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都來了,「榴槤」還會遠麼?扒一扒颱風小知識!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 你的目光,我的堅持 //

老話說“風從海上來”

颱風專指從西太平洋上刮來的風

問題來了:這風為啥叫“颱風”呢

What?從臺灣島來的風?

可別欺負我讀書少!!!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其實啊,曾經只要是風夠大,都可以叫颱風,不管打哪兒來……

氣象出版社長、編審大人王存忠在《颱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一文中曰:

試想象:寒冬臘月,從西伯利亞刮來一股“颱風”…

會英文了不起啊……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颱風”可不是進口詞兒,是出口轉內銷!

“颱風”這名字的由來,可比颱風圈圈還要繞!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從發音來說,“颱風”一詞來源於我國南方,有三種說法:

源自廣東

廣東話“大風”發音[toi fung],被外國商人、航海家學了去,之後流傳甚廣,其中就包括從海路、陸路傳到了中國北方,最後進入普通話詞彙,成了“颱風”。

源自福建

於魯鼎梅重修臺灣縣誌雲:「所云臺者,乃土人見颶風挾雨四面環至,空中旋舞如篩」。閩南語“風篩”發音接近[fung tai],於是成了“風臺”,最後成了“颱風”。

源自臺灣

荷蘭人佔領臺灣期間,用希臘史詩《神權史》中的人物Typhoon“泰豐”來給穿過臺灣海峽的大風命名,後來“泰豐”演變成了“颱風”。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哪個說法最接近真相?

這個光榮而艱鉅的考據任務就交給你啦!

英文Typhoon的由來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在希臘單詞裡," Typhon"是風神的名字," typhon"則是指旋風,颱風。這個詞在中世紀傳入 阿拉伯語,又以 Tufan的形式隨入侵者在11世紀進入 印度,最終以 touffon和 tufan的印度語言形式進入 英語,最早記載於1588年。

再算上 中國的廣東話" 大風",以 tuffoon形式最早於1699年載入英語。各種形式合併在一起最後變成了今天的 typhoon。

能像 typhoon一樣表明 漢語、 阿拉伯語、 東印度語和 希臘語的語言背景的單詞,真的是不多呀。

能更繞點兒嗎?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Wow?聽說還有颱風眼?它和丹鳳眼,青光眼,死魚眼有啥不一樣?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颱風眼,即颱風中心,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強烈天氣系統,從外圍到中心最初逐步增加,然後迅速增加,但到了直徑數十公里的中心區域內,風力迅速減小,降雨停止,出現了白天可看到陽光夜晚可見到星星的少雲天空。

這就是颱風等熱帶氣旋中特有的“眼”,氣象學中稱之為颱風眼。

颱風的威力真不小,造成的殺傷力也相當大。But,在古代,人們相信神,同樣把颱風視為“神”——古老的神話

1

蘇美爾人生活在水源豐富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中下游,史學家們在對這裡歷史文獻資料研究時,發現有在空前的暴雨來臨之前有大片黑雲自南方(海面)移來的記載,因此他們設想幾千年前在那裡發生的洪水可能是由熱帶氣旋(不排斥地震)引起的。

2

南美印第安基岑部族把海上的狂風惡浪想象為凶神“胡拉坎”(“颶風”一詞就可能源自於此,如今英文中颶風一詞為hurricane),“胡拉坎”按照上帝旨意,掀起巨浪,暴雨下得晝夜不停,使大地陷入黑暗,妄圖淹死人們。中美的墨西哥和北美的加拿大也有類似的傳說。

3

在亞洲,日本神話裡把風暴神形容為一條可怕的獨眼巨龍,在黑暗和波濤中沿著天空遨遊,用它的獨眼注視著下面那些可以捕殺的獵獲物。在我國,過去人們不瞭解颱風源於海洋上,認為是從臺灣來的,所以有人稱之為颱風。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豈能被神所束縛,於是有人敢冒颱風的神威,居然——飛進颶風眼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現代有人為了摸透颱風的脾氣,竟然不顧生命危險,駕機在颶風裡穿進穿出,美國弗雷德·韋利和他的飛行機組就是這樣的人。

1979年8月30日駕駛一架WP-3D奧利安型飛機,8次穿越戴維颶風,對此作了形象化的描述。飛機進入颶風眼,好象在“井”中飛行,周圍都是“雲牆”,“井”中心風平碧空,而云牆足有十二三公里高,高聳湧起的雲牆,頂部好象體育館的房頂,又像是演馬戲的劇場。在平靜的颶風眼中,感到牆外那氣旋性的風,活象一群群獅子,對著飛機在不停地怒吼。而從飛機中透過雲隙看去,只見狂風大作,海水怒吼……

隨著探索的步步深入,人們對臺風的結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讓我們來看一看——獨眼巨龍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觀測和研究表明,日本神話中虛構的獨眼巨龍的風暴神形象與現代科學中的颱風形狀是比較相似的。

這“獨眼巨龍”是熱帶海洋上的“產物”。不過,更確切地說,這“獨眼大巨龍”是一個更像水漩渦的龐大的空氣漩渦,看上去又像一個活動在洋麵上的巨大蘑菇。颱風直徑約1000公里,垂直高度在10公里左右。如果從水平方向把颱風切開,可以看到三個明顯的不同部位,從中心向外依次是颱風眼、雲牆區和螺旋雨帶。

OK,再考考你:每一個颱風的千奇百怪的名字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敲黑板

上課了

我們知道,現在,每一個颱風的名字是按照 命名錶來排排坐的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這個辦法始於1997年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的決定,而從 2000年開始實行。亞太地區的14個WMO成員國和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按一定順序排列成 140個名字的命名錶,循環使用。

颱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混亂,中國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臺經協商,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如果某個颱風造成了 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那麼這名字就永遠給了這個犯下滔天大罪的颱風,而從命名錶上被 除名了。之後,颱風委員會將根據相關成員的提議,對名稱進行增補。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最惡名昭彰

而霸佔了名字的颱風:

“龍王”(2005年,替換名“海葵”)

“桑美”(2006年,替換名“山神”)

“榴蓮”(2006年,替換名“山竹”)

等等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不過,在這個命名錶之前,“給颱風取名字”則可以上溯到 20世紀早期。

當時,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拿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來給颱風命名,就可以公開拿他們開涮。

而在西北太平洋地區,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一開始只用女人名,不過據說受到了女權主義者的反對,於是從1979年開始,用男人名和女人名交替使用。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LAST,請將你的名字帶入,來自行體驗一下:

今年第某號XXX颱風將於明天傍晚某時在某地登陸,預計風力……

風太大 我不想聽……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山竹”都来了,“榴莲”还会远么?扒一扒台风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