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醫生看一個病人需要半個小時左右,而中國醫生五分鐘就能看一個?

何心愷


這個問題問得好。

現在的大醫院,三甲醫院,地區的中心醫院,專科醫院,基本上都是人山人海,病人是成千上萬,很多的病人排一天的隊,可是醫生看病只有短短的五分鐘。

每一個病人都希望醫生給自己看病的時間越長越好,醫生問病情解釋病情越仔細、越詳細,越好,這是人之常情,也無可厚非。

說句實在話, 中國的醫生也希望能像美國醫生那樣,半小時看一個病人,為什麼現在的醫患關係那麼緊張?為什麼現在不少患者對醫生不滿?“排隊幾個個鐘看病只有5分鐘”,是患者對醫生不滿意、對醫療不滿意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醫生能像美國醫生那樣,看一個病人半小時嗎?

目前看來,絕無可能!

據權威部門統計,2016年,我國每10萬人口擁有240名醫師,美國的數據,2014年(抱歉,我只查到2014年度數據),全美每10萬人口擁有265.5名執業醫師,二者其實差別不大,可為什麼體現在給病人看病的時間上相差這麼大呢?

非常重要的原因,美國看病實施了預約制,而我們,才剛剛開始。

美國醫生看病,一天至多也就約10多個患者,他當然有充足的時間給每一位病人看病,平均下來一個患者正好是半小時,而我們呢?過去沒有施行預約制,病人在同一時段時間內有時更集中,所以,排一天隊看病五分鐘是家常便飯,現在實施預約制比過去有改善,但沒有根本性的轉變。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醫院、我們的醫生不可能每天只預約十多個病人!據統計,2016年,我國總的門診和住院人次達到了80億人次,中國的醫生每天要看5、60個病人甚至更多,如果像美國那樣就10多人,那麼剩下的4、50人就一定是往後推,如此,你想想啊,這80億人次的門診量,猴年馬月才看得完?

這,就是在美國預約看病在一個月至半年之間,而我們,基本上可以做到當天掛號當天就診當天住院當天診斷當天治療(少數熱門專科和醫院時間會更長一些)的原因,這也同樣是美國醫生看病半小時中國醫生五分鐘的原因。有的西方發達國家預約看病甚至要排隊一年以上,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很多人排幾個小時隊已經開始罵娘了,你讓他預約十天八天,一兩個月甚至半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普遍施行了家庭醫生制度,人家的家庭醫生制度是非常成熟的制度,全美所有的醫生水平不會相差的太遠,他不像我們,想學別人,但學的“四不像”,我們的病人,一有個頭疼腦熱,就習慣性的往大醫院跑,雖然我們醫生的人均數量與美國的差不多,但具體到每家醫院每個醫生,就是千差萬別,大醫院是人山人海,可大量的基層醫院是門可羅雀,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與大醫院有一定的差距,這就是醫療資源分配極度不平衡造成的惡果。

要改變中美之間的這種狀況,提高病人的就醫體驗,讓中國的老百姓也能看病半小時,有賴於改革醫療制度的缺陷,以及人們現在的就醫觀念(永無止境的追求優質的醫療資源)的轉變,分級診療如能順利推行,有助於加快這種轉變。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我:麻醉超人鋼鐵俠。


麻醉超人鋼鐵俠


首先是時間上不允許:我的一些同學在國外就診的經歷是,門診實行全預約制。到點你必須到,而且除非是你急著走,醫生都會用少則十幾分鍾多則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對你進行診治。但是如果你預約時間內沒有到,對不起,請重新預約。而且如果你多次爽約,還會被醫院記上黑名單。這也就造成了很多留學生預約看門診要等一兩個月的原因。

而且國外相對地廣人稀,每千人擁有醫生多於中國,所以醫生一般擁有更多時間和你交流。

反觀國內,如果實行全預約制,老百姓看個病要等別說個把月了,等一個星期都要抱怨,甚至有可能採取暴力行動傷害醫生。所以為了保證老百姓能儘快看上病,國內醫生每個半天的門診限號都放寬到40-50人。門診如果從8點開始到12點結束,240分鐘,就算中間醫生不喝水不上廁所,每個人也就是隻能給4.8-6分鐘。就算是放寬到40-50人,很多病人還是要排隊等待一個星期左右。

那麼國內有沒有每位病人可以就診十幾分鍾甚至半個多小時的醫院呢?真的有。

其一是高端私立醫院,診金收費向國外看齊,就診質量也是國際領先的。不僅有就診助理全程陪伴指導,醫生也是國內外知名專家。而且就診的時間非常有保障。土豪對這類醫院非常青睞。

其二就是社區醫院,因為頂點服務社區,醫生相對充足,所以就診時間比較有保障。而且由於國家重點扶持,所以診金和檢查費的報銷比例也最高。是普通老百姓看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慢性病隨訪的首選。

其次是中國老百姓的就醫習慣,太青睞大醫院和頂尖醫院。我已經無數次看到感冒流鼻涕連發熱都沒有的輕症病人,一定要掛三甲醫院的呼吸內科專家號。稍微有點便秘就要掛普外科知名專家。有點反酸噯氣就要找消化科老專家......其實這些輕症和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醫院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療。而且社區醫院的醫生時間相對充裕,長期服務某一個社區,對很多老病號的熟悉程度非常高,制定診療計劃可以更加有針對性。


