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2017—2018年度加快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工作方案

2017—2018年度加快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工作方案政策解讀

近期,市政府出臺了《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7—2018年度加快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辦〔2017〕35號),為方便社會公眾瞭解政策內容,特做以下政策解讀。

一、出臺重慶市加快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工作方案的背景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學前教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習總書記多次對發展學前教育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要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特別是要注意發展學前教育,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讓‘全面兩孩’政策落地”。黨的十九大報告站在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的高度,將“幼有所育”首次與“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起,列入黨的重要民生事項,充分說明了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今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印發《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教基〔2017〕3號),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左右。”今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將“創新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納入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儘管近些年重慶主城區學前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從總體上看,學前教育依然是主城區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普惠性資源依然不足、公辦園少、民辦園貴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幼兒園運行保障和教師隊伍等體制機制建設相對滯後。同時,隨著城鎮化加快推進和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主城區學前教育面臨需求增大和資源不足的矛盾將日益尖銳。據測算,2018年在園幼兒將達到30萬人,幼兒園學位缺口約2萬個。2018年是重慶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承前啟後的重要一年,也是主城區學前教育突破提高普及水平與堅持普惠發展雙重壓力、解決結構性入園難和入園貴問題的關鍵之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全市普惠性學前教育特別是主城片區普惠性學前教育,將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納入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要求加快提高主城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持續提升主城區學前教育保育教育質量,確保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增強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重慶市加快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工作方案的要點

(一)工作目標

到2018年底,主城各區通過新建、改建、回購、回收等多種方式,新增公辦幼兒園332所,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0所,新增學位1.9萬個,主城區公辦幼兒園佔比達到30%以上,普惠率達到60%以上。

(二)重點任務

1.大力提高公辦幼兒園佔比。一是規劃新建一批獨立佔地公辦幼兒園。根據主城區居住人口分佈、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及幼兒園佈局校點規劃,以劃撥方式供地獨立新建29所公辦幼兒園。二是新建城鎮小區配套建設並移交一批公辦幼兒園。全面落實國家關於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的政策要求,配套建設並移交15所公辦幼兒園。三是開展已建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回收60所以劃撥方式供地、政府建設保障性住房或安置房小區配套建設的幼兒園以及其他利用國有資產或財政性資金舉辦的幼兒園,全部用於舉辦公辦幼兒園;按照建設成本價或可參考審計(評估)機構出具的土地取得成本和建設(裝修)成本審計(評估)結果,回購50所以出讓方式供地的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全部用於舉辦公辦幼兒園。

四是利用閒置校舍改建一批公辦幼兒園。優先利用中小學閒置校舍,改建123所中小學附設幼兒園,將符合建設標準的幼附設幼兒園獨立設置為公辦幼兒園。五是支持鄉鎮街道舉辦一批公辦幼兒園。支持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國有企事業單位,調劑閒置辦公用房或購買閒置商業用房舉辦55所公辦幼兒園。六是依法登記一批公辦幼兒園。理順機關、企事業單位、城鎮街道所辦幼兒園的辦園體制,鼓勵公辦幼兒園通過集團化辦園擴大公辦資源,對符合條件的幼兒園,特別是中小學附設幼兒園,按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11號)等要求完成事業單位登記。

2.大力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一是加大財政購買服務力度。加大財政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獎補力度,適當提高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支持現有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引導50所民辦幼兒園轉設為民辦普惠性幼兒園。二是適時適當提高保教費標準。按照國家非義務教育成本分擔要求,針對主城區辦園成本相對較高的實際情況,根據家庭承受能力,適時適當調整主城區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收費認定標準,維持幼兒園正常運轉。

三是嚴格民辦幼兒園審批程序嚴格民辦幼兒園設置管理,小區配套幼兒園只能批設為普惠性幼兒園,嚴格核定民辦幼兒園辦園成本,對高價幼兒園進行價格指導。四是落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優惠政策。落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財政、稅收以及分類定級、教師培訓與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的同等待遇;加強幼兒園園舍租金價格指導,防止因園舍租金上漲而推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辦園成本、減少普惠性幼兒園數量。

