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彩」《四川農村日報》刊載利州區司法局創新社區矯正工作經驗

「喝彩」《四川农村日报》刊载利州区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经验

「喝彩」《四川农村日报》刊载利州区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经验
「喝彩」《四川农村日报》刊载利州区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经验

最近,

咱們利州區司法局社區矯正

登上《四川農村日報》啦!

「喝彩」《四川农村日报》刊载利州区司法局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经验

字體太小看不清楚

·具體如下文

截至7月31日,廣元市利州區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1793人,按期解除矯正1399人……數據的背後,是近年來利州區司法局創新社區矯正模式的真實寫照。

社區矯正服務上檔升級

8月24日,筆者走進利州區社區矯正中心,工作人員在電腦上隨機點擊社區服刑人員趙天宇(化名),便立刻顯示其近一週的活動軌跡。

“流動網格化監控”只是“4+X”矯正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利州區司法局在創新建立 “三位一體”監管模式的基礎上,全面推進“4+X”工作機制(“4”指司法所專職人員、社區民警、專職社工和志願者,“X”則包含社區服刑人員家屬、工作單位人員、村組幹部、就讀學校工作人員以及判前調查評估小組其他成員),全區17個司法所依託網格化管理系統,對全區進行分片區監管。

如今,隨著視頻監控系統、手機定位監管、指紋報到、啟動OA辦公系統等這一系列科技設施投入使用,利州社區矯正服務不斷上檔升級。

讓“陽光”照進失足者心裡

“想來錢快,加上法律意識淡薄,使我釀下了大錯。”社區服刑人員何仁慶(化名)說,因非法收購被判五年後,他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十分迷茫和恐懼。

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在走訪之後,得知何仁慶是青川貧困山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鑑於其情況的特殊性,上西司法所不僅為他制定了個性化的心理矯正方案,還在社區為他安排了一份幹銷售的工作。

“非常感謝他們對我的關心和照顧!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拉我一把。”說起工作人員的扶助,何仁慶眼裡泛著淚光。

除了個性化幫扶,利州區司法局還堅持在矯正對象思想波動時、家庭出現變故等四種情況時找其談心,並給予精神鼓勵,並幫助解決面臨的棘手問題。

為失足者營造和諧環境

“我從沒因身份特殊而遭到異樣的目光,也沒因犯錯而丟掉工作。”去年11月份進入利州區社區矯正中心的趙華(化名)平靜地說。

像趙華這樣的社區矯正人員能夠得到社會的包容,得益於利州區司法局為失足者營造的和諧環境。

走進南河體育場社區,外牆上一排排漫畫風格的宣傳欄格外顯眼。這裡是利州區司法局建立的廣元市首“社區矯正十三問”專題法治宣傳長廊,共貼出了54幅漫畫,通俗地給市民講解了 “什麼是社區矯正”、“社區矯正的目的意義”等內容。

此外,利州區司法局著力以“千場法治進基層”等活動為載體,在全社會營造有利於促進社區服刑人員迴歸社會的大環境,並引導社會民眾理解與支持社區矯正工作。

信息轉自“利州司法”,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