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政經說系列——國家經濟學說

國家學說

當今世界大大小小國家近200個左右,如果地球人可以看作一個同類,那每一秒鐘出生新生兒就是隨機被分配到200個國家當中,運氣好的出生在發達國家,運氣壞的出生在不發達國家。國家本質上是一群人集體生活,有發號施令的,就有俯首聽命的,新生兒逐漸學會所在國家語言與文字,看周圍人如何討生活,或許一開始他很困惑,但久而久之,便入鄉隨俗。如果靠爭搶拼鬥才能維持生活,他也很快學會力取,如果靠鍍金貼銀才能出人頭地,他也很快學會智奪。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不少,立足之處方寸之間,不管是老死在原地,還是滿天飛行,人事物千年未變,他會發現人海里人心動盪,群體聚居生活必須要克服一系列難題,問題是解決不完的,也很難保證人人滿意,更多時候是認準自己一個執念,然後矇頭蓋臉或者厚顏寡廉選擇活下去。社會是如何分工的呢,為啥有人可以坐在岸上巡查,有人必須下地幹活呢,巡查勞務的也要向上彙報,那到底誰是至高無上的呢,或者根本就沒有誰至高無上,大家都是彼此彼此,互相受制,只是自由活動空間大小不一致。人類就如處在一個蜘蛛網上面,動彈不得,脫離不了國家社會。躲到深山野林就可以了嗎,不食人間煙火就可以了嗎,如今世上怕難再有無主之地,只有死亡與稅收才是確定無疑的。國家就是與生俱來的烙印或者宿命,生在哪個國家大多時候命運就從此就被固定,遷徙自由只會讓你走馬觀花般,不知覺變得見多識廣,融入陌生文化與人群簡直是要脫去一層皮,再鍍上一層皮,至於新舊皮細胞是否排斥也很難說。況且遷徙自由背後往往是位居其上者的自由。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生養老在出生土地上,安土重遷並非封建小農思想所特有的,人類天性厭惡改變與動盪,只有穩定與信心才是社會疫病的解毒劑,讓人心安定,安居才會樂業,國家社會不會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

