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純陽負氣拋仙丹

山東省蒼山縣,隸屬於沂州府。哦,說的是早先年,現在已經改名蘭陵縣了。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當然也有人說,故事應該發生在高平郡金鄉縣,也就是如今的濟寧市金鄉縣。

那裡,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的夫人郗璿字子房的孃家門上。她父親郗鑑字道徽,先是在鄒城的鄒山上保聚,抗擊胡人入侵,是當時著名的流民帥,後來官至太尉,哦,也就是國防部長了。王羲之的家鄉是琅琊臨沂,也就是如今的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孝友村。當年的琅琊郡,包括蘭陵縣在內,與東海郡毗鄰,戰國時代的大儒荀子,儒法並重,曾做過蘭陵祭酒,非常有名。蘭陵自古盛產大蒜,可惜那個時候,荀卿還吃不到大蒜。因為大蒜通過絲綢之路,由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得大蒜”。這是太史公司馬遷《史記》的記載。說起來很有意思,書聖王羲之的岳丈門上高平郡金鄉縣,也是大蒜之鄉呢!在晉代,從蘭陵到金鄉,大蒜的種植已經非常普遍了。也許這是老生常談,無需琅琊子饒舌。

那個時候,尤其是蘭陵、金鄉一帶,已經有著成片成片的大蒜,大約有數萬畝之多呢!大蒜這種農作物,先是蒜苗,後是蒜薹,繼之則是蒜頭了。大蒜既可佐食,又可藥用,雖非彌足珍貴,但也是飲食文化中的主要調味品,尤其中餐,那是離不開大蒜的。

哦,扯遠了,先別談《大蒜開發利用源流考》之類的論文,那是專家學者的事兒,我們是在寫小說,講故事,就要製造懸念,繫好釦子,儘快進入故事情境——

呂純陽負氣拋仙丹

A、張文淵巧遇呂仙人

一天,頭戴青色塌塌帽、身穿褐色麻布粗服的老農民張文淵,把剛從地裡刨出來的新鮮大蒜,用當年諸葛亮發明製作的獨輪車,哦,又叫雞公車,推著,到城裡去賣。時值盛夏,炎熱異常。他走啊走,一氣走到一棵彎彎大柳樹底下。抬頭一看,吔嗬,樹葉茂密,樹蔭闊大,便當即立斷,雙手把車把往上一掀,接著,車頭著地,停了下來。他拿開肩上的車襻,取下榆木撐車棍來抵住車子,在樹蔭下休息乘涼。過了一會兒,他便走到路旁的泉水池子邊上,蹲在石階上,見泉水清涼可人,便用雙手捧起來,準備唱水。恰好這時,八仙中的呂洞賓,號純陽子,遨遊天下,乘興而來,準備去看琅琊八景中的蒼山疊翠。

在這之前,呂洞賓已經欣賞了琅琊八景中的其它七景,這就是神峰積雪、平野曉霽、普照夕陽、孝河凝冰、沂水拖藍、泥沱月色、野館湯泉。如今,正巧走到這裡,剛要加以制止,話未出口,老農已經咕嘟咕嘟,連續唱下了三大捧水,然後用袖口擦擦嘴,站起身來離開了泉池。呂洞賓看著他那滿臉刀刻似的皺紋,神仙也有了同情心,禁不住悲憫起來,心想:農民真的不容易啊!天氣這麼炎熱,走那麼多的路,喝泉水而且喝的不是礦泉水,還是路邊泉裡不潔淨的水呢!非常可惜,水中有毒。不過還好,今天算是巧了,遇著我這個真神仙。於是他發話了:“

老大哥呀,你喝的泉水已經被汙染了,水裡有毒呢!不過不要緊,我這裡有解藥呢!”說著就腰間解下藥葫蘆,從裡面倒出兩粒青綠色的仙丹來,遞過去,“給,吃了這藥,就沒事了。”

