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國旗我的國

我的國旗我的國

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是天安門廣場上每天從事升降國旗工作和升旗臺警衛工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 國旗護衛隊以護衛國旗為使命,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己任,以展現當代大學生團結進取、積極的精神風貌為目標。

我的國旗我的國

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前身為武警天安門國旗班,從1982年12月28日接替中國人民解放軍衛戍區部隊,正式擔負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和國旗哨位守衛任務。199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與天安門國旗班“國旗衛士”榮譽稱號。1991年5月1日,國旗班擴編為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2

我的國旗我的國

黨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和禮炮鳴放任務。[3]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完成歷史使命,轉隸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2] 每月第一天升國旗護旗隊員由過去36名增加至96名,平日升國旗護旗隊員由過去36名增加至66名,更好體現威武雄壯的氣勢和陣容。[4]

我的國旗我的國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親自按下了電鈕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1949年10月1日至1950年底,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由北京公安糾察總隊負責。由於電力技術保障是升旗關鍵,而旗杆下的電機歸北京市供電局負責,於是十一後,升旗任務交給了供電局。那時候並不是每天都升旗,只是在元旦、春節、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時,才會在早晨把國旗升起,晚上降下。

我的國旗我的國

1950年的10月1日,國慶升旗的按鈕由北京供電局的電工師傅程紅年按動。頭兩年,供電局工人程紅年承擔了這個工作。1951年至1976年的26年間,由同樣工作在北京市供電局的胡其俊負責,他也是任命時間最長的升旗手。

我的國旗我的國

1977年底至1982年12月,由衛戍部隊的兩名戰士擔負升國旗任務,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經過長安街時,還得給機動車讓行,升旗的場面也不夠莊嚴。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總隊第六支隊十一中隊五班進駐天安門,擔負升降國旗和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城樓、金水橋、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迎賓儀式的現場警衛光榮任務。從此,我國有了第一套規範的國旗升降儀式。原來的2人升旗改為3人升旗,其中1人擎旗,2人護旗,正步前進。同時,統一了著裝,編制出了升降旗的時間表,從此這個班被人們稱作“天安門國旗班

我的國旗我的國

1990年10月1日這一天,《國旗法》頒佈,要求升國旗時必須奏國歌,讓升旗儀式更加莊嚴隆重。原來的國旗杆周圍都是封閉的,升降國旗時,戰士們需要跳進跳出,既不方便又不雅觀。經有關部門批准,國旗基座於1991年2月23日開始改建。改建後,國旗杆升高至30米,國旗也改為長5米、寬3.3米的特號旗。

我的國旗我的國

1991年初,“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正式成立,並從1991年5月1日起實行新的升降國旗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