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唢呐阵阵,锣鼓声声。9月23日,首届红旗渠农民丰收节暨红旗渠稻田艺术节系列活动在红旗渠景区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近万名游客欢聚一起,共庆盛事。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提及红旗渠,令人陡生敬意。那是彰显国人“人定胜天”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无论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令人荡气回肠。上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大军,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艰辛的精神大旗,插在巍巍太行山上之巅。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庄稼颗粒不收。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把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河南林县,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

红旗渠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苦情况超出人们的想象。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林县县委开始对引漳入林的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上7万人,每人1米,2月初动工,大干3个月,5月1日就能通水。"开工后不久才发现,已有近4万人摆在水渠的沿线上,却看不到有多少人。领导、劳力、技术力量分散,漫山放炮,有的挖错了渠线,有的炸坏了渠底,急需要抓紧干的关键部位的工程却不能按时拿下来,工程质量、安全都没有保证,进度十分缓慢。特别到山西段,群众意见很大,纷纷反映"白天黑夜炮声不断,碎石满天飞,毁了树,砸了瓦,牲口吓跑了,房也震裂了"。原想着几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才清醒地意识到,这么浩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必须要打持久战。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1969年7月工程全面竣工。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参与群众7万人。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如今的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期间“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红旗渠风光。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景区主轴景观带上分布着水利科普园、精神之柱、演艺广场、红旗渠纪念碑、中南海翠柏、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和红旗渠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等,与红旗渠纪念馆一起构成虚实结合的景观群落,呈现出现代与古朴兼而得之的风貌。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红旗渠纪念馆通过515米长的展线,采用空间环境、雕塑、绘画、多媒体等艺术手段,营造了再现历史、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 历史的效果与氛围,从而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不负今天的使命重托。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真谛。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到红旗渠视察,感受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青山绿水中重温红色的课堂,仁山智水交响的土地,红绿交辉的旅游胜地,红旗渠风景区观迎您!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北雄风光最胜处”,红旗渠喜迎丰收节

本次“红旗渠农民丰收节暨红旗渠稻田艺术节活动”将持续至10月10日,活动期间,红旗渠景区将开展剪纸艺术、书画艺术、戏剧演绎、行为艺术及特色美食节、庆丰收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宣传展示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地方特色,红旗渠田园综合体体验区增设的“认领稻田、农耕体验”现场插秧活动,吸引众多游客争相体验,将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园风光图描绘的淋漓尽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