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民族團結基石 共譜和諧發展樂章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金秋九月,碩果飄香,靚麗北疆,祥和溫暖。

烏蘭察布地處中國正北方,全市總面積5.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7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回族、滿族、達斡爾族、朝鮮族、鄂溫克族、苗族、藏族、土族、維吾爾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

守望相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提出的當代中國民族關係的基本遵循。長期以來,烏蘭察布市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堅持把民族工作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始終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創新民族工作的方法和途徑,不斷推陳出新、完善機制,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美麗。

爭創民族團結示範市 點亮民族團結和諧之光

2017年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要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爭創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展開:舉行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六進”活動,深入機關、社區、學校、企業、鄉鎮、宗教場所,發放宣傳資料、設立宣傳欄,開展家庭美德講座、資助貧困學生、慰問幫扶貧困戶;舉辦了文藝匯演、座談會、搏克大賽、“蒙語橋”詩歌朗誦比賽等活動。各項活動的開展,不斷加強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實著民族團結工作。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在深入開展創建工作中,根據“規劃一批、試點一批、提升一批、推廣一批”的工作思路,全市加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和教育基地的培育力度,不斷夯實創建基礎。目前已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2個,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11個、教育基地1個,命名了市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71個、教育基地15個,全市學習使用蒙古語文示範單位28個、和諧寺觀教堂6個。

落實民族專項政策 推動民族聚居區發展

為推進我市少數民族及聚居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市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261個,爭取到資金1.47億元,全部投入到11個旗縣市區,用於農村牧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道路硬化修建、合作社高品質牛羊養殖、引進新品種發展種植、傳統手工藝保護與發展、精準扶貧產業扶持、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多項領域,有效地改善了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解決了少數民族群眾行路難、飲水難、就業難、收入低等實際問題。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與此同時,廣泛發動新聞媒體積極宣傳國家、自治區民貿民品企業發展壯大的優惠政策,有力地扶持了民貿民品企業發展生產,現有國家“百家壯大”民貿企業1家,“千家培育工程”民貿企業1家,自治區級民貿企業33家。

加強民族團結教育 培育少數民族人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團結、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緊密相連。我市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教育在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引導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教材和課堂教學。在民族學校開設了民族藝術、民族體育、民族語言等選修課程,開展了“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活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各族少年手拉手等主題線上活動,深入推進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培育和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大民族教育資金投入,夯實民族教育基礎。設立了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用於民族學校教育教學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建立了烏蘭察布市民族教育獎勵制度,對全市民族學校蒙古語授課在校優秀生進行獎勵;落實了各項民族教育資助政策,對自治區下達的基礎教育各類資助資金全額撥付到位,對學前教育實行全免費教育;全市民族學校全部實現了“免費”辦學,學校規模、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大力培育民族幹部,壯大民族幹部隊伍。教育儲備方面,我市制定了少數民族幹部培訓計劃,近三年來,將全市少數民族幹部培訓班安排在國家民委培訓基地進行培訓,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加強了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提高了我市少數民族幹部綜合素質,培養造就了德才兼備的少數民族優秀幹部,儲備了一批高素質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

規範民族語言使用,營造和諧民族語言環境。我市舉辦了各類蒙古語言培訓班以及蒙古語會話班和蒙古語標準音培訓班,召開了民族、蒙古語文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有效地提高了我市社會市面蒙漢兩種文字的並用率、準確率、規範率,使蒙漢雙種文字的使用規範和蒙漢兩種文字的平等地位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時實現了公交車蒙語報站服務,方便了少數民族群眾,為我市營造和諧、良好的民族語言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打造北疆亮麗風景線

近年來,我市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彰顯民族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的人文資源、地域史料,積極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在保護、傳承中積極推動民族文化的創新發展,努力打造祖國北疆文化繁榮發展的亮麗風景線。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體育活動,大力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積極開展了首屆蒙古語春節晚會、詩歌研討會、蒙古語新年文藝晚會、察哈爾“中老年文化藝術節”、那達慕大會、蒙古族傳統祭敖包、祭火等民間民俗活動;成立了烏蘭察布民族團結進步協會、蒙古文書法協會、察哈爾文化研究協會;編輯出版了2016年度學術刊物《道蘭斯日博》《蒙古語地名的漢語譯音》《蒙漢合璧書法》《烏蘭察布史鑑》(蒙漢文版)《成吉思汗箴言》(蒙漢文版)等書籍。

組織創作優秀民族文化藝術作品,不斷提升烏蘭察布市知名度。推出了一批歌頌民族團結、體現時代精神、傳承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優秀作品:察右後旗烏蘭牧騎編演的大型原創蒙古劇《忠勇察哈爾》在第十二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榮獲六項大獎;四子王旗烏蘭牧騎編演的蒙古劇《神州阿木古郎》榮獲首屆內蒙古蒙古語戲劇節六項大獎;市民族藝校教師郗存德的茶席作品《草原新茶道》獲第三屆全國茶藝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茶席設計賽銅獎;民貿企業四子王旗斌巴蒙古族傳統手工藝加工廠作品《鑲珊瑚28條鑲龍雕刻蒙古刀火鐮圖海一套》榮獲八省區第二屆“克魯倫杯”蒙古族手工藝品大賽二等獎。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大力挖掘和保護察哈爾文化,不斷繁榮民族文化事業。經過大力開發挖掘,以察哈爾文化為精髓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已經形成,文化產業發展呈現企業規模增大、經濟效益上升、社會貢獻增強的態勢。已建成的民族文化產業街,正在產生集約效應和規模效應;深入挖掘地域史料,編撰出版了《察哈爾史蹟》《察哈爾簡集》《察哈爾論》等十多部近千萬字的歷史文化專著,特別是歷經八年舉全力編撰的150萬字的《察哈爾史》,極大地保護了察哈爾文化;建成了察哈爾文化博物館、察哈爾文化藝術展覽中心,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察哈爾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展的輝煌成就。

加大建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促進民族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察右後旗烏蘭哈達蘇木廟溝浩特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較高的文化保護價值,是以養殖業為主的牧家遊特色村寨,被命名為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這極大地促進了我市少數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改善了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條件,增加了少數民族群眾收入,保護了少數民族傳統民居,弘揚了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有力地推動了民族風情旅遊等產業的發展。

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如今,在烏蘭察布大地上,團結的樂章全面奏響,和諧的旋律更加動聽,各族幹部群眾休慼與共、攜手相助、奮力拼搏,共同譜寫著和諧發展的美好篇章。(記者:李璟)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