呂純陽負氣拋仙丹

張文淵抬頭打量了一眼,見是個中年道士,頭戴平平塌黑色道士帽,身穿褐色麻布道袍,足登雲遊麻鞋,腰間,左邊掛著寶劍,右邊掖著個藥葫蘆,一派仙風道骨的樣子。他那黝黑臉上的一對大眼睛,咕嚕咕嚕轉動著,露出滿口潔白如玉的牙齒,也許吃了什麼特別的殺菌物發揮了作用,牙齒變得這麼雪白?他朝仙人微微一笑,搖搖頭說:“啊,謝了!不用,我這裡也有解藥呢!”說著,從車子上拿出一頭大蒜來,雙手掰開蒜瓣,扒去蒜皮,放在嘴裡咀嚼著。

隨著他那上下牙齒的叩咬聯動和蠕動起伏的雙腮,八字鬍鬚張揚,嘴巴嘖咂作響,又有點兒唏唏啦啦的直吹氣,樣子很滑稽但不可笑,也許是被大蒜辣的,一派天真爛漫的老頑童形象;然後一扁舌,如同鴨子吃蝸牛就嚥下去了。又然後他取下撐車棍放在車橫架上,把車襻搭上雙肩,雙手按動車把,攥緊了,一使勁,推起車子,招呼一聲:“再會!”遂彎腰弓背,而且左搖右擺,以此掌握獨輪車在運行中的平衡和節奏。

那個時候,車子是用木頭製作的,車輪兩邊的車橫軸放在車眼裡,而且要沾上點兒豆油之類的潤滑劑,使車軸在車耳裡自由旋轉,防止過度摩損,等車耳裡的油磨擦得恰到好處了,車耳與車軸之間便會發出吱吱呀呀的悅耳動聽的響聲,竟比韶樂還要好聽得多呢!可惜,當年孔夫子周遊列國,並沒有聽到過這種車子發出的天籟之音。

呂純陽負氣拋仙丹

B、呂洞賓暗中保護蒜農

仙人呂洞賓瞪大了眼睛,看著老農真的走了,心裡一時感到空落落的,十分糾結,心想:這個古怪的糟老頭兒,脾氣咋就這麼倔犟呢?怎麼拿著自己的身家性命當兒戲開玩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這麼不重視不負責任呢?要知道,性命攸關啊!不過還好,我是神仙,我有仙丹,可以救治。等一會兒,待他毒性發作走不動了,或是肚子疼得厲害,弄不好就會疼得躺在地上滿地打滾,到那時候,哼哼,再吃我那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也不遲哩!到了那個時候,看你個犟包孫還犟不?這位大名鼎鼎的呂仙人沒有法子,畢竟神仙拗不過凡人,也就只有暗中保護的份兒了。

誰知這位死撞南牆不回頭的犟筋頭推車老漢張文淵,駕輕就熟地雙手攥著車把,而且隨隨便便消消停停,嘴裡哼著時新曲調兒:“姐兒喲南園裡摘黃瓜,遇到了一隻喲大呀麼大白鴨……”他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走下去,三里、五里、七里、九里,已經走過十里地了,但他仍然健步如飛。

他的臉上沁滿了汗珠兒,接著變成了溝溝道道,竟被鬍鬚擋住,集結成了水珠兒,翻滾在鬍子尖上抖動著,樣子雖然有點兒滑稽可笑,但他還是沒有事兒一般。性格兒一向溫柔而又熱情的呂純陽實在忍不住了,他再次打量了一下老農的身上,嘿,竟連脖子上也全是汗珠兒,而且青筋暴露,像一條條蚯蚓似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但他還是健健壯壯的老樣子。

仙人失望了但不是絕望,所以還是不死心,因為他並不相信大蒜的功能。按照他對泉水毒性發作時間的精準測量計算,在里程上,這位倔犟的莊戶老漢,最多走不過二里地,毒性就會發作,使他疼得趴倒在地上打滾,向他求救。可是如今老農又走了五里地,已經走夠十五里路了,步伐仍然輕鬆敏捷,竟連疲勞的徵象也沒有一絲一毫兒呢!這時,到了這個時候,這位呂真人實在有些不可思議了?人家張文淵呢,仍然輕鬆愉快地推著車子,嘴裡改唱山歌了:“乾妹子那個好來實在好,走起那個路來好像那水上漂……”而且他的步履似乎更快更敏捷了,身上的衣服也已經全溼透了,真的是汗流浹背呢!但他仍然精神煥發,勁頭兒十足,翻過了一個山頭,接著又翻過了一個山頭,

