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智慧農業不接地氣,看這8個應用場景,90%的農民在用

什麼叫智慧農業?

成本、提升效率或優化流程的技術

服務都叫智慧農業。

其實,智慧農業,並不是高大上、

不接地氣、價格貴得嚇人...

下面,小編幫助大家梳理8個接地氣的智慧農業產品應用場景,或許有一個,你也在用...

1、植保無人機

誰說智慧農業不接地氣,看這8個應用場景,90%的農民在用

植保無人機不僅僅打農藥,而且有數據收集、監測等作用。

植保無人機是用於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主要是通過地面遙控或GPS飛控,來實現智慧農業噴灑藥劑作業。無人機植保作業與傳統植保作業相比,具有精準作業、高效環保、智能化、操作簡單等特點,為農戶節省大型機械和大量人力的成本

據瞭解,植保無人機防治病蟲害能減輕農民田間勞動強度,減少環境汙染,提高防治效果。每架可負載8-10公斤農藥,在低空噴灑農藥,每分鐘可完成一畝地的作業,其噴灑效率是傳統人工的30倍,特別是對地形環境惡劣,人工作業有困難的地方,無人機更是凸顯其優勢。

2、智能化溫室

誰說智慧農業不接地氣,看這8個應用場景,90%的農民在用

智能化溫室,通常簡稱連棟溫室或者現代溫室,它是設施農業中的高級類型,擁有綜合環境控制系統,利用該系統可以直接調節室內溫、光、水、肥、氣等諸多因素,可以實現全年高產、穩步精細蔬菜、花卉,經濟效益好。近幾年隨著蔬菜大棚建設的快速發展,智能溫室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推動力。智能溫室的控制一般由信號採集系統、中心計算機、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

智能溫室已經被諸多農業企業在運營。

3、水肥一體化沙土栽培系統

誰說智慧農業不接地氣,看這8個應用場景,90%的農民在用

該系統是採用水肥一體化和土培系統結合的方式,控制整個肥料和養分。

比如,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永河現代農業園臺灣特色果蔬基地內菜農正在採摘各種番茄。據悉,該基地共有20多個番茄大棚,統一使用水肥一體化沙土栽培系統,分別培育出了黑王子、粉櫻麗、紅羅曼等十餘種不同顏色的番茄,吸引不少人前來採摘。

4、LED生態種植櫃

誰說智慧農業不接地氣,看這8個應用場景,90%的農民在用

該項目LED燈、水培技術的結合體。

目前,該系列產品支持50多類蔬菜栽培。同時,客戶運營可通過酒店、高檔餐廳、大型超市、品牌生鮮門店以及線上等多渠道進行蔬菜分銷,另外由於基地型LED生態種植櫃(基地型植物工廠)兼具觀賞性,也可以用於親子教育。

5、工廠化育苗

誰說智慧農業不接地氣,看這8個應用場景,90%的農民在用

工廠化育苗是以先進的育苗設施和設備裝備種苗生產車間,將現代生物技術,環境調控技術,施肥灌溉技術,信息管理技術貫穿種苗生產過程,以現代化,企業化的模式組織種苗生產和經營,從而實現種苗的規模化生產。

比如,安徽皖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蔬菜育苗工廠竣工並投產,該育苗工廠經過13個月的施工,新建現代化智能育苗溫室3.6萬平方米及基質處理車間、催芽實驗室、全自動播種機、溫控系統、補光系統、自動噴淋系統等現代化附屬設施,年育苗能力達5000萬株左右。

6、智能配肥機

誰說智慧農業不接地氣,看這8個應用場景,90%的農民在用

各類依託測土配方施肥的“互聯網+終端智能配肥”模式正在全國掀起一場顛覆性的肥業革命。有專家預測,幾年後,“終端智能配肥”將取代現有肥料生產及經營模式,與發達國家同步。

“互聯網+智能配肥”的最大優勢在於通過測土實現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農民投入,順應了化肥“零增長”的國家大勢。

比如, 在明光市石壩鎮現代農業示範區磊糧家庭農場裡,一臺標著“智能配肥”四個字的大塊頭十分顯眼。“這是我們獨家研發的‘互聯網+智能製造’系統,就是將配肥機裝上‘大腦’,配肥機可以按照各種指標自動配肥,既科學精準又省時省力。

7、智能孵化機

誰說智慧農業不接地氣,看這8個應用場景,90%的農民在用

雞蛋被放進(孵化機)之後,機器會自動控溫、自動控溼、自動翻蛋、自動控風,21天后,小雞便陸續出殼。

有人算了一筆賬,用智能孵化機,既可以提高孵化率和雞苗合格率,又可以節省人力成本。以前通過人工來孵化,一套設備至少需要一個人長時間盯著雞蛋,整個孵化間至少需要32個人,而與現在的2人相比,節約了不少人力成本。

8、智能養殖場

誰說智慧農業不接地氣,看這8個應用場景,90%的農民在用

網易丁磊的智能養豬場,我相信大家都知曉。

其實,對於養殖戶來說監控系統、大數據系統、自動化系統、物聯網系統才是正常需要的智慧技術。

比如:山東即墨市總投資7600多萬元的林戈莊智能化養殖場建成並投入生產,乾淨無汙染的雞舍裡,30多萬隻雞隻需一人操作電腦,就可以完成整個雞舍的各項管理。從室內控溫、餵食,到抓雞、撿雞蛋等工作,全部實現互聯網自動化。

總結一下,智慧農業的關鍵是如何把高科技、物聯網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和管理中,從而提升農民生產與管理水平和效率。

誠然,85%以上的智慧農業有政府主導,但對於農業經營者來說,一套智慧農業設備或者系統輕則幾十萬,重則百萬甚至千萬。

未來,接地氣的智慧農業才會更加受到農民的熱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