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處理孩子偷竊

孩子學會小偷小摸

7歲的聰聰一向乖巧聽話,但近來聰聰爸媽發現他竟然學會了偷東西。第一次是偷拿了家裡1 00塊錢,跑到外面買玩具。發現後,爸爸嚴肅地批評了他,聰聰也答應以後再也不敢了。可沒過幾天,聰聰竟然跑到小區的超市偷方便麵,更過分的是他居然還唆使兩個同學跟他一起偷。這次聰聰爸忍無可忍,狠狠地揍了他一頓。可打過之後,爸媽既心疼又擔心他再犯。聰聰媽聽同事說他7歲的兒子也是這樣,偷家裡的錢,偷了捱打,打了還偷,再打….反覆多次,毫無收斂的跡象。他們不明白:現在的孩子既不愁吃、也不愁穿,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

小偷小摸行為在兒童早期頗為普遍,並於5~8歲時達到高峰。小偷小摸行為剛開始大都是因為孩子沒有物權觀念而致,但若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和糾正的話,發展下去是危險的。遺憾的是,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偷竊行為都不懂得采取正確而有效的方法,而是像上述案例中的聰聰爸爸那樣,“不由分說,痛打一頓”。這樣的處理方式往往收效甚微,有的還會起到反作用,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就像聰聰媽同事的兒子一樣,越打越偷,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謹慎處理孩子偷竊

孩子偷竊,原因何在

一般來說,孩子偷東西大都出於以下這些因素:

經濟原因:看到別的孩子去買糖果或玩具,而父母卻不給自己足夠的零花錢,或者根本不給自己買,於是只有去偷。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經常拒絕孩子的一些正當的需求,如果是,就應儘量提供必要的物質供給及適當的零用錢:若孩子的要求超出其正常需要,那就要將孩子的興趣轉移到經濟條件允許的事情上來。

不成熟行為:孩子尚未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他們傾向於利己主義,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任何要求都應立刻得到滿足。這種情況在現在的獨生子女中尤為突出。對於這種孩子,父母要向他講述其行為的後果,進而灌輸正確的道德觀念。

心理因素:這樣的孩子大多因父母疏於照顧,為了引起父母注意、填補失去父母關心和疼愛的空虛而去偷竊。這時父母要注意多給孩子一些愛護和關心,多陪陪孩子並努力瞭解他們。

尋求冒險和刺激:有些孩子為了顯示自己能幹,或者為了體驗冒險和刺激而偷竊。解決辦法是為他們提供其它刺激活動,並在活動中顯示他們的能力,提高其聲譽等。

不良榜樣:有些家長自身就有“順手牽羊”的惡習,也有的家長雖然不偷竊,但有貪小便宜的心理,對孩子的偷竊行為有潛在的認同感受。這樣的家長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檢討自己的行為,為孩子做出好榜樣。

謹慎處理孩子偷竊

如何糾正孩子“拿來主義”

“偷竊”行為的背後,往往有著更多值得關注的身心成長方面的原因,需要家長心平氣和地去排查,並區別做出反應。 持有包容的心態

對於那些物權意識尚不是很清晰的孩子,家長要有“無知者無罪”的包容心態,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增強孩子的物權意識上,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不經同意拿了,就是錯誤行為,應該改正。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採取這種講道理的方式,一定要心平氣和,情緒不能太激動,不能上綱上線,更不能用訓斥的方式講給孩

子聽,否則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講道理不管用,也可以嘗試設置情景隨機教育的方式,比如,偷偷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或杯子藏起來,讓孩子體驗自己的所有權被侵犯的感覺,藉機引導他換位思考。

適當放鬆對孩子的限制

對於因為實在喜歡又擔心從家裡得不到而偷拿的情況,家長就要反思是否平時對孩子的控制太嚴了,致使孩子不得不通過偷拿的辦法得到某種物品。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最好放鬆對孩子的限制,但為了避免孩子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可以採取讓孩子通過勞動、良好表現等形式換購喜歡物品的做法,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得到喜歡的東西,又可以讓孩子體驗到錢的來之不易。

給予孩子需要的愛與關注

對於那些通過偷東西來換取家長關注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平時就多給孩子符合他心理需求的愛和關注,而不是出了狀況才去關注孩子的存在,更不要反應過激,否則,孩子很可能會通過“出狀況”這種非理性的方式求取關注。從某種意義上說,家長越是關注什麼,孩子就越是容易在什麼地方出問題,就像家長越是關注孩子的吃飯行為,孩子越容易不好好吃飯一樣。

謹慎處理孩子偷竊

謹慎處理孩子偷竊

雖然偷竊行為是完全錯誤的,不能放任姑息,但是幾乎所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這個錯誤,這並不一定就意味家裡有了一個少年犯。如果家長注意到8歲以上的孩子出現了下面這些問題,通常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孩子偷竊的次數增多,或者偷竊的東西越來越昂貴。

孩子同時有其他不端行為,例如逃學、愛衝動、不服管、殘忍地對待動物、有抑鬱的跡象等。

孩子覺得偷竊沒有錯,沒有因為偷竊感到慚愧、後悔或者內疚。

記住,只要直覺到孩子不對勁,而且你已經擔心了很長時間,一定要馬上找專家幫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