一連翻過三個山頭,已經走過三十多里路了,而且很快就要接近縣城了,日頭也已近中午了。

呂洞賓開始懷疑了,心想:我的仙藥竟然還不如一頭大蒜,算什麼狗屁仙丹?自己白白勞身費心、釆藥煉丹了?等我回到終南山八仙洞府中,先行砸了煉丹爐,然後再向同行和世人聲明。他越想越氣,越氣越腦,神仙到了傷心處,也是那種可憐兮兮的懊惱樣子。哦,可笑可嘆的神人呂洞賓喲,一心向善,對出身於勞苦大眾的這位飽經滄桑的老農民,他還是放心不下,就又跟著走了二里多地。就這樣,頭裡走著的是賣蒜老農張文淵,後面跟著的是慈眉善目的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他們兩個,一前一後,各走各的。一路上走啊走,以至連神仙呂洞賓都走累了;可是人家張文淵都那麼一大把年紀了,經過勞動鍛鍊,身體壯得像頭牛,仍然精神抖擻,健步如飛。這時候,車軸車耳處的潤滑油似乎已經不多了,可車軸壓動車耳發出的吱吱呀呀微妙聲音,宛如晉代文人玄元子創作的《車兒曲》那樣悅耳動聽。

呂純陽負氣拋仙丹

仙人呂洞賓真的發怒了,他向遠處山巒看了一眼,見風吹樹搖,不覺心潮湧動,一氣之下,遂把藥葫蘆裡的仙丹一把把的統統倒出來,一下子,就拋灑在了近處的一片山坡草地上。因為久旱不雨,草地上的草木已經不是青青的,而是黃黃的,半死不活的樣子,呂純陽看著山坡草坪,剛要擲掉藥葫蘆,接著拍拍腦袋,停住了。他平靜下來,仔細想了一想,便又把空葫蘆捌在腰裡,憤憤然地搖搖頭,嘆息一聲:“唉!”遂一跺腳,負氣登上了雲端。誰知那片青草得到了仙氣,有了靈性,也就大肆瘋長起來,一夜之間,到了天麻麻亮,竟然碧綠青青,長得非常茂盛,也非常茁壯,並且還夾雜著一些五顏六色的花朵兒,引得蜂唱蝶舞,十分誘人呢!特別是蜜蜂採花釀造的蜂蜜甜美可口,吃了可以養顏美容,健康長壽。

正在這時,引來一隻雪白雪白的小兔子,一不小心,吃了仙草,也就開始變化。變化完了,高高興興地一路飛昇,不知不覺,進了月宮。自此以後,小白兔也就伴隨著嫦娥姑娘,日夜不停地搗制仙藥

;偶爾,它也靜靜的看著砍桂花樹的吳剛出神。只是可惜,月宮裡的兔子雖然成了仙兔,但它畢竟羨慕地上的梅花鹿、獐子、狍子它們,羨慕它們生活在下界人世間,能與人類相伴併為人類造福;而自己呢,卻成年累月伴隨仙子嫦娥搗藥,只供神仙享用,於心不忍,也就感到寂寞,便埋怨起呂洞賓來。可它埋怨歸埋怨,畢竟也是沒有法子的事兒,只好繼續搗藥,一生辛苦了。它有時高興了,邊幹活兒邊以略帶惆悵的心情,唱著自編的歌兒,埋怨起呂洞賓來:“呂洞賓,呂純陽,做起事來真荒唐。走南闖北遊四海,拋卻仙藥讓俺償。”它一遍遍重複,反覆吟唱。

