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XR對決國產旗艦,到底誰會涼?

iPhoneXR對決國產旗艦,到底誰會涼?

蘋果當前最貴的iPhone Xs系列開始發售,從當前的業內曝光的情況來看,無論是類比往年蘋果零售店門前的大排長龍,還是黃牛的囤貨,今年都比往年要冷清了不少,尤其是iPhoneX在當前成為了搜索與詢價的大熱門,這無疑也是彰顯了蘋果新品的敷衍與賣點與突破上的無力。有經銷商表示,現在賣iPhone,就跟炒股一樣,根本不敢持貨,就怕砸在手裡。

但是對於蘋果來說,或許出貨的主力產品是兩個月後的iPhoneXR。相對於iPhoneXS與iPhoneX Max,iPhoneXR就是廉價版iPhone。而這款廉價版iPhone要打的可能是國產旗艦。

從今年國產旗艦的價格來看,其實與iPhoneXR在逐步接近。都已經突破4000元價位,向上攀升到5000接近6000元價位。比如我們看到OPPO Find 高配版價格已經突破6000元,而華為華為P20 Pro的價格逼近5000元。

蘋果對決國產手機的策略其實就是田忌賽馬,以iPhoneXR(下等馬)對決國產手陣營高端旗艦(上等馬)。蘋果的下等馬會不會輸給國產手機的上等馬現在還不能定論。

如果說這是蘋果的一次失策,其實也可以找出許多理由。

其一,從當前iPhoneXR的配置與iPhone XS、iPhoneX Max的對比來看,其高端調性瞬間喪失殆盡,6.1英寸的LCD劉海全面屏,取消了3DTouch交互;拍照方面,搭配後置單攝鏡頭;同時,外觀為鋁合金材質。這並不能給用戶社交身份上帶來資本增值,反而在iPhone XS系列的映襯下,顯得頗為寒酸,這或許並不是許多用戶想要的結果。

其二,在蘋果看來,中國用戶更想要的是一個全面屏,為此iPhoneXR帶來了全面屏但犧牲了材質、設計感,分辨率等彰顯品質感的東西。因此有網友直呼,這是一款毫無設計感可言的iPhone手機,手機邊框可以跑馬車,無論是邊框還是屏幕的分辨率,都是倒退的設計。即便這種跑馬燈設計就已經輸給了大部分的國產手機的邊框了。6499元能夠買到2K曲面屏三星S9,甚至機皇三星note9了,而這款iPhoneXR的屏幕僅為是720P左右,還是LCD材質。

很顯然,這使得它與iPhoneXs與iPhoneX Max對比之下,塑料感與廉價感強烈。成了名副其實的蘋果下等馬。

但在國產手機陣營,我們看到無論是OPPO Find X、vivo NEX還是華為P10系列等均頗為精雕細琢,在用料、整體設計感層面頗為精緻,從整體的感覺與檔次層面,國產手機的品味感與獨特創新層面有了較大的提升。在這個層面來看,國產手機略勝一籌。

iPhoneXR對決國產旗艦,到底誰會涼?

即便從快充這一功能性上說,國產手機18W已經成為標配,華為mate20可能是40W超級快充了,oppoFindX都上50W的閃充了,iPhoneXR在價格高達6499元的情況下僅為5W快充。

蘋果去年底推出的iPhone X,作為探索性的產品,在硬件設計方面存在不少問題。蘋果的產品硬件全新換代時,往往會將這些問題進行全面的修復與提升,這意味著作為升級修復的迭代產品iPhoneXS在初期不被看好,但往往在部分用戶買單上手之後的它的口碑會逐步體現出來,一如當年的iPhone6s。

但作為對比,iPhoneXR會不會一如當前iPhone5C還是比較難說,畢竟,XS Max高出接近一倍的價格還是能將不少預算不足的群體擋在大門之外。選擇購買iPhoneXR作為妥協之選的群體,對比的對象必然在國產旗艦這一邊。在9月12日,蘋果發佈會結束之後,餘承東一句"穩了"雖然也迎合了多數國人的想法。但事實上,面對iPhoneXR,國產手機不應該存在輕敵的想法。

因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蘋果有王牌。王牌就是iOS。這張牌蘋果年年打但不妨礙它年年有效。會有依賴性的iOS系統,對於大部分果粉來說也是一時之間放棄不了。

另外是iPhone XR外表粗糙但內在不含糊。有蘋果新的A12仿生芯片,在核心的賣點上,iPhoneXR、iPhone XS和XS Max站在同一起跑線。有了"下一代神經引擎",它不僅包含8個核心,而且每秒可以處理5萬億次運算。這基本上意味著,iPhone XR在功能層面或許並不遜色。

另一方面,它還有雙卡,雖然很多人不屑。在過去iPhoneX被推出的時候,有人在知乎提問,是選擇iPhoneX還是國產旗艦,就有用戶指出,國產旗艦最大的優點是雙卡雙待,這個年代一個手機卡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不夠,儘管iPhone系統流暢穩定,但如果對兩張手機卡有剛需的用戶來說就直接排除了iPhone。但如今國產旗艦這個在很多人心目所認定的優勢消失了,而恰恰蘋果將雙卡應用於XS Max與iPhoneXR一高一低兩款手機之上。而之所以不是將雙卡應用於iPhoneXS,而是恰恰放在了iPhoneXR之上,顯然是以此削弱國產旗艦的賣點,將4000~5000元檔位國產旗艦用戶分流到iPhoneXR上。

