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千萬別看透了

有些東西千萬別看透了

題記: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這世上有些東西,最好別看透,留幾分神秘,留一點朦朧,留一絲懸念,可能會更有意思些。

魔術,如果讓觀眾看透了手法,知道了訣竅,這門藝術也就壽終正寢了;變臉,正因為迄今為止大夥都沒有看透其技術真相,才能屢演屢新,大受歡迎,成為國粹。

交朋友,各有目的:或為友誼,志同道合;或為利益,互相利用;或為酒肉,吃喝玩樂——都能好得如兄弟一般。但如果以鷹隼般犀利的眼神,看透每一個朋友的交友動機,你可能就成了孤家寡人,“人至察則無徒”。當然,也不能糊塗到朋友把你賣了,你還替他數錢。

談情說愛,“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種人真有,但不多。現實生活中,兩個人能走到一起,肯定各有所圖:你圖的是我青春貌美,她圖的是你才高八斗;你圖的是我嬌豔可人,她圖的是你家財萬貫;你圖的是我溫柔賢惠,她圖的是你收入穩定······這些情感的內在元素,既不要看透,更不能說透,否則就很沒有意思,還是朦朧一些為好。而且,誰說愛錢不能與愛人合為一體?誰能把愛才與愛人區分得清清楚楚?純而又純的愛情只是上古的傳說,上哪裡找去?

建功立業於戰場,如若徹底看透了,不過是殺來殺去,你搶我奪,成者王侯敗者寇。果真如此看法,那就沒有了我們對“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軍李廣的萬世景仰,沒有了我們對“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的戚繼光的千秋緬懷,更沒有“至今思項羽”的思古之幽情,剩下的大概就只有“可憐白髮生”的喟嘆。這歷史也就變得太乏味、太枯燥、太無趣了。

科學研究夠神聖了吧,探索自然奧秘,造福人類社會。可要是真看透了,無非是整天窩在實驗室裡,和一堆瓶瓶罐罐打交道,試驗來試驗去,弄幾個數據,湊兩篇論文,得個把小獎。達爾文忙活了一輩子,不過就是發現了人是猴子變的;都說牛頓偉大,也無非是弄明白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的道理!好在科學家們都是沒看透的人,痴迷不改,堅持不懈,苦心孤詣,殫精竭慮,一條路走到黑,才有了今天的科學昌明、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億萬生靈享受著科學研究的成果。

有些東西千萬別看透了

推而廣之,如果看透了,演藝事業不過是一幫瘋癲男女神經兮兮攢足了勁在賺觀眾的眼淚,演的人像瘋子,看的人似傻瓜,弱智得很,還自以為得意。編輯事業,說到底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白搭工夫瞎操心;作家,夠讓人羨慕了吧,看透了,不過是編瞎話、碼漢字罷了。

親情是最珍貴的情感,倘若是看透了,其聯繫紐帶不過是人類繁衍所必需的一種高級條件反射,並未超越動物性。就像兇猛的鱷魚,又是慈愛的媽媽,也是殘忍的豺狼,對自己子女卻關愛有加。

人生在世,當有慧眼:看透敵人的本質,不當東郭先生;看透小人的嘴臉,不與其為伍;看透騙子的謊言,不上當受騙;看透別有用心者的挑撥離間,不被人當槍使;看透行賄者的糖衣炮彈,不信他的花言巧語。但也不必把所有的人和事都看透,譬如親情、愛情、事業、友誼等等。一個什麼都看不透的人,是糊塗蟲,愚蠢透頂,無可救藥;而那些精明到了骨子裡的人,那些什麼都看透的人,活得既累又沒有情趣,同樣是不可交之人。

人太精明瞭就沒有夥伴沒有朋友,因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小小差異,他過分要求與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舉一動均符合或者滿足一己的標準,但人總是有著各種不同的性格和待人處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體,否則永遠無法達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現摩擦以至矛盾、衝突就是必然的結果,此時如果不能以一種寬容的精神調和於其間,事勢就將無法收拾,結局便是人心不附,眾叛親離。看來還是事事不必太認真,順其自然,平衡最好!

有些東西千萬別看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