經濟學說

國家社會要發展經濟,解決大家吃飯問題,怎麼解決呢,既然大家至死都在一起,怎麼分工,讓大家各得其所呢。大家都有發展與生存的權利,都有過上美好生活的權利,誰願意去辛勞勞作呢,誰願意去承擔風險呢。冒險家或有能力者當上領導,其他眾人便只能被領導,領導與權力資源都很稀缺,所以被哄抬價格,門檻變得非常之高,直接讓普通人斷了念想。而最不稀缺的就是大家體內原始力量,所以也是最為廉價的,按理說,國家承擔保護弱者道義,但要知道國家肯定是一群強人在領導,如何說服強強人顧慮到弱者的利益呢。人多力量大,但也往往很分散,力不出一處,形成很鬆散的集體,談判力量自然很微弱。要知道社會不止一個利益群體,更多小範圍利益群體話語權無疑會更顯著。經濟資源也是資源,自然也需要被定價,價格怎麼定呢,是直接拍腦門還是市場調研,其實短期內都無差,畢竟市場定價也會非理性,是人都會犯錯的,更多的人犯起錯就是一場大危機,然後危機過後大家選擇集體遺忘,繼續老套生活下去。如何激勵大家去努力幹活呢,古代軍事戰爭有王侯將相爵位,現代經濟戰爭有企業家榮譽,攻謀伐戰,商場如戰場,無差別的是兵士變工人。只是現代生活變得很分散零碎,就像遊擊小分隊,各各在小領導帶領下冒頭前衝,經濟活動也就是這麼被組織起來,看似無中心化進化,人人都有自己小分隊與小組,總會有一種職業適合你,或者總有一種職業看上你,不管是掃大街的,還是坐辦公室的。你不稀罕它,但它會看上你並纏著你,多低級的工種也會有人做,畢竟生活本就不易,不勞動不得食。或許未來社會機器人承擔了這些低級工種,那解放出來多餘勞動力要耗散在哪裡呢,這或許是一個未來社會大問題,或許多增加幾場運動會或者演唱會,總不至於讓大家閒得膩煩,甚至在虛擬世界廝殺也未嘗不可。國家當然無法許諾人人住豪宅開跑車,國家只能保障大家最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要降低大家慾望,低慾望超穩定社會狀態就是人類社會終極狀態,雖然很無聊,但也很安全。只要看看發達國家如北歐或日本生活狀態就能知其一二,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率似乎停滯不前,但那裡人們似乎生活也沒太大變化,更多是適應,千萬不要低估人類適應能力,當你看到自己國家幾十年都是如此,自然這輩子也就如此,不敢奢求太多變化。人類慾望如洪流,洶洶如火,要吞沒一切,但資源總是稀缺的,良好制度會約束多一點,讓人不敢膽大妄為,不好制度反而會助長人類固有犯罪心理,自私基因如此強大,人為制度就無須再度刺激它。制度當然不應該鼓勵極度自私犯罪,甚至踐踏合理公平理念。集體生活如何,大家都有眼共睹,要想遮蓋醜事,想想都是不可能的,幾千萬隻眼睛隨時在漂移,一旦聚焦在一起,便會爆發非人力量。這或許也是一個強大制度反制力,讓人三思而後行。落後國家經濟就如窮人經濟,罵它怎麼如何不思進取,爛泥扶不上牆都沒用,貧窮有它自身演化邏輯,有時不在控制範圍,說它是魔咒還是宿命都可以。其實,無論世界怎麼發展,總是有國家落後,而且差距怕是有生之年都無法超過,甚至是近乎絕望,就像一個社會總是有窮人,那窮人從哪裡來的呢,是天生的嗎,還是後天不努力呢。絕對的貧窮確實是人類道德感恥辱,畢竟當你在吃著美食時,隔你幾萬裡的可能正有一個人在活活餓死,但眼不見心不煩,你看不到自然也就不會操心,而且你會慶幸自己命運,至於改變這一切只會讓你覺得如此宏大命題與歷史厚重感,一個若不經鍛鍊而顯得虛弱的神經怕是經不起這般折磨的,只會草草認定命該如此,夫復如何,總不能有人餓死就得每日憂心忡忡坐等死吧。而相對的貧窮國家怕是默許的,至少不會去強制平均一切,最稀缺權力資源就無法平均,只有低水平普通勞動倒是可以平均分配。而且國家還會面臨各種二元對立難題,比如是生活在城市裡中低層的更苦還是在偏遠的農村集體更苦,政府公有資源該怎麼分配呢,這裡面又沒有市場化定價,畢竟只有一個政府,很多時候只能是順其自然,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誰家的孩子誰抱走。即使是好心的官員也是愛莫能助,人類社會運行法則比教科書上總結的要複雜得多。很多表面上問題無疑很容易解決,但一深入問題底層,只會看到利益根結錯綜複雜,要不是快刀斬亂麻,怕也只會消磨意志,耽誤時機。世界上這麼多國家共存,每個國家命運如此懸殊,滿眼只是差距,國家間比較也如人比人氣死人,有的還排佪在生死邊緣,有的已近乎涅磐重生,有的還在苦苦求不餓死,有的已經厭食得膩煩,人生百態看似很有趣,實則自古以來盡是如此,見怪不怪,如果有人感到疑惑不解或者少見多怪,為啥這些人如此心安理得呢,那隻會被認為神經過敏或者多愁善感罷了,或許給你捧場恭維你博愛無邊,其實散場後大家各自迴歸本來生活面目,如何保證下一頓有飯吃不被餓死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你的思維模式不自覺被你如何獲取物質資源的方式所決定,如果你以出書為生,自然高舉讀書的重要性,如果你以裁縫為生,自然吹噓服裝美豔才是一切。能夠跳出自己條條框框看問題的人始終是太少太少,不自覺的蠻力過於強大,國家社會命運或許就是在這種蠻力影響下被鎖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