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之所聚:南朝時期這個官職最難當,劉宋六十年裡換了五十三個

御史中丞為掌管奏劾及監察之職官,其淵源可追溯到秦代。秦時所立御史大夫有二丞,一為御史丞,一為御史中丞。此時御史中丞分管圖書秘籍,兼受公卿奏事及舉劾之事。漢承秦制,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之佐官,也稱御史中執法。因受理公卿奏事並舉劾案章,權力頗重。漢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而仍設御史中丞。後改置御史臺,御史臺主官名御史長史,即前御史中丞。御史長史與尚書令、司隸校尉合稱為“三獨坐”,地位尊顯。三國繼續設置,魏文帝曾改名為宮正,後又改稱御史中丞。兩晉及南朝時沿置,北魏則改為御史中尉,北齊恢復御史中丞之名。北周設有司憲中大夫二人,掌管司寇之法,官職相當於御史中丞。

怨之所聚:南朝時期這個官職最難當,劉宋六十年裡換了五十三個

御史中丞一職,自東漢至南北朝權力逐漸加重,至於糾察皇太子以下百官。但東晉、南朝門閥大族將其視作濁官,而不願擔任。

雖然御史中丞官職權力很重,但是這個官職是一個負責監察、彈劾的官職,非常容易得罪人。南齊之時的御史中丞劉休就曾經上書蕭道成稱:“臣自塵榮南憲,星晷交春,謬聞弱奏,劾無空月。豈唯不能使蕃邦斂手,豪右屏氣,乃遣聽已暴之辜,替網觸羅之鳥。而猶以此,裡失鄉黨之和,朝絕比肩之顧,覆背騰其喉唇,武人厲其觜吻。怨之所聚,勢難久堪;議之所裁,孰懷其允?臣竊尋宋世載祀六十,歷職斯任者五十有三,校其年月,不過盈歲。於臣叨濫,宜請骸骨。”

劉休表示,自從當了御史中丞之後,他每個月都要彈劾糾察官員,導致鄉黨不和、朝中人都視之如仇,沒人願意和他走在一起,這個職位實在是“怨之所聚”,不能長久的幹下去。而且劉宋六十年中,御史中丞就換了五十三個人,算起來,一個人也就才幹了一年多一點,現在他幹得時間也夠長了,應該換人了。

怨之所聚:南朝時期這個官職最難當,劉宋六十年裡換了五十三個

可是,蕭道成卻表示:“卿職當國司,以威裁為本,而忽憚世誚。卿便應辭之事始,何可獲惰晚節邪?”你是為國效力,為國家監察百官,怎麼可以顧忌人言人語呢,你為朝廷盡心盡力了一輩子,怎麼可以到了晚年就懈怠不幹了。

正因為御史中丞經常彈劾別的官員,所以會與其他官員結怨,遭受報復,“中丞案裁之職,被憲者多結怨。”除了政治上的打擊報復外,有些人還會鋌而走險以其他手段進行。

怨之所聚:南朝時期這個官職最難當,劉宋六十年裡換了五十三個

比如沈淵任御史中丞的時候,彈劾吳興太守袁彖,幾年後,袁彖的堂弟袁昂任御史中丞,袁昂到任才幾天,就彈劾沈淵的兒子沈繢父親還沒去世就僱傭白幰車,沈繢因此免官禁錮。

沈淵與兄沈淡、弟沈衝兄弟三人都當過御史中丞,這種殊榮,晉宋都未有過。但是他們的母親孔氏一直擔心遭人報復,吳興老家的鄰居失火,孔氏就懷疑別人有意放火延燒她家,大呼曰:“我三兒皆作御史中丞,與人豈有善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