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靓丽北疆,祥和温暖。

乌兰察布地处中国正北方,全市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苗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守望相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的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遵循。长期以来,乌兰察布市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创新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推陈出新、完善机制,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美丽。

争创民族团结示范市 点亮民族团结和谐之光

2017年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争创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举行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业、乡镇、宗教场所,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栏,开展家庭美德讲座、资助贫困学生、慰问帮扶贫困户;举办了文艺汇演、座谈会、搏克大赛、“蒙语桥”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不断加强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着民族团结工作。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在深入开展创建工作中,根据“规划一批、试点一批、提升一批、推广一批”的工作思路,全市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的培育力度,不断夯实创建基础。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11个、教育基地1个,命名了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71个、教育基地15个,全市学习使用蒙古语文示范单位28个、和谐寺观教堂6个。

落实民族专项政策 推动民族聚居区发展

为推进我市少数民族及聚居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261个,争取到资金1.47亿元,全部投入到11个旗县市区,用于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硬化修建、合作社高品质牛羊养殖、引进新品种发展种植、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发展、精准扶贫产业扶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项领域,有效地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收入低等实际问题。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与此同时,广泛发动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国家、自治区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扶持了民贸民品企业发展生产,现有国家“百家壮大”民贸企业1家,“千家培育工程”民贸企业1家,自治区级民贸企业33家。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培育少数民族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紧密相连。我市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在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在民族学校开设了民族艺术、民族体育、民族语言等选修课程,开展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族少年手拉手等主题线上活动,深入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大民族教育资金投入,夯实民族教育基础。设立了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民族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建立了乌兰察布市民族教育奖励制度,对全市民族学校蒙古语授课在校优秀生进行奖励;落实了各项民族教育资助政策,对自治区下达的基础教育各类资助资金全额拨付到位,对学前教育实行全免费教育;全市民族学校全部实现了“免费”办学,学校规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大力培育民族干部,壮大民族干部队伍。教育储备方面,我市制定了少数民族干部培训计划,近三年来,将全市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安排在国家民委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加强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我市少数民族干部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了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储备了一批高素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规范民族语言使用,营造和谐民族语言环境。我市举办了各类蒙古语言培训班以及蒙古语会话班和蒙古语标准音培训班,召开了民族、蒙古语文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有效地提高了我市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的并用率、准确率、规范率,使蒙汉双种文字的使用规范和蒙汉两种文字的平等地位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实现了公交车蒙语报站服务,方便了少数民族群众,为我市营造和谐、良好的民族语言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我市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地域史料,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在保护、传承中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大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积极开展了首届蒙古语春节晚会、诗歌研讨会、蒙古语新年文艺晚会、察哈尔“中老年文化艺术节”、那达慕大会、蒙古族传统祭敖包、祭火等民间民俗活动;成立了乌兰察布民族团结进步协会、蒙古文书法协会、察哈尔文化研究协会;编辑出版了2016年度学术刊物《道兰斯日博》《蒙古语地名的汉语译音》《蒙汉合璧书法》《乌兰察布史鉴》(蒙汉文版)《成吉思汗箴言》(蒙汉文版)等书籍。

组织创作优秀民族文化艺术作品,不断提升乌兰察布市知名度。推出了一批歌颂民族团结、体现时代精神、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优秀作品:察右后旗乌兰牧骑编演的大型原创蒙古剧《忠勇察哈尔》在第十二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荣获六项大奖;四子王旗乌兰牧骑编演的蒙古剧《神州阿木古郎》荣获首届内蒙古蒙古语戏剧节六项大奖;市民族艺校教师郗存德的茶席作品《草原新茶道》获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茶席设计赛铜奖;民贸企业四子王旗斌巴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加工厂作品《镶珊瑚28条镶龙雕刻蒙古刀火镰图海一套》荣获八省区第二届“克鲁伦杯”蒙古族手工艺品大赛二等奖。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大力挖掘和保护察哈尔文化,不断繁荣民族文化事业。经过大力开发挖掘,以察哈尔文化为精髓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企业规模增大、经济效益上升、社会贡献增强的态势。已建成的民族文化产业街,正在产生集约效应和规模效应;深入挖掘地域史料,编撰出版了《察哈尔史迹》《察哈尔简集》《察哈尔论》等十多部近千万字的历史文化专著,特别是历经八年举全力编撰的150万字的《察哈尔史》,极大地保护了察哈尔文化;建成了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察哈尔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察哈尔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加大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促进民族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庙沟浩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文化保护价值,是以养殖业为主的牧家游特色村寨,被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改善了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少数民族群众收入,保护了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弘扬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有力地推动了民族风情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如今,在乌兰察布大地上,团结的乐章全面奏响,和谐的旋律更加动听,各族干部群众休戚与共、携手相助、奋力拼搏,共同谱写着和谐发展的美好篇章。(记者:李璟)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