之後不久,不知從什麼地方?也許是山東陽穀景陽崗?也許是山東沂水百丈崖?不過依據後人考證,十有八九來自東北的森山老林——因為早在宋代,武松打虎景陽崗,李逵百丈崖殺死四虎,之後山東的老虎也就絕跡了,都躲到東北的深山老林裡藏起來了。不過不管是從哪裡來的,這個時候畢竟來了許多動物,包括老虎和黑熊,還有豹子。可是老虎、豹子畢竟吃肉不吃草,那怕是仙草,它們也不吃。它們不吃草來到這裡,究竟做什麼呀?也許由於這片仙草長得好,在動物界聲名遠揚,大家慕名前來,所以老虎和狗熊以及豹子得到了信息,也就隨著動物界的夥伴們,一起遷徙跑過來了。

呂純陽負氣拋仙丹

C、梅花鹿得道成仙行醫

誰知,這一天又來了一大一小兩隻梅花鹿,加入了觀光旅遊隊伍。兩隻鹿,並非是於不經意中吃了呂洞賓拋卻仙丹的地方長出來的仙草,而是有目標而來,因此吃了仙草,便有了仙氣,也就得道成仙,於是搖身一變,咳咳,竟然化做大小兩個呂洞賓,而且鼻子眼兒和身上的穿戴都是一模一樣,也是頭戴道士帽,身穿長布袍,足登麻鞋

,也是左邊腰裡掛著與呂洞賓一模一樣的寶劍,但肩膀上卻揹著藥袋子而下是藥葫蘆,儼然仙人呂洞賓的化身,正在各處行醫,忙著為人治病,而且手到病除呢!

誰知,過不多久,秘密終於被仙人呂洞賓發現了,而且已經成為事實,呂洞賓只好收二鹿為徒弟,並且先到了大海邊上的蓬萊仙境遊蕩了一圈兒,又到南方的戶讀壘,哦,也就是今天的大上海了,進行了一次旅遊,然後,師徒三個又一起到了終南山神仙聚會的洞穴裡,簽名按手印掛上了號,自此以後,也就修身了道,成了正果。

又後來呢,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那次與東海龍王敖廣的矛盾糾葛中,幫助師傅呂洞賓和師爺、師伯、師叔漢鍾離、藍釆和、何仙姑、張果老、李鐵柺、曹國舅,還有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侄子韓湘子,一起觀摩了大海,從而發出感慨,遂昂首高歌一曲:“海,一條金龍浮出來;潑刺剌,龍頭伸天外。海,一浪更比一浪塊;忽啦啦,沙灘被撞歪。海,藍光閃閃無邊涯;水漫漫,放眼看世界。”後來呢?到了後來,草地裡竟然長出了人參,成為人們的高級營養滋補品,也就成了馳名中外的貴重藥材。

據說,人參本來生長在位於東北地區長白山一帶的深山老林裡,特別是吉林省撫松縣,被稱之為人參之鄉,久負盛名,想當年僅是人工栽培,就有數百年之久的歷史。另外民間故事傳說,人參可以變化成人參娃娃,自己走路尋找適合於繁衍生長的環境條件,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地盤上安家落戶,繼續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如今人參娃娃慕名由長白山來到山東地界,尋找仙地繁衍,在人參家族族譜史上,這裡便有了長白山人參娃娃的分支了。哦,至於上品藥材人參的有效成分,依據當代科學驗證,主要為人參皂甙、揮發油、糖類以及各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滋補元氣、益血活脈、固脫生津、養心安神、補肺定喘、健脾止瀉、託毒合瘡、增進飲食等多種功能;對於勞傷虛損、反胃吐食、驚悸健忘、婦女崩漏、尿急尿頻、小兒慢驚、眩暈頭痛、暴脫咳喘等病症,也有顯著功效,並且有時奇效無比。當然啦,醫生除了用此直接配藥外,還可用此燉雞滋補,成為強身健體的貴重藥材和饋贈親戚朋友的禮儀佳品。

忽然,似乎有人發問:“再後來呢?”琅琊子及時回答道:“再後來嗎?也許這是神仙家的事兒,世人大多是些凡夫俗子,也就不知道了。”

