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戲劇大師陳仁鑒《團圓之後》《春草闖堂》震撼劇壇

陳 仁 鑑 先 生

人物︱戲劇大師陳仁鑑《團圓之後》《春草闖堂》震撼劇壇

  陳仁鑑先生(1913—1995)我國著名劇作家,仙遊縣榜頭鎮南溪村人。生前是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顧問,福建省戲劇家協會顧問,莆田市劇協名譽主席;福建省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國家一級編劇,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他一生著作豐富,起先從事小說、散文、評論、雜文的寫作,中年以後致力戲劇創作。現有六十八部劇作、三十多篇劇論傳世。中國戲劇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了《陳仁鑑戲曲選》《陳仁鑑評傳》《陳仁鑑戲劇精品選》。

人物︱戲劇大師陳仁鑑《團圓之後》《春草闖堂》震撼劇壇

陳仁鑑先生編劇莆仙戲《春草闖堂》

  陳仁鑑先生早年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薰陶下,追求民主、科學,接受世界文藝新思潮,使他對傳統文化有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反思;他的生活道路歷盡坎坷,受盡磨難,又使他對變幻的人生和炎涼的世態有真切的感受;較高的文化素養(大學畢業)和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原本專攻山水畫)等等這一切為他的後來的戲劇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九五三年,陳仁鑑先生正式投身戲曲的改革與劇本創作。他是仙遊縣鯉聲劇團的創始人之一。一九五四年夏天,陳仁鑑先生與人合作整理《琴挑》一劇,赴華東地區參加調演並獲獎,選入《華東戲曲劇本選》。古老的莆仙戲首次與專家學者和上海觀眾見面,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倍受讚賞。

人物︱戲劇大師陳仁鑑《團圓之後》《春草闖堂》震撼劇壇

  陳仁鑑先生編劇莆仙戲《團圓之後》,1959年國慶前夕,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劇後,親切會見《團圓之後》演職員,併合影留念。

  一九五五年,陳仁鑑先生被調進了仙遊縣編劇小組集中精力搞劇本創作。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餐,嘔心瀝血,刻苦寫作。他編的戲,演到哪裡,紅到哪裡,上座率極高。許多劇團爭著要他的劇本,他都有求必應。一九五六年,他寫的現代劇《大牛與小牛》、《三家林》在福建省現代劇會演中獲大獎,奪雙魁。

  一九五七年,他整理改編的《團圓之後》(一名《父子恨》)和《新春大吉》被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莆仙戲這個小劇種,引起了全國劇壇的注目。一九五九年,《團圓之後》作為進京獻禮劇目,譽滿京華。途經上海公演時,出現了滿城爭說《團圓之後》的盛況,《文匯報》全文刊登了該劇;在京演出期間,哲學家、史學家、文學界、戲劇界的專家學者們盛讚它“列入世界悲劇之林毫無愧色”。鯉聲劇團載譽歸來時,先後到濟南、南京、蘇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九江等地演出,受到隆重接待,到處佳評如潮。這次席捲半個中國的演出,使莆仙戲“雷響天下知”。一九六〇年,該劇赴長春拍攝成舞臺藝術片。之後,香港影視界改編成《同命鴛鴦》(夏夢主演)上映,影響海外;幾十年來,被改編成各種電視劇、舞臺劇,盛演不衰,百看不厭。

人物︱戲劇大師陳仁鑑《團圓之後》《春草闖堂》震撼劇壇

2017年莆仙戲鯉聲劇團復排《團圓之後》劇照

  此後,陳仁鑑先生又相繼寫出了《春草闖堂》《嵩口司》等名劇。一九七九年,《春草闖堂》進京獻演,再次飲譽九州戲苑,獲得創作與演出一等獎。專家撰文指出“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抬轎”一場戲的表演,更是博得了高度的評價,許多表演團體,都上門拜師學藝;全國各地有六百多個劇團上演該劇;香港鳳凰電影製片廠將其改編拍攝為故事片《假婿乘龍》,廣東潮劇院移植後赴泰演出,公主、總理都到場看戲,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評論;香港《大成》月刊載了劇本;臺灣首批開放大陸的五個劇目,其中就有《春草闖堂》;香港昭英社在國際青年節上演的《春草闖堂》,被列為精彩節目之一。一九九八年,鯉聲劇團赴臺灣演出《團圓之後》受到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讚譽。

人物︱戲劇大師陳仁鑑《團圓之後》《春草闖堂》震撼劇壇

莆仙戲鯉聲劇團《春草闖堂》劇照

  陳仁鑑先生為戲曲的現代化和大眾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他不但對莆仙戲走向全國有特殊的貢獻,而且其作品在全國劇壇也享有崇高地位。他對傳統劇目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注入強烈的當代意識,以思想性、藝術性的高度統一,雅與俗的完美結合,震撼我國劇壇,風靡港臺及東南亞,到處常演常新,保持永久的藝術魅力。他的《團圓之後》和《春草闖堂》分別被選入王季思教授主編的《中國當代悲劇選》、《中國當代喜劇選》。全國入選兩部作品的,唯有他一人。《春草闖堂》還被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戲劇卷。他的作品被列為藝術院校教材。他晚年針對戲曲的殿堂化和貴族化,大力呼籲通俗化和大眾化。引起重視和爭論。因而更受到普遍尊重和敬仰。上海藝術研究所對他的作品評價是“高山仰止”。中國協會認為他的代表作“是我國劇壇的閃光之作”,“對福建及至全國的劇作家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劇協副主席郭漢城認為,他的劇作“光照曲苑”,他本人“在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

  他用畢生心血創作的戲劇精品,他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風格以及高尚的人品道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與精神財富;他為戲曲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值班主任:林雙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