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推行一政策,老百姓聽了後大膽的生娃,人口迅速暴增2個億

最近幾年,大家熱議中國即將面臨嚴峻的人口問題,其中老齡化、低出生率問題最為嚴重。截止2017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佔總人口的17.3%,有專家預測,幾十年後,中國老年人比例將上升到40%以上。此外,近幾年來,中國人口出生率出現下降趨勢。有專家估計,到了2100年,中國人口將萎縮到6個億。

康熙推行一政策,老百姓聽了後大膽的生娃,人口迅速暴增2個億

為了刺激人口增長,國家於2015年放開二孩,但即便是這樣,據統計,過去兩年中國新生兒出生率仍然呈下降趨勢。

康熙推行一政策,老百姓聽了後大膽的生娃,人口迅速暴增2個億

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幾次人口暴增的事情。比如,漢武帝當時為了解決人口繁衍問題,提出了一項政策:女孩到15歲時還沒結婚的,每年必須向政府繳稅,這一政策刺激了人口增長,據統計,西漢人口從漢初1500萬迅速增加到漢武帝時期的6000萬,而這一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年。

但是從那以後,因為戰爭、糧食、疾病和氣候等原因,直到明朝末年,中國人口一直都保持在幾千萬。到了康熙時期,中國人口才首次突破1億,到乾隆末年,中國人口超過3億,短短几十年時間,人口淨增2億。

康熙推行一政策,老百姓聽了後大膽的生娃,人口迅速暴增2個億

康乾時期為何人口增長迅速,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制定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刺激人口增長的政策:攤丁入畝

在這之前的2000年時間裡,中國一直採用的政策是:人頭稅。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收入按人頭計算,只要有一個人就要向國家繳納一個人的稅,家庭人口越多,交的稅就越多。

這就導致,一些權貴和富裕階層,有錢又有糧,還有穩定的收入,這些人就放開了生,結果家族變得越來越大。但是,絕大部分貧窮老百姓家庭呢,即使想生也根本生不起,一是沒有那麼多錢來繳稅,二是根本就養不起,因此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有錢人使勁生。

康熙制定的攤丁入畝政策,廢除人頭稅,將人頭稅、徭役、戶稅以及其他雜等一切稅統一按土地來徵收,也就是說今不再按人頭來收稅了,而是按土地來徵稅,土地越多徵收的越多。這一政策是沿用了明朝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但因為一條鞭法還沒來得及在全國普及明朝就滅亡了,康熙正是看到了一條鞭法的好處,才在自己在位時開始推廣這項政策。

康熙推行一政策,老百姓聽了後大膽的生娃,人口迅速暴增2個億

攤丁入畝一經頒發,很多貧窮老百姓就省了很大的一個支出:稅收。老百姓再也不用考慮錢的問題,現在只需考慮能不能養得起了,中國幾千年都是農耕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一般老百姓家裡都有幾畝地,也有穩定的住所,攤丁入畝政策執行後,只要不好吃懶做,養活兩三個孩子還是不成什麼大問題的。再加上有科舉制度,一些貧窮家庭孩子數量多了,考取科舉的概率也更大,今後走上仕途改變一家人的命運的希望也更大,這在歷史上有很多鮮活的例子。

因此,當攤丁入畝在康乾時期開始執行之後,老百姓是喜大普奔,家家戶戶開開心心的放開了生,結果不到100年,中國人口就達到3億。

康熙推行一政策,老百姓聽了後大膽的生娃,人口迅速暴增2個億

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再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舊照片、影視劇中都能看見,或者年齡比較大的人都有過親身體會,農村家庭有五六七八個兄弟姐妹是普遍的現象,反而後來實行計劃生育後,獨生子女成了社會常態,也就出現了嬌生慣養、自私自利的現象和社會問題。

攤丁入畝雖然是一項革命性的好政策,它讓老百姓生的起,也養得起,短時間內刺激了人口增長。但到了清朝末期,由於大清貪汙腐敗、土地流失和兼併現象嚴重,老百姓即使生了孩子,也因為缺少錢和糧食而沒法給孩子更豐富的營養和更好的教育。

因此,降低家庭生活成本,讓少有所養、老有所依才是確保人口穩定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