有1000元是免稅的,這1000元原本是需要邊際繳納25%個稅的,現在免了每月250元。

為了計算簡便,假設是這樣免稅了20年,每月都是1000元,則對應20年合計1000*12*20=24萬元,這麼多收入是免稅,若不免稅,則這24萬需要繳納6萬元個人所得稅(每月250)。

測算1:通過長期的投資,這24萬元假設20年間累計賺到了150%(複利效應,對應年化收益率在9%左右),那麼達到了60萬元。

這60萬元中的25%,也就是15萬元免稅,剩餘的45萬元需要繳納10%,也就是4.5萬元。60萬元到手55.5萬元。

綜合來看,就是相當於原本24萬元需要繳納6萬個稅,剩餘18萬元;依然按9%的年化收益率計算,經過20年長期投資後,再扣稅,個人可以在20年後得到55.5萬了。

有人說,9%的收益率可能很難實現,那麼就再測算一個收益率低一點的,6%。

測算2:通過長期的投資,這24萬元假設20年間累計賺到了80%(複利效應,對應年化收益率在6%),那麼可以達到43.2萬元。

這43.2萬元中的25%,也就是10.8萬元免稅,剩餘的32.4萬元,繳納10%,也就是3.24萬元的稅收,43.2萬元,到手39.96萬元,基本相當於40萬。

綜合來看,就是相當於原本24萬元需要繳納6萬個稅,剩餘18萬元,依然按6%的年化收益率計算,經過20年長期投資後,再扣稅,個人可以在20年後可以得到40萬了。

80後90後的養老與減稅計劃——養老目標基金獲批

Photo by Nathan Anderson on Unsplash

最後我們學著爆款文“焦慮”一下:

我們80後90後父母這輩人,所有的養老都寄託給了體制,“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

而我們,未來養老則更多地要靠自己,“養老不能靠政府”、“延遲退休”。

如果我們還不重視第三支柱(即個人養老賬戶)的作用,不樹立長期投資、定期投資的理念,我們的子女恐怕就要在未來的朋友圈轉發 《養老不能靠子女》這樣的文章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文僅供個人研究使用,不代表公司意見,不作購買或贖回推薦。數據取自Wi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