庫克去年說,iPhone並不貴,也就每天一杯咖啡的錢。今年又說了,大部分人每月為iPhone支付30美元,也就是一天1美元。但庫克其實不知道,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如果每月可以省下30美元,他們有足夠的動力去拼多多上砍單轉發幾十個群,上趣頭條刷新聞刷到手軟。從這個意義上說,iPhoneXR依然可能會成為iPhoneXS與iPhoneX Max的競爭對手。蘋果iPhone高中低三款產品左右互搏的情況難免,也會傷及到國產旗艦。

市場研究機構Loup Ventures的聯合創始人基恩-穆斯特(Gene Munster)就指出,"事實上,低價格的iPhone X應當會成為成功的產品,一旦這樣的產品推出,將拉動iPhone手機的年銷量增長5%左右。"

在今天,所有的新款智能手機已經不能與多年前大幅改善的便利性掛鉤。無非是在芯片層面或者設計層面進行一些微小的改善,大體上,很難在前代的基礎上做出大的改變,也就是說,從蘋果到Android,手機領域的重複造輪子現象或已經難以避免,那麼對於用戶來說,與其每年都換最好的,不如在這種重複造輪子的僵局下,選一款性價比的機型作為過度,省下來的費用,也不妨用於改善其他生活剛需上去。總的來說,消費者市場存量手機太多的情況下,對新機的需求正在降低,對價格的敏感度在提高。

從蘋果角度來看,這或許是iPhoneXR存在的意義。

在國產陣營,OPPO和VIVO,今年他們相繼發佈的旗艦機都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OV率先做出了無劉海的真全面屏,提升屏佔比之外,通過升降式攝像頭的設計突破了全面屏設計上的障礙,拿出了全屏幕發聲技術。尤其是OPPO Find X採用了COP封裝工藝,正反無開孔,是國產手機陣營顏值頗高的一部手機。

iPhoneXR對決國產旗艦,到底誰會涼?

在今年7月份的一份中國手機4000元以上暢銷機型TOP6榜單上,可以看出國產手機在高端市場正在逐步被認可。儘管蘋果依然攬下了前三,但其中,OPPO FindX、華為P20 Pro、vivi NEXS進入榜單,分列第四、第五、第六。而排在第四位OPPO Find X,其超級閃充版售價為5999元,,基本上已經是iPhone8的價格處於同一陣營。

如果我們回顧幾年前的4000元以上手機銷量排名,基本上是蘋果三星霸佔榜單,國產手機少有能進入到榜單之內。而在去年第一季度Counterpoint的報告中,國產手機在4000元以上銷售排名中前六名就開始冒頭,佔了2款,分別是華為mate9與vivo Xplay6(如下圖),今年佔了3款,國產手機在中高端市場這種上行的勢頭已經非常明顯。

iPhoneXR對決國產旗艦,到底誰會涼?

其中,從創新層面來看,OPPO Find X帶來的是全新的外觀設計、雙軌潛望結構以及3D結構光模組,華為也拿出了GPU Turbo技術,華為P20 Pro使用了後置徠卡認證三攝,這是目前全球為數不多采用這樣設計的產品,Vivo NEX使用了升降式的前置雙攝。總體而言,OPPO、vivo、華為三家品牌的產品創新能力明顯提速,而產品爆款與技術的加持,都對華為OV三家的品牌爬坡是有助力的。在某種程度上看出,用戶依然會為國產手機創新與產品品質買單,認可國產手機艱難創新之後帶來的產品溢價。

因此,從產品創新的勢頭來看,國產手機上行,蘋果下行。但從總體品牌實力來看,蘋果依然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即便是吃老本,蘋果依然能吃出強勁的銷量,蘋果這些年清晰的展示了何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但我們必須承認在未來一段足夠長的時間內無人可以撼動高端市場的地位,但國產群狼上行勢頭依然在,關鍵看接下來國產手機的新品旗艦在價格上如何佈局定位、產品的創新亮點是否足夠,以及如果通過產品銷售策略與一種平衡的價格策略來抓取用戶購買慾了。從當前的趨勢來看,iPhoneXR是富士康產線上優先衝量的產品,它的起步價格或許決定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阻擊國產旗艦的作用。但如果從iPhone一貫的社交炫耀價值來看,iPhoneXR是缺失的,因此,從這一層,它會相對壓制用戶購買慾這層用戶倒向國產陣營。

國產旗艦對決iPhoneXR,各有各的長板與劣勢,總體處於勢均力敵的態勢,應該來說,誰也不會涼,雙方都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賣點引導用戶一邊倒。

而未來的戰況或許可以印證蘋果用戶的需求在哪兒,如果iPhoneXR賣得不好,或許能印證用戶更在意去選擇最好的那款手機、蘋果產品的身份加持的效應依然存在,而不願將就成為iPhone陣營中的二等公民。如果iPhoneXR大賣,或許意味著用戶還真的願意為了iOS而無視產品的品質感與顏值以及相對突出的功能設計等創新體驗。如果是後一種結果,這或許決定著國產旗艦與iPhone的戰爭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