呂純陽負氣拋仙丹

D、歷城人華廣生歌唱呂純陽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山東省歷城縣有個落第秀才,名叫華廣生。這人很有才華,學問也好。但他沒有做官為宦,有時閒得無聊,於剩餘勞動之餘,便蒐集整理民歌特別是流傳在民間的俗曲時調,天長日久,便輯成《白雪遺音》一書,哦,也就是陽春白雪中的佚文,由此取名,廣泛流傳。

其中,在[南詞]曲牌中,收錄了以《八仙》為總標題的八位仙人的曲詞,並且配上工尺譜,這就是所謂八仙頌歌了。其中,除了韓湘子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侄子外,另有宋朝的皇親國戚曹國舅,外加一位著名的女神仙何仙姑呢!華廣生描繪的仙人呂洞賓,神采飛揚:“荼䕷香夢卻心寒,三戲純陽白牡丹。岳陽樓上沽美酒,昔日曾穿秀士衫。雙飛劍,斬龍班,終南山日夜煉仙丹。學成點石為金法,金爐香盡漏聲殘。”單從年代上講,將軍出身的漢鍾離生於漢朝,原名鍾離眛,是有勇無謀的西楚霸王項羽手下的一員戰將,在楚、漢相爭中,他於今河南滎陽以東被劉邦的漢軍團團圍住,幸虧項羽及時趕到,“漢軍畏楚,盡走險阻”,為他解了圍。從此以後,他便一撅不振,接連失敗,也就由灰心喪氣慢慢產生了悲觀厭世情緒。

到了後來,他見扶不起來的天子項羽已經被那時候還是漢王的漢高祖劉邦派人打敗,烏江自刎,於悲觀失望之餘,也就解盔卸甲,來了個馬放南山,可是刀槍呢?並未入庫。他所使用的那把一丈八尺八寸多一點兒長的鑌鐵槍,被他猛地一使勁,扔入了烏龍潭,化作飛龍,爾後,無翅飛去,不知去向?

至於確切地點,是不是就是山東省濟南市的烏龍潭,作者沒有考證過,不敢妄擬。不過到了後來,這位鍾離眜,不知怎的,就成了神仙,據說,還曾多次尋找他的武器鑌鐵槍,可惜一直沒有找到。

依據琅琊子考證,到了南宋寧宗年間,在莒州地界馬鬐山上佔山為王抗擊金國的益都人楊妙真,她的丈夫李全號稱李鐵槍,他所使用的那杆重量級的鐵槍,就是在濰坊白浪河裡游泳時獲得的呢!也許,這就是當年漢鍾離使用過的那杆重量級的鑌鐵槍了?這件事兒,元代宰相脫脫所編《宋史》,不僅有著確切記載,而且琅琊子在長篇歷史小說《雙槍姻緣傳》中,也有著詳細描述呢!不過,有的時候,往往很邪門,那些存心讓人找不到的東西,即便是神仙,也難以找到呢,更不用說是凡夫俗子了。而漢鍾離那全身的盔甲,也早已經被他自己扔進入烏江,之後,仍然是氣不達一處來,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生的是那門子的氣,也就跺跺腳,狠狠心,一甩鬍子,搖頭晃腦地“呃”了一聲,出家修仙了道了。他一口氣趕往終南山,也就成為八仙中年齡最大、出家最早、資格最老、威信最高、人緣最好的一代老神仙了

,而且神通廣大,奧妙無窮,成為大師哥級的下八仙首席代表,也就更加接近地氣了,成了一個一直在昊天下界活動的八位神仙的領軍人物,成為老資格了。

當然了,他也少不得經常為人世間打些抱不平,聲名越來越大。有時候,他也免不了做出一些出格的荒唐事來。在八仙中,修仙了道時間最晚的年齡下限,便是北宋仁宗皇帝的內弟曹佾也就是曹國舅了。大宋朝的國舅爺曹佾的姐姐,就是那位手眼通天的仁宗皇后。所以,皇后的弟弟修仙了道,也就難能可貴了。正因漢鍾離成仙最早,自他做了仙人從事神仙工作以來,憑藉老資格,在八仙中也就免不了發號施令,名正言順地做了領班的神仙班頭。於是,清代歷城縣的才子詩人華廣生,在[南詞]《八仙》中,把他放在了第一位。

