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皇權的廠官釉爲何備受市場的追捧

廠官釉為高溫結晶釉,製作時將釉料中含鐵、鎂的著色劑掛於坯胎上,經一次高溫燒製而成。釉面呈黃綠色澤,釉中散佈不規則的黃色星點,有的酷似茶葉末,有的頗似鱔魚皮,有的如蟹殼色,因此又有茶葉末、鱔魚黃、蟹甲青等名稱。

極具皇權的廠官釉為何備受市場的追捧

廠官釉綬帶耳葫蘆瓶

廠官釉習稱茶葉末釉。據文獻記載,廠官釉是雍正時唐英仿明代廠官釉新發明的品種,但明代廠官釉是何品種,又是何產地,至今難有結論。清代廠官釉分為三個品種:鱔魚黃、蛇皮綠和黃斑點,這三個品種現習稱“茶葉末釉”。茶葉末一詞始見於《陶雅》一書。實際上這種釉是唐英發明的,他定的名稱是廠官釉。

極具皇權的廠官釉為何備受市場的追捧

廠官釉綬帶耳葫蘆瓶

廠官釉顏色偏青的俗稱“鱔魚青”,實際應是唐英所說的“蛇皮綠”,顏色偏黃的應是唐英所記“鱔魚黃”,而黃色中多斑點的應是“黃斑點”。如何區分三種釉色,至今沒有統一的標準,但統稱為廠官釉或俗稱為茶葉末釉,應該不會有太大的爭議。從工藝學角度看,這三種釉色均是以氧化鐵為呈色劑的高溫釉,都是無光釉,當屬同一種釉,只是燒成時產生一些窯變,故呈色略有差異。唐代耀州窯曾大規模燒造茶葉末釉,以後遼瓷及宋、金、元磁州窯系中也有此品種,但胎體多為厚重的缸胎。雍正時唐英所創廠官釉,則均為白瓷胎,青褐色釉呈色還真有些像茶葉末顏色,其釉色中則閃現不規則的黃色斑點和絲紋。常見造型以瓶、尊、壺類的陳設瓷居多,做工十分精細,底款均有陰文篆刻官款。乾隆時底足均有小鋸齒紋,道光時有齋堂款,咸豐時有仿雍正款或書成化款的。但咸豐釉色中只有黃絲紋而無星點紋,須仔細識別。廠官釉總體風格是雍正、乾隆時做工精細;嘉慶、道光時胎體厚重,略顯笨拙;咸豐時迴光返照;咸豐以後漸入尾聲,黃絲紋多呈薑黃色。清末民國時有仿前朝官窯產品的,除景德鎮仿品外,山東淄博亦產此種釉料,但山東產品胎質疏鬆,呈黃白色,非細瓷白胎,敲擊時聲音不如瓷胎清脆。現代景德鎮仿官窯產品很有水平,也十分精細,並且多刻官款,但缺點是過於精細,且多有作舊痕跡。鱔魚黃釉色仿者不多,因燒造工藝有一定難度,偶有仿者,均仿得過於精細。古代真品卻是青中閃不規則的黃色,類似窯變,仿品則釉色十分均勻

極具皇權的廠官釉為何備受市場的追捧

鱔魚黃釉缽

此外尚有蟹甲青釉一種。此種釉色呈深青綠色,類螃蟹殼色,故而得名。唐英於《陶成紀事碑》中記有“油綠釉”一種,“系內發窯變舊器色,如碧玉,光彩中斑駁古雅”。其特點與蟹甲青釉有相似之處。蟹甲青釉與茶葉末釉不同;一是釉色均勻;二是釉面光澤感較強,在光線的照射下,閃現出雲母片似的五色光澤。雍正、乾隆時有此品種,多為瓜稜罐。瓜稜造型的曲線變化,使均勻的釉色產生視覺上的起伏變化。此種釉比茶葉末釉難於燒造,故乾隆以後,茶葉末釉仍然盛燒,但蟹甲青則較為少見。

清代的廠官釉基本上都是出自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區分雍正 乾隆時期的廠官釉呢,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看:

雍正茶葉末釉瓷器特徵:雍正茶葉末從釉色上看最具魅力,釉面細膩,色澤幽靜勻潤,顏色多變,釉色多偏黃,有茶無末,稱“鱔魚皮”。造型也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主題突出的是“秀麗”,端莊典雅,講究線條的變化流暢,質樸簡潔,剛中卻帶柔,注重上下比例之前的協調。圓器小件少,琢器多,尤以瓶的數量最多,基本是陳獵瓷,也有部分文房用具。款識均是在器物底足內陰刻四字“雍正年制”或者六字“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字體工整規矩。

極具皇權的廠官釉為何備受市場的追捧

茶葉末釉鋪首耳爐

乾隆茶葉末釉瓷器特徵:乾隆茶葉末首先是胎體細膩,瓷質緊密,胎壁比雍正時略厚,釉面勻淨,有的帶棕眼和絲文,光澤瑩潤,釉面色調有深淺之分,深者略顯黑褐,淺者因黃色釉面上小黑點密集較多而顯黃色,釉色偏綠者居多,俗稱“蟹甲青”。一般器足為黑褐色,仔細觀察會發現足部釉與露胎釉相接處有刮削時無意留下的一圈小鋸齒狀邊緣。乾隆茶葉末釉瓷器造型繼承了雍正樣式,也有仿古銅器式,還有創新樣式。款識上,多在器物底足內篆書“達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數是四字篆書“乾隆年制”,個別寫於器物口邊六字篆書款

極具皇權的廠官釉為何備受市場的追捧

茶葉末釉鋪首耳爐

清代晚期茶葉末釉瓷器特徵:嘉慶初期茶葉末釉瓷器仍然延續乾隆的風格,有著較高的水準,嘉慶後期,瓷器質量開始下降。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仍有燒製,但是已經逐漸衰落。

清代的廠官釉這個品種只允許皇室燒造 ,在民間是不能燒造的,所以流傳下來的精品可謂鳳毛麟角,個人也非常喜歡這個品種 據說有清神養目的功效,所以在市面上備受投資者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