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幣盾:讓數字資產更安全

區塊鏈行業的第一入口是交易所,當今交易所巨頭林立,交易所創業幾無紅利可言。同樣與數字資產密切相關的,還有“錢包”,值得期待的是,錢包的賽道上並未出現現象級產品,只要找到突破點,解決用戶剛需,錢包的潛在機會仍是巨大的。

那用戶的剛需在哪裡?

那用戶的剛需在哪裡?答案在於資產安全。

區塊鏈出現時,自帶“安全防篡改”的屬性,得益於技術上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在數字資產的流通過程中,能夠利用密碼學原理改善互聯網的安全性。但對於用戶教育來說,這一技術上去中心化的安全產品並未能讓用戶輕鬆接受,在此基礎上,區塊鏈行業的亂象叢生又加劇了用戶對於數字資產安全的畏懼。

傳統金融場景中,用戶的資產只能僅依靠中心化的機構保證資產的存儲安全,然而將自己的資產交與銀行,雖然能解決安全問題,但是大量的資金被銀行以非常低成本的方式吸納,用戶資產的升值價值被完全剝奪。除此之外P2P等理財產品假標頻生,跑路現象多有發生,用戶資產的理財安全成為了非常大的用戶需求。總的來說,用戶資產的存儲和流通安全是目前當今世界急需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硬件錢包“碧盾”團隊對此深有體會,近日,碧盾團隊將品牌升級為“幣盾”,並聯合區塊鏈項目BiMoney開展多元化的資管業務。

幣盾CEO任鋒在專訪中告訴金色財經,“‘BiMoney&幣盾’的價值核心為讓數字資產流通更安全,打造數字資產安全鏈的基礎設施,解決數字資產存儲、託管、支付、交易、理財等場景的安全。並且以降低用戶對區塊鏈安全使用門檻為核心己任,幫助普通用戶從對中心化的安全依賴,輕鬆進入對去中心化的安全信賴上。”

如果幣盾可以完成其願景,可以有效擴大數字資產投資者的規模,也將普及數字資產在互聯網用戶圈層中的認知。但這仍舊是一個需要不斷攻克難關的過程。

專訪幣盾:讓數字資產更安全

從需求中梳理業務

任鋒認為,“目前區塊鏈行業之所以亂象叢生,本質上是因為信任機制的不完備。資產安全上更是沒有完備的資產託管和流通方式。”因此,幣盾將切入信任機制。“基於機器信任的託管服務和簡單、透明、高效的資管服務可以讓數字資產更安全,提倡使用技術、上鍊、合約和流程管理共同發力信任機制。”

BiMoney即是幣盾完善業務服務的突破口,幣盾與BiMoney合併業務能力後,BiMoney將逐步開放安全儲幣、數字資產管理、數字資產增值、理財挖礦等功能,並依託於幣盾數字錢包矩陣建立投融資自治型社區。據悉,BiMoney將用幣盾數字錢包矩陣來滿足不同資金安全存儲需求,而利用BiMoneyCHAIN解決數字資產投融資的不透明性,並縮減交易成本,用BiMoney Token(BM)解決投融資的利潤分配、社區共治共享問題。

基於冷錢包的業務基礎

幣盾與BiMoney在業務上可以形成更豐富的業務條線,基於幣盾硬件的安全,然後將資產加以流通。整個流通閉環的開始,即是幣盾冷錢包。

任鋒解釋到,目前現有的冷錢包主要分為兩大流派:基於芯片的冷錢包和類安卓的冷錢包。類安卓冷錢包如庫神等主要是做到了冷熱隔離,但對於錢包本身的安全防護能力天然不足,一旦設備丟失,私鑰很容易被破解,安全防護的級別較低。

而基於芯片的冷錢包,其整體的安全級別更高,幣盾即是基於金融安全芯片的冷錢包。並且,和其他冷錢包相比,幣盾的安全方案更加優秀,在整體的架構設計上和其他冷錢包相比有所不同:

