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小學生乾的?美國宇航局:數十億美元的機器沒他們不行

又是小學生乾的?美國宇航局:數十億美元的機器沒他們不行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741期 美國宇航局火星2020漫遊車預計在2020年7月發射,前往火星再次探索火星生命的起源。火星2020項目是好奇號火星車的後續計劃,因為好奇號沒有發現火星生命,那麼美國宇航局計劃再次發射一輛火星車,尋找火星生命。火星2020計劃大約花費10億美元,從這個單價上看,不算是一個旗艦級項目。

在火星2020計劃啟動中,首先要對其進行命名,這個艱鉅的任務再一次交給了小學生。美國宇航局宣佈,該機構計劃在2019年期間為這輛火星著陸器進行命名,目前稱為火星2020漫遊車,就是沒有名字。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又是小學生乾的?美國宇航局:數十億美元的機器沒他們不行

火星2020之前的任務為好奇號,則是一個堪薩斯州的六年級學生克拉拉想出的,克拉拉認為好奇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這輛火星車,代表人類對火星生命的發現充滿了好奇。

火星2020漫遊車也計劃對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美國學生開放,當然給出命名的同時,也要說明為什麼這麼命名。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藉助小學生的想象力,對深空探測器進行命名,卻是有不一樣的效果,因為成年人比較思維固化,甚至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小學生則沒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想象力比較豐富,關鍵是比較敢說。

又是小學生乾的?美國宇航局:數十億美元的機器沒他們不行

又是小學生乾的?美國宇航局:數十億美元的機器沒他們不行

自1997年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以來,美國宇航局一直讓成千上萬的小學生參與探測器的命名。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深空探測器的命名已經完全體現了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我們的探測器比如悟空、嫦娥、夸父有著很強烈的傳統文化思維,甚至你不這麼命名,就好像沒體現傳統文化的精髓。

美式的命名規則比較簡單,比如機遇號和勇氣號火星車,來自亞利桑那州三年級學生索菲科利斯的建議。我們也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這兩輛火星車是中國造的,那絕對不會被命名成機遇和勇氣,很可能是兩個與火星傳說、神話有關的詞彙。

又是小學生乾的?美國宇航局:數十億美元的機器沒他們不行

又是小學生乾的?美國宇航局:數十億美元的機器沒他們不行

從正面看,這是對傳統文化的肯定,反面看也是一種思路定勢,你不拿出點祖傳的東西就受不了的感覺。美式命名規律同樣也隱藏著問題,因為美國人的歷史也就是200多年,再往前就是印第安人了,所以他們只會立足現在,沒有過去,像搞點有內涵、有歷史的東西也不行,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祖宗。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