呂純陽負氣拋仙丹

故事講到這裡,琅琊子忍不住,遂高歌《八仙》曲子[南詞]中讚賞的第一位神仙漢鍾離了:“春城無處不飛花,漢鍾離跨海笑哈哈。[浪淘沙]滾曲江水,[普天樂]處是仙家。開懷飲,髻雙發,朝內官員怎及得偺。紫綬金章全不愛,輕煙散入五侯家。”琅琊子歌罷一曲,似乎意猶未盡,於是一股腦兒,連續吟唱了《國舅》、《拐李》、《釆和》、《果老》、《湘子》、《仙姑》六位仙人的出身歷史和所作所為。先唱曹國舅:“自來無事不從容,曹國舅移步出皇宮。不貪富貴人間樂,銅雀臺前扮道童。雲陽板,妙無窮,淡飯黃虀樂更濃。閒來朗誦《黃庭》卷,睡覺東窗日已紅。”

繼唱李鐵柺:“朝回日日典春衣,借體還陽鐵柺李。油葫蘆放出無邊福,閒行足下步蹺蹊。燕山嶺,路高低,北海蒼龍任我騎。堪笑凡夫誰及得我,人生七十古來稀。”三唱藍釆和:“獨上江樓思悄然,藍釆和平步上雲端。籃內一枝花錦繡,回來打坐玉蒲團。聞虎嘯,聽流泉,想起當年滴淚寒。有時迴轉長安地,風景依稀似去年。”四唱張果老:“

雲淡風輕近午天,張果老留下太平錢。白頭翁相對紅娘子,巧姻緣內會神仙。逍遙樂,奏壽筵,身在蓬萊萬萬年。顛倒騎驢哈哈笑,將謂偷閒學少年。”五唱韓湘子:“一封朝奏九重天,昔年湘子去修仙。笛中吹出[清江引],江邊暮雪因為官。[魚樵引],路八千,李萬張千被虎啣。朔風凜冽把文公度,雪擁藍關馬不前。”六唱何仙姑:“未會牽牛意若何,何仙姑修行道德多。曾記得[混江龍]內神仙度,翠屏山下得靈符。心思想,愛釆荷,又無童女又無徒。欲收凡女為仙子,不道人間巧計多。”

唱到這裡,琅琊子似乎意猶未盡,禁不住再次高歌華廣生《白雪遺音》所收[南詞]《八仙·慶壽》一曲,曲中描繪了東方地界的風雲景緻:“海上蟠桃初熟,人間歲月如流。開花結子幾千秋,我等特來上壽。九重春色醉鮮桃,八洞神仙過海潮。打從洞庭湖內來經過,只見潮頭滾滾浪滔滔。福祿壽,三星劍,白鶴騰空飛舞高。和合二聖哈哈笑,手內還將如意敲。劉海戲蟾蟾戲海,灑落金錢往上拋。魯班仙,把櫓搖,載來花甲不知年多少?張仙送子懷中抱,神彈原來打的高。蔴姑仙,進酒餚,也往蟠桃走一遭。陳摶一覺千年睡,醒來提了籃兒去釆藥苗。彭祖壽高八百歲,閒來爐內把丹燒。

眾仙齊集雲端內,王母宮內把手招。請問群仙歸何處?特來慶壽赴蟠桃。金童問道誰家好?玉女回答此處高!敕賜善門多吉慶,並增百福樂逍遙。慶壽筵,萬萬年,長生不老。”歌聲漫漫,傳遍天下。

由此,八仙的故事,由“呂純陽負氣拋仙丹”開始,到“八仙過海”結束,也就進而傳遍了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讓人遐想,催人奮進。當然啦,也就使人開心了。

  • 王曉家,字冠三,號琅琊子,筆名王文俊等。
  • 山東臨沂人。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 成人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