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舉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單位清查動員會 7000普查員將摸查東莞「家底」

东莞举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动员会 7000普查员将摸查东莞“家底”

上一次經濟普查至今已接近五年,東莞經濟總量、企業數量等關鍵指標都有了大幅增加。圖為市中心城區 資料圖 記者 陳帆 攝

东莞举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动员会 7000普查员将摸查东莞“家底”

昨日,經濟普查人員在東城同沙社區對個體工商戶進行入戶登記 記者 董珊伶 攝

東莞時間網訊(記者 董珊伶)昨日,東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下簡稱“四經普”)單位清查動員會暨“統計開放日”宣傳活動在東城街道舉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白濤出席會議並現場觀摩普查人員入戶登記工作流程。根據國家安排,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18年12月31日零時。目前,東莞正在積極開展單位清查,做好提前摸底工作。

本次活動以“走進四經普”為主題,著重介紹國家正組織實施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活動。那麼,這一被稱作國情“大體檢”、經濟家底“大盤點”的經濟普查究竟出於何種目的?又將調查哪些方面的內容?與東莞市民的生活又存在哪些切身聯繫?

全市劃分成4469個普查小區

“你好,請問你們公司的法人是誰?經營範圍是什麼?地址是?……”昨天上午,身穿印有“中國經濟普查”字樣紅色馬甲的普查人員孔月明正在東莞同沙科技工業園一家企業進行清查。

她向企業代表展示工作證後,要求企業出示營業執照。隨後,孔月明運用智能移動終端,與企業代表一一核對並登記單位名稱、地址、開業時間、行業類型等信息,企業代表現場確認並簽字。

清查工作完成後,普查人員還提醒該企業代表,第四次經濟普查將於明年1-4月進行,需要提前準備好財務報表。這是昨日普查人員在東城街道同沙社區對部分企業和個體戶進行入戶登記的過程。

市統計局介紹,市經普辦已利用統一的普查電子地圖,完成全市共603個普查區、4469個普查小區的劃分工作。東莞將有7000名普查指導員、普查員進入東莞各個普查小區調查。

那麼,這次普查對東莞而言有何意義?

“上一次經濟普查至今已接近五年,東莞經濟總量、企業數量等關鍵指標都有了大幅增加。摸清東莞經濟發展的家底,查實三次產業結構和規模,掌握行業分佈和成長趨勢,瞭解生產要素構成和流向,才能科學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白濤在動員會上表示,在當前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四經普”意義重大:“四經普”是全國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的重要內容,直接關係到東莞在全國全省的排名和跨越生產總值萬億元目標的實現;這是一次重大的市情市力調查,有利於政府部門準確把握髮展形勢,科學決策推動全市發展。

這是一次經濟家底的“大盤點”

經濟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與人口普查、農業普查組成三大週期性全國普查項目,具有普查範圍廣,普查對象多的特點。

迄今為止,我國已開展了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本次普查又有何特殊之處?據悉,本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調查東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佈局和效益,瞭解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摸清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查實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產品產量、服務活動,全面準確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新進展。

東莞“四經普”工作面臨普查對象情況複雜、普查量大等挑戰。與第三次經濟普查相比,目前我市的市場主體由“三經普”的56.7萬戶增加到“四經普”的109萬戶;GDP由2013年“三經普”時的5591.63億元,增加到2018年“四經普”時超過8000億元的規模。

知多D

經濟普查

《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分別在逢“3”“8”的年份實施,而本次普查標準時點為2018年12月31日。整個普查過程有三個階段,分別是普查準備階段、普查對象入戶階段和資料開發應用階段。

鏈接

改革開放40年 東莞經濟總量大增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經濟總量穩步提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40年。

1978年,東莞仍是一個四季飄香的農業縣,全市有戶籍人口111.23萬人。此時,東莞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只有一些傳統的五金機械、煙花炮竹、草織、臘腸等加工廠,地區生產總值僅有6.11億元,財政收入只有0.66億元。

然而,截至2017年底,東莞的常住人口834.25萬人,是1990年的4.8倍,年均增長5.9%;戶籍人口211.31萬人,是1978年的1.9倍,年均增長2.2%。經濟實力實現了大跨越,經濟總量突破7000億元大關,達到7582.12億元,是1978年的276.3倍,年均增長15.5%,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19位。東莞迅速從全國2000多個農業縣中脫穎而出,實現了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躋身於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城市。改革開放40年,東莞對全省、全國的貢獻突出。

40年來,東莞經濟快速發展,東莞以全國0.03%的土地和全國0.6%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0.9%的GDP,貢獻了全國1.6%的稅收,吸納了全國0.9%的就業人口,創造了全國4.6%的外匯收入,儲蓄了全國0.7%的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