3.大力提高學前教育質量。一是補齊配足公辦幼兒園教師。將公辦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數的比例提高到1∶8—1∶10,要求每班原則上配備專職教師2—2.5人;通過公開招聘、內部調配、中小學富餘教師轉崗等方式補足配齊公辦幼兒園教師,將有限的編制資源重點用於保障專業教師和重點核心崗位人員的引進;加強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解決工勤和教學輔助崗位的需要;鼓勵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等院校舉辦普惠性附屬幼兒園,支持連鎖辦園、集團化辦園,多渠道解決幼兒園教師編制問題。

二是落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將制定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職工工資福利等社會保障政策,解決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偏低問題;引導和監督民辦幼兒園依法配足配齊教職工並保障其工資待遇;將幼兒園教職工依法全員納入社保體系。三是提高幼兒園等級水平。將改善未達等級幼兒園辦園條件,確保幼兒園廚房、衛生間、盥洗設施、教玩具等達到三級幼兒園水平;提升二級、三級幼兒園辦園水平,逐步達到更高等級的辦園水平。四是規範幼兒園辦園行為。堅決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堅決糾正以各類特色班、興趣班為名實施高價收費,努力培育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的良好教育生態。

(三)保障措施

1.落實責任主體。健全“市級統籌、區縣為主、鄉鎮參與”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要求主城各區政府將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列入民生實事和相關部門的年度任務,要求市級有關部門指導、支持和配合主城區加快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

2. 加大經費投入。市級統籌中央和市級學前教育專項資金,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按照主城區規劃建設、移交、回購、回收、改建、購買等不同方式增加的公辦幼兒園以及其提供的學位數量,給予一次性差異化獎補。同時,要求主城各區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確保幼兒生均財政投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確保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佔財政性教育總投入的比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3. 強化工作考核。市考核辦和市級有關部門將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主要領導教育實績考核內容;市級有關部門和單位將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工作,納入民生實事督查內容和教育專項督導評估內容。

三、熱點解答

1.為什麼要出臺加快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工作方案

儘管近些年重慶主城區學前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從總體上看,學前教育依然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普惠性資源依然不足、公辦園少、民辦園貴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幼兒園運行保障和教師隊伍等體制機制建設相對滯後,學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加快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總體目標是:加快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確保幼有所育、學有所教。

具體目標是:到2018年底,主城各區通過新建、改建、回購、回收等多種方式,新增公辦幼兒園332所,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0所,新增學位1.9萬個,主城區公辦幼兒園佔比達到30%以上,普惠率達到60%以上。

3.加快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重點任務是什麼?

答: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重點任務有三項:一是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著力破解公辦園少的問題。在全面摸清家底、科學測算供需缺口、統籌教育資源配置的基礎上,採取“新建一批、回購一批、移交一批、改建一批、回收一批”等多種方式,擴大資源,增加供給,提高公辦園在幼兒園總量中的佔比,扭轉公辦資源短缺的現狀;二是大力提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著力解決民辦園貴問題。逐步加大財政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獎補力度,適時提高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大力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滿足絕大多數幼兒都能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三是提升保育教育質量,解決學前教育內涵發展問題。從補足配齊公辦幼兒園教師、落實幼兒教師工資待遇、提高幼兒園等級水平、規範幼兒園辦園行為等入手,努力滿足適齡兒童接受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

4.在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方面有哪些政策舉措?

