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生物有機肥」的一些事!快收藏別再被忽悠了

扒一扒“生物有機肥”的一些事!快收藏別再被忽悠了

中國僅以世界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七養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滿足不斷增加糧食的需求,是農業持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為了追求產量,大量使用化肥又暴露出了很多土壤問題和農產品品質差的問題,所以改變施肥方式是農業良性發展的必行之道。在改土增效的道路上"生物有機肥"漸漸走入了我們的視線,今天我們就扒一扒有關生物有機肥的一些事!

1、生物有機肥基本概念與原理

生物有機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與主要以動植物殘體為來源並經無害化處理、腐熟發酵的有機物料複合而成的一類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效應的肥料。

其特定功能微生物指:

能利用土壤中有機質為碳源、空氣中二氧化氮為氮素,大量生長繁殖的固氮菌;

能分解固結在土壤或土壤母質中磷、鉀元素的解磷菌與解鉀菌;

能夠拮抗土傳病原菌生長、繁殖的有益菌。

原理:生物有機肥一般每克含特定量功能微生物,施入土壤後,在地溫達25~35℃、PH值5.5~8.5、土壤持水量50~70%、無殺菌劑殘留的適宜條件下,其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抗病菌約20分鐘繁殖一代,呈幾何級數增長。每一個有益菌就是一個肥源庫,難以計數的有益菌的生長繁殖等於將肥料生產廠搬到了地下,源源不斷地生產出氮、磷、鉀及微量元素,供植物吸收利用,達到提高作物產量、品質;改善土壤,加深耕作層;減少病蟲害發生的目的。

2、施用效果

一般50公斤生物有機肥,可提供4.3公斤氮、2.7公斤磷、6.5公斤鉀。

與足量農家肥混合,可完全代替化肥;農家肥不夠,可減少30%的提苗化肥用量,生物有機肥用量達到要求,提苗後可不再使用化肥。

化肥施用的一部分被農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作物未來得急吸收的大部分被有益菌吸收消化,轉化為有機質後,供植物利用,減少化肥的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化肥肥效的同時,減少化肥對環境和農產品質量的不利影響,提高植株對病蟲害的抗性,全年可減少農藥的施用次數3~4次,提高農作物品質與銷售差價,利於產品銷售。

消除土壤板結,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通透氣性,減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不僅保護環境,而且營造作物持續穩產、高產的土壤環境。

生物有機肥具有持續與穩定的肥效。作物結實期維持一定的營養長勢,實現營養與生殖生長並重,不僅有利於提高多年生作物當年產量,而且能為來年高產打基礎,作物的大小年結果現象不明顯。

施用生物有機肥的農作物普遍表現為植株生長健壯、葉綠色增加,光合效率提高。強勁的肥料後效應,作物不易拉秧,延長收穫期。增產原理:增加結實率與籽實度,提高後期採收產量,作物普遍增產10%以上。

微生物的活動能提高土壤早春地溫,大棚設施早熟栽培與露天栽培均有提早上市5~7天的效果。

果實飽滿、均勻,上光上色,香味濃厚,外觀吸引顧客;內含的可溶性固形物與糖度普遍提高1~2度,柔軟度增加,口感風味能留住顧客。

3、使用方法

施肥要領:苗床與撒播的作物,肥料撒施;移栽的穴施或溝施;追肥開環狀或“井”字形溝施;施肥深度與範圍在根的有效吸收限度內,並儘量增加根能接觸的面積;施肥後一定要於土壤拌勻,並加蓋新土保溼;施肥後一定要澆溼施肥部位,並長期保持施肥部位土壤土壤持水量50~70%,以利微生物保持活性。

水稻及水生作物:水稻畝施40公斤,蓮藕、茭白等100公斤,配合碳銨深施,在最後一次犁田時撒施。

一年生旱土作物與蔬菜:畝施150公斤,與農家肥或複合肥(比常規用量減少30%)現拌現施。

多年生果樹與苗木:第一次的定植坑,每株用15~20公斤與農家肥、磷肥、秸杆、土壤拌勻;幼年樹每年每株用2公斤溝施;成年樹每年開春每株用3~5公斤與農家肥或化肥拌勻溝施、果實膨大期每株用3~5公斤與農家肥拌勻溝施。

苗床:畝用100公斤與農家肥少量複合肥撒施與土拌勻。

4、注意事項

土壤酸鹼度以PH值5.5~8.5時肥效最好,酸鹼度過低、過高要調整PH值後再施用。

不能與殺菌劑、生理酸性、生理鹼性肥料同時使用,打開包裝後,不要久放,最好一次用完,以免降低肥效。土壤乾旱要及時灌水,土壤有機質含量太低(<3%)施用量要加倍。肥料存放在避光、避雨處。與化肥混施,要現配現用,並與土充分拌勻。

根據土壤墒情施用菌肥的最佳溫度是25℃~27℃,低於5℃、高於45℃,施用效果較差。同時還應掌握固氮菌適宜的土壤溼度為60%左右,即見幹見溼的土壤溼度最為適宜。


磷鉀金庫®~食品級磷酸二氫鉀

提供權威專業的產品檢測報告!

保花保果、壯籽抗倒,膨果上色,作物增產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