五分鐘看一個病人是醫生和患者都不希望看到的,但是現階段解決群眾看病的實際問題,這是很尷尬的最優解。要想破局,大家小病小災去一些級別較低或者社區的醫院,是一個解決之道——這就叫分級就診。


菲利普醫生


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具體情況差異太多,不具備可比性。

如果拋開國情因素,從病人角度上講,肯定都喜歡半小時接診一個病人,這樣會對病情瞭解更深更細,也許對治療更有幫助,包括減少漏診、誤診等。

所以從近幾年來,一些民營資本開始興建、發展高端私立醫院,人性化服務,並高薪聘請一些資深專家坐診。

這種模式看上去很美!診療水平也是很高端的!同時,也很貴!掛號費甚至可以達到幾千塊。

那麼,能不能花大白菜的錢,吃到海參鮑魚大餐?

不能!我們人口基數太大,優質醫療資源太少!

這是某醫院的候診大廳,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有沒有趕廟會的感覺?


每天早上面對這種陣勢,坐診的醫生們也是腿肚子發顫的!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很緊張。

接待一個病人用半個小時,也許當天預約的病人就需要排到一、兩週以後,靠譜嗎?

有人會問,我們不是有分診醫療制度嗎?

小毛病到就近的鄉鎮衛生院,稍嚴重點的可以去縣醫院,縣醫院治不了的再往上走,到地區或者省醫院。

通過這種分流,可以減輕一些大醫院的負擔,節省下一些醫療資源。

可是怎麼樣來評判,小毛病還是大問題呢?

這位女同志才49歲,最近覺得記憶力下降,老忘事兒。在小診所看了一下,考慮是不是更年期了?

吃了一些調理內分泌的藥物,沒有效果,又到幾十裡外的三甲醫院掛了專家號,竟然是肺癌,並且轉移到大腦了。

現在很多腫瘤有年輕化趨勢,最可怕的是早期症狀不典型,常常容易忽視。

抱著這種心理,老百姓還是覺得看病儘量到大醫院,準確率總是能高一些,這樣就慢慢造成了大醫院的車馬擁堵,小醫院門可羅雀。

所以說,不是醫生不想半小時看一個病人,在公立醫院,實在是沒有條件實現。

五分鐘看一個病人,會不會漏診誤診呢?

醫學一直在進步,尤其是化驗、影像、病理檢查技術等。

醫生用聽診器聽診5分鐘,也不如一張CT準確,現代的高分辨率螺旋CT,有能力檢測到小於5毫米的小病灶,這是聽診器聽不出來的。

像這種早期小肺癌(後來證實為原位腺癌),讓醫生接待半小時,還不如直接做個胸部CT更精準。


所以說,不能以接診時間長短來評價醫療質量高低。

當然了,某些心理疾病、內分泌疾病、原因不明的結締組織病等等,與病人深入交流,可能會提供一些有價值線索。但這種情況通常也需要先做全面檢查,排除一些常見疾病之後,再予以考慮。


影像科豪大夫


這就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人道主義的差距。


17323883259


我也有同學在美國當醫生,我也問過他們,他們那邊看病是預約制的,一上午可能就看七八個患者,你必須準點按預約的時間去看病,去早了和去晚了,你都看不見醫生。那邊醫生和護士的態度也特別好,畢竟一上午就看幾個病人,有很多的時間詳細詢問病史,溝通病情,為病人解釋病情,講解治療方案,分析預後。就像電視劇裡演的一樣,那邊的病情都會直接告訴患者本人,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做主。當然,享受這麼好的醫療服務,國外看病的價格也是不菲的。

反觀國內,我們醫院普通號是不限號的,一上午看四五十個患者是常態。這麼多的患者,很多醫生出門診都是超時的,從早上八點看到下午一兩點的大有人在,連上廁所和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如果每個人都花半個小時看病,估計從早上看到晚上也看不完。而且,很多患者還嫌你看的慢,等的不耐煩,特別是兒科,急診這些科室,經常有新聞報道,患者嫌醫生看的慢,爆發醫患衝突。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大家首先去家庭醫生或者社區醫院看病,社區醫院解決不了的再轉診到上級醫院去,現在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是完全浪費了,很多小病根本不應該去三甲醫院看。


普外科曾醫生


呵呵別人一天看10人每人半小時,中國醫生一天100人每人5分鐘,你讓外國每天看100人他每人要幾分鐘?所以多數國人在罵中國醫生實在可笑。這樣的垃圾些還有臉求中國醫生救它狗命。不要臉的賤骨頭些


差點沒笑死我


美國人少,中國人多。


老葉29457


國外看病一般檢查仔細一點,能從中多發現幾種病情這樣才能賺錢,中國就簡單多了,問你帶多少錢?就看多少錢的病,因為排隊的人很多,你說能不快嗎


王亮229482113


美國醫生是在為人服務。而中國醫生看到病人就像看到冤大頭宰完了好宰下一個,快速宰,完全以盈利為目的。統治階級那被統治階級當芻狗來用。


伏惟尚饗4253


都瞭解國情了這種問題就不要再問了。理解為保護國民就行,如果中國大夫半小時看一個病人,第一個問題就是有些人根本看不上病,第二就是更多的人更看不起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