公辦幼兒園在整個學前教育體系中主導公益普惠、平抑幼兒園收費、引領保教質量的重要作用。《工作方案》提出6條可量化、可考核,可追蹤的公辦幼兒園佔比提高措施,確保2018年主城區新增公辦幼兒園332所,公辦幼兒園佔比達到30%以上:一是根據主城區居住人口分佈、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及幼兒園佈局校點規劃,以劃撥方式供地獨立新建29所公辦幼兒園;二是全面落實國家關於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的政策要求,配套建設並移交15所公辦幼兒園;三是回收60所以劃撥方式供地、政府建設保障性住房或安置房小區配套建設的幼兒園以及其他利用國有資產或財政性資金舉辦的幼兒園,全部用於舉辦公辦幼兒園;是按照建設成本價或可參考審計(評估)機構出具的土地取得成本和建設(裝修)成本審計(評估)結果,回購50所以出讓方式供地的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全部用於舉辦公辦幼兒園;五是優先利用中小學閒置校舍,改建123所中小學附設幼兒園;

六是支持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國有企事業單位,調劑閒置辦公用房或購買閒置商業用房舉辦55所公辦幼兒園。除此之外,還將理順機關、企事業單位、城鎮街道所辦幼兒園的辦園體制,鼓勵公辦幼兒園通過集團化辦園擴大公辦資源,依法登記一批公辦幼兒園。

5.在大力提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方面有哪些政策舉措?

《工作方案》從政策支持性、適切性、規範性、引導性等四個方面制定措施,多管齊下、疏堵結合,全面提高普惠率,確保2018年主城區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0所,普惠率達到60%以上:一是在政府經費支持上,加大財政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獎補力度,適當提高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支持現有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引導50所民辦幼兒園轉設為民辦普惠性幼兒園。二是在保教費標準完善上,按照國家非義務教育成本分擔要求,根據地區財力、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目標及幼兒園辦園成本、家庭承受能力等實際情況,適時適當完善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收費認定標準,維持幼兒園正常運轉。

三是在民辦幼兒園審批監管上,嚴格民辦幼兒園設置管理,小區配套幼兒園只能批設為普惠性幼兒園。嚴格核定民辦幼兒園辦園成本的合理性和真實性,對高價幼兒園進行價格指導。四是在落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優惠政策上,落實民辦幼兒園在財政、稅收以及分類定級、教師培訓與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的同等待遇;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結對幫扶、教研指導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加強幼兒園園舍租金價格指導,防止因園舍租金上漲而推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辦園成本、減少普惠性幼兒園數量。

6.在大力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方面提出了哪些政策舉措?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辦好學前教育”的要求,《工作方案》抓住提高學前教育保教質量的教師配備、教師待遇、辦園條件、辦園行為等4個核心要素,多措並舉、標本兼治,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在公辦幼兒園教師配備方面

,將公辦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數的比例提高到1∶8—1∶10,要求每班原則上配備專職教師2—2.5人;通過公開招聘、內部調配、中小學富餘教師轉崗等方式補足配齊公辦幼兒園教師,將有限的編制資源重點用於保障專業教師和重點核心崗位人員的引進;加強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解決工勤和教學輔助崗位的需要。在落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方面,將制定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職工工資福利等社會保障政策,解決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偏低問題;引導和監督民辦幼兒園依法配足配齊教職工並保障其工資待遇;將幼兒園教職工依法全員納入社保體系。在提高幼兒園等級水平方面,將改善未達等級幼兒園辦園條件,確保幼兒園廚房、衛生間、盥洗設施、教玩具等達到三級幼兒園水平;提升二級、三級幼兒園辦園水平,逐步達到更高等級的辦園水平。在規範幼兒園辦園行為方面,堅決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堅決糾正以各類特色班、興趣班為名實施高價收費,努力培育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的良好教育生態。

7.

如何開展主城區小區配套幼兒園清理?

按照國務院“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作為公共教育資源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舉辦公辦幼兒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要求,市政府印發的《關於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對小區配套幼兒園清理提出了分類處置具體要求;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主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規劃用地管理暫行辦法》,對小區配套幼兒園管理作出了詳細規定。將把小區配套幼兒園作為擴大資源和規範管理的一項重點工作,堅持依法依規、積極穩妥、分類規範的原則,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確保小區適齡兒童“有園上”、“上得起園”。

一是對以出讓方式供地配套建設的幼兒園,區政府可採取回購等多種方式,將已建或在建幼兒園統籌設置為公辦幼兒園或以園舍“零租金”面向社會公開招標舉辦公辦民營普惠性幼兒園;二是對以劃撥方式供地、保障性住房或安置房小區配套建設的幼兒園

,應舉辦為公辦幼兒園或以園舍“零租金”面向社會公開招標舉辦公辦民營普惠性幼兒園;三是對未按土地出讓合同約定配建或未按時配建幼兒園、配建幼兒園未達到相關建設標準以及配建幼兒園改作他用的,區政府應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小區配套幼兒園應優先滿足本小區業主子女就近入園需求。到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小區配套幼兒園清理,並按要求整改到位。

8.加快發展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在增加經費投入方面有哪些考慮?