1.使用了安全芯片,私鑰簽名完全在安全芯片內部完成,並且有強大的抗電子攻擊能力。相比之下芯片錢包中的Trezor和KeepKey使用了非安全芯片+外部存儲器的方案,私鑰的運算會流入到設備的內存中,容易遭受到電子攻擊和破拆攻擊。

2.幣盾錢包使用的是單安全芯片的方案,沒有額外的非安全控制芯片。冷錢包中的Ledger也使用了安全芯片,但保留了非安全控制芯片用於按鈕和顯示屏的控制,而這個非安全芯片也成為了Ledger Nano S頻頻被攻破的突破口。相比之下,幣盾錢包沒有非安全芯片,也沒有這個容易被攻擊的的弱點。

3.幣盾錢包在佈局上沒有交易確認按鈕,而是使用了更加安全的安全碼校驗技術,防止經過硬件篡改的設備自動放行未經用戶授權交易的風險。在無確認按鈕的技術上,幣盾具有獨有的安全國際發明專利技術。

因此,安全技術作為資產健康流通的基礎,幣盾已經瞭如指掌。而更多優勢的打造還需要在流通細節設計上下功夫。

讓數字資產流通更安全

對於幣盾以及BiMoney打造的整個業務流通過程,任鋒做了詳細的解釋。

“數字資產流通的過程,會涉及到存儲、託管、支付、交易等環節。數字資產的流通與互聯網支付過程不同,互聯網上的價值流通是通過中心機構的記賬與清算實現的,而數字資產的流通在區塊鏈上是通過點對點的方式實現的,區塊鏈技術完成了機構授信。”

傳統的數字資產流通原本需要的是第三方角色(銀行等)的輔助,對於安全的教育則是以中心監管等形象的存在才認為安全,因此,數字資產對於用戶的教育需要更為重視。幣盾在這一點上是這樣設計的。

幣盾團隊認為,中心化的價值流通是通過權威可信的中介機構來保障流通的安全,而去中心化的價值流通雖然可以保障價值流通的可信,在這個去中心化流通的過程中,安全責任轉移到了節點上。

每個用戶都是節點,都承擔著安全隱患,BiMoney團隊會從兩個維度上教育用戶,並滿足用戶的安全需求。首先是存儲安全,我們在告知用戶存儲安全風險的同時,提供了芯片級的安全錢包;其次是流通安全,幣盾通過BiMoneyChain讓數字資產的流通高效、透明、可追溯,拒絕暗箱操作,保障用戶資產安全。

“拋開目前行業發展速度和現行政策來看,用戶需要錢包是由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機制決定的。在中心化的技術模式下,節點的安全寄託於中心機構,而去中心化的技術模式下,節點的安全沒有人來負責,只能靠節點自己負責。因此用戶節點安全至關重要,做好安全服務就能獲得用戶的喜歡,也將是打開市場的突破點”任鋒補充到。

未來入口上的競爭

從產品上,幣盾作為硬件,代表硬件入口,而BiMoney則是軟件上的服務入口,入口即代表著流量,服務則是盈利點。

如今的數字資產錢包創業,要考量的因素眾多,從互聯網的模式到區塊鏈的自治生態,想要持續的讓幣盾發揮價值,好產品並不夠,需要具備足夠的競爭能力,因此,任鋒向金色財經說明了另一層考慮。

“BiMoney將不會單純依靠硬件錢包作為入口,而是從分層的安全需求出發,針對不同級別的安全需求採取不同等級的安全解決方案。全場景安全需求的滿足意味著所有用戶都是我們的潛在用戶。”

任鋒繼續說到,“手機錢包作為“零錢包”解決個人小額資金的安全問題,而硬件錢包作為“錢箱”解決個人大額資金的安全問題,企業錢包作為“金庫”解決企業更高級別的安全需求。從這樣的產品線來看,從個人安全、企業安全到泛安全,形成了層層遞進,互為依託的流量獲取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