答: 近幾年通過實施一期、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主城各區按照學前教育“國十條”提出的“預算有科目、增量有傾斜、投入有比例、撥款有標準、資助有制度”的要求,切實把學前教育納入財政預算,加大投入力度,扭轉了長期以來政府對學前教育不投入或少投入的狀況。但是由於學前教育基礎薄弱,欠賬較多,近年來各級財政投入主要是用於資源建設,幼兒園保運轉、保工資、保發展的問題仍存在很多困難。建立財政投入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是國家發展學前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在增加主城區普惠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方面的主要有“

一個要求、三項措施”。“一個要求”就是健全與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生均撥款、收費、資助一體化的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幼兒園正常運轉和穩定發展。“三項措施”:一是加大市級獎補。市級統籌中央和市級學前教育專項資金,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按照主城區規劃建設、移交、回購、回收、改建、購買等不同方式增加的公辦幼兒園以及其提供的學位數量,給予一次性差異化獎補。二是確保區級投入。區級政府調整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確保學前教育財政投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確保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佔財政性教育總投入的比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三是完善資助政策。繼續精準實施貧困幼兒資助政策,將建卡貧困戶在園幼兒全部納入資助範圍,對受助幼兒免收保教費和生活費。

9.在加強主城幼兒園監管方面有哪些舉措?

答:加強幼兒園監管,是整體提高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的重要手段。針對部分幼兒園辦園行為不規範、保教質量不高等問題,本著“保教結合、管扶融合、家園配合”的思路,從四個方面整體推進主城區幼兒園提高質量。一要嚴格准入管理。落實幼兒園准入審批制度、年檢制度、辦園等級動態核定制度,建立地方政府領導、相關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對無證辦園的進行全面排查,分類治理,督促整改,妥善解決無證辦園問題。經整改達到辦園標準的頒發辦園許可證;整改後仍未達到基本要求的,當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締,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兒。二要嚴格質量管理。將各類幼兒園全部納入保教質量評估範圍,對幼兒園教師資質、人員流動、工資待遇、教育教學、衛生保健等實行動態監管,引導幼兒園加強科學保教,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合理安排幼兒生活作息,堅決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三要嚴格安全管理。把保護幼兒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放在工作首位,建設全覆蓋安全防護體系,充分發揮街道、鄉鎮政府、社區和村民委員會在幼兒園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幼兒園安全保衛、食品衛生與傳染病預防、周邊環境整治等安全管理,嚴防兒童傷害事件和安全事故發生。

四要嚴格收費管理。公辦幼兒園實行政府定價,民辦幼兒園實行“成本核算、收費備案”,幼兒園的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要向社會公示,接受群眾監督。要加大幼兒園亂收費整治力度,加強對高價幼兒園的日常監管,嚴格控制高價園,切實減輕幼兒家長的過重經濟負擔。

10.如何提高主城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

答:在加快提高主城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的基礎上,持續提升主城區學前教育保育教育質量、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是主城區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一方面,將引導廣大幼兒園內涵發展,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合理安排幼兒生活作息,全面提高保教質量。另一方面,鼓勵一級以上幼兒園通過承辦新園、託管薄弱園、舉辦分園、合作辦園等形式更好發揮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帶動作用,支持幼兒園結對幫扶、對口支援,引導城鄉之間、園所之間建立發展共同體,推進主城區學前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內容來源:重慶市政府網 http://www.cq.gov.cn/publicinfo/web/views/Show!